索罗斯不是中国真正的敌人
2016年1月28日
来源:财新网 作者:刘胜军

进入2016年,转眼间这已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第八个年头。然而,中国依然没有走出危机的阴影,股市和汇市再次双双陷入动荡。最近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警告,“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是几乎不可避免的。这不是我预期的结果,而是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中国具有一个巨大的调整问题。可以说这个调整问题等同于危机。当我把眼光投向中国的金融市场时,它让我想到了2008年我们所遭遇到的金融危机,并且在我给投资者的指导中,我告诉他们要十分谨慎。”不仅是警告,索罗斯还宣布自己做空亚洲货币。
连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普京也忍不住吐槽了,“中国是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盟友,我们和中国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但不幸的是,众所周知,他们遇到了问题,他们的增长率这一阵子都很不理想。由于这一点,再加上全球经济的低迷,就影响到了原油的价格。能源消费量没有达到经济学家们的预期。”
中国新华社对索罗斯的言论做出迅速反应,“有人想要打赌中国经济‘最终失败’”。鲁莽投机和恶意做空将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还可能面临严重法律后果”。
索罗斯不是真正的敌人 索罗斯之所以令人畏惧,是因为他成功地在1991年狙击英镑和1997年狙击亚洲货币。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接近10亿美元。看的准、出手狠,成为索罗斯的标签。
然而,索罗斯的行为合理合法。无论是他所采用的金融工具,还是借助杠杆,都不存在违法违规的问题。英国丢了面子,也从来没有宣布索罗斯为英国不受欢迎的人,更谈不上将其绳之以法。
香港金管局负责货币管理的助理总裁李达志近日则表示:香港外汇市场是开放的,无论索罗斯或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港元买卖图利,金管局不会禁止。
其实,索罗斯就像啄木鸟,专盯有虫子的树木。或者说,索罗斯像医生扁鹊,一看就知道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当然这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特别是病人比较自信的时候。所以桓侯曰:“寡人无疾。”索罗斯可谓纠正市场失衡的“外科医生”,遇到这种问题,指责医生是无济于事的,真正要做的是反思自身是否真的有毛病,而不能讳疾忌医。索罗斯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挣钱,这既谈不上高尚,但也远未罪恶,而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索罗斯为何屡屡得手?简而言之,索罗斯的攻击原理是:1、一个国家的货币估值水平偏高;2、这一失衡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3、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认同这一判断。其中3至关重要。索罗斯并非强大到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操纵市场,只不过他能精准把握时机,在合适的时点发动攻击并迅速获得其他投资者的认同。因此,索罗斯是趋势投资者,驭浪而行。
人民币不是当年英镑 当下很多人将人民币与1992年的英镑和1997年的东南亚国家货币相比较,其实大为不同。
其一,彼时的东南亚国家和英国已经开放资本账户,资金可以自由进出,这为索罗斯做空货币提供了充分的弹药。而中国依然实行资本账户管制,做空人民币只能在离岸市场进行,攻击效果大打折扣。
其二,当初索罗斯狙击成功,是因为那些货币币值显著高估。相比之下,当前的人民币虽有贬值压力,但空间并不显著。众所周知,在危机之前,人民币存在低估而非高估。从2009年至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9.6%,因此IMF在2015年宣布人民币不再低估。因此,人民币贬值的合理空间应在30%以内,甚至在20%以内。
其三,索罗斯当年狙击港币,用的是组合拳:一手抛空港币一手做空股指,抛空港币迫使香港当局提高利率,结果股市大跌,索罗斯自然获利空间大增。相比之下,索罗斯在中国内地并没有足够的组合工具可以选择(股指期货在内地已经几近停顿),更何况资金想进出中国并不容易。
其四,索罗斯狙击的都是小国。即便1992年的英国也只有440亿美元外汇储备,在消耗了269亿美元储备之后,只能宣布投降。而如今的中国是一头大象,坐拥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达3.3万亿美元。当年索罗斯攻击港币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不料香港政府在中国政府支持下大力反击,令市场逆转,最终索罗斯“惨胜”。
其五,中国政府拥有的干预手段不可想象。其他国家在遭受攻击时,应对手段比较匮乏,主要是靠提高利率、消耗储备。中国则不然,向来注重稳定的中国政府几乎可以动用任何手段。例如前不久中国央行突然要求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的资金缴纳存准金,一举拉高了做空人民币的资金成本。这只是一个小动作。索罗斯不能按照西方国家政府的常规预期来判断中国政府如何出牌,那会犯下致命的错误。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在达沃斯论坛指出,“中国政府的结构可以对任何金融风险做出反应,非常敏捷,会把问题扼杀在早期。我们有着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强的领导人。” 再比如,虽然政府规定中国居民每人可以兑换5万美元的外汇,但一旦汇率吃紧,居民发现银行会告知:今天只能取一部分,要预约。前不久的股灾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政府有时会以市场无法预期的方式深度干预,即使这样做存在巨大争议和声誉风险。
因为上述原因,狙击人民币是一项高风险动作。因此索罗斯在声言做空亚洲货币时,并未明确表示做空人民币。
谁是中国最大的敌人? 既然索罗斯并不可怕,那谁才是真正的敌人?是中国自身。
中国虽然拥有强大的应对危机的干预能力,但远非高枕无忧。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市场形成了人民币贬值的一致预期,一旦央行陷入与市场对抗的局面,外汇储备不断消耗的局面是危险的,过去18个月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缩水约7000亿美元。
因此,与其和索罗斯打口水战,不如做好自己的功课,努力消除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贬值预期消失,索罗斯就会明白已无战机。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人民币贬值预期呢?显然,仅仅靠领导人的表态和信心喊话是不够的。
第一,中国应强力推进改革,加快释放改革红利。当前市场信心不足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改革进展不力、方向不明。中国政府应该亮出一批标志性改革,彰显改革诚意,才能提振市场信心。
第二,长痛不如短痛,产能过剩、高杠杆等问题拖的越久,解决起来越是棘手,代价越大。中央已将供给侧改革作为2016年的主要任务,应该以“刮骨疗毒”的勇气,让2016年成为实现经济触底的一年,并在2017年反弹。
以上两点是基本面。除此之外,也应考虑一些短期的应对之策:
第三,人民币一次性突然贬值20%,让热钱来不及出逃,然后人民币在新的汇率水平实现相对均衡,消除贬值预期。
第四,暂时中止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方星海说,“我们感谢IMF将人民币纳入SDR,当前市场担心人民币可能不能履行入篮时的承诺,但我向你们保证,人民币一定会履行承诺”。不过,资本账户开放是长期目标,而当前并非合适的窗口。资本账户开放应选择在经济走势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少的时期。在中国经济艰难转型的当下,力推资本账户开放显然并非明智之举。承认这一点,不是失败,而是理智。
结束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打败当年的英国、东南亚国家的并非索罗斯,而是这些国家自身的政策失误:过早开放资本账户,外债水平过高,人为维持一个过高的固定汇率,国内存在资产价格泡沫,经济增速回落······
与其和索罗斯斗嘴,不如把索罗斯的警告当作“逆耳忠言”,认真搞好中国经济和改革,稳定市场预期。当然,在短期内通过一次性贬值来消除贬值压力,也是值得考虑的政策选项。
(作者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逆向鸦片战争开始了
谢选骏 报道指出:5美元疯狂…中国廉价毒品西方热销 !
来自中国的实验室的一种毒品,见效快而且廉价,正处于亚洲产合成毒品剧增的前沿,这类毒品正席卷西方国家。
金融时报2016年1月25日报导,在街道上,这种毒品被称为“5美元疯狂”,也被称为Flakka。这种毒品是在中国的非法实验室中制成的,已导致美国多人死亡,是一个巨大的赚钱机器,它给毒贩创造32倍回报,这些毒品销往很多国家,从亚洲到中东国家,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
据报导,去年10月,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共产党中国正式禁止了这种毒品,但这种毒品继续泛滥,促使佛州一大陪审团上月呼吁制定特殊法律,来打击这种毒品,并导致美国对此展开多项深入调查。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专家Tun Nay Soe表示:“新的提神物质现在变成了一种疯狂的现象”,他指的是一类合成毒品,包括Flakka,它们一直在更改配方以规避法律。
这种毒品也被称为“特别设计毒”(designer drugs)或合法兴奋剂,最近几年,这种毒品迅速增多,从2009年的126种增至去年的500多种。
佛罗里达州受到影响最严重,2011年该州仅报告一起Flakka案,去年该州一个县就报告近2000例。上月,佛州一大陪审团建议制定新法,并拿出更多资金打击这种毒品。该陪审团估计,Flakka每公斤成本为1500元,利润“约为4.8万美元”。
Flakka的学名是Alpha-PVP,它是用产自中东的恰特草(qat)合成而成,数千年来,这种植物一直被用作兴奋剂。
与其它合成毒品一样,Flakka很容易买到,更可从中国制造商那里在网上购得(去年10月以前,这种毒品在中国是合法的),可以运送到世界各地。
Flakka并非唯一在全球激增的中国产毒品,中国已被确定为运往亚洲各国的冰毒及其化学先质的主要供货商。上周五,澳洲当局宣布在来自中国的航运货柜内查获500公斤冰毒和麻黄素。
……
这些报道让我想起了两百年前开始步步攻陷中国的鸦片贸易。
伴随着向西方进军的逆向殖民主义,逆向的鸦片战争也逐步开始了!
弄得不好,老大而自满的西方,就会步上满清的后尘,向“大国解体”的纵深展开其宿命的历史进程。
(2016/01/27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