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宋詞,最美60句!(值得收藏)
1、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柳永《曲玉管》
2、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辛棄疾《水龍吟》
3、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蘇軾《江城子》
4、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是如雨。——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5、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黃庭堅《清平樂》
6、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
7、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嶽飛《滿江紅》
8、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韓元吉《六州歌頭》
9、玉骨西風,恨最恨、閑卻新涼時節。——周密《玉京秋》
10、東風似舊,向前度桃花,劉郎能記,花復認郎否?——劉辰翁《摸魚兒》11、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歐陽修《蝶戀花》12、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嶽飛《滿江紅》13、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柳永《蝶戀花》14、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15、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晏殊《木蘭花》16、算好春長在,好花長見,原只是,人憔悴。——程垓《水龍吟》17、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18、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19、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黃庭堅《清平樂》(網絡圖片)2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21、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範仲淹《蘇幕遮》22、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晏殊《清平樂》23、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辛棄疾《賀新郎》24、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25、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蔔運算元》26、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蘇軾《水調歌頭》27、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周邦彥《拜星月慢》28、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29、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姜夔《念奴嬌》30、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柳永《玉蝴蝶》31、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沈何處問?——歐陽修《木蘭花》32、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範仲淹《蘇幕遮》33、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34、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周邦彥《金陵懷古》35、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淒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髮。——韓元吉《好事近》36、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劉克莊《賀新郎》37、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38、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張元千《石州慢》39、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辛棄疾《木蘭花慢》(網絡圖片)40、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41、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42、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浪淘沙》43、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44、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45、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晏幾道《思遠人》46、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陳亮《水龍吟》47、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木蘭花》48、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柳永《雨霖鈴》4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50、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周紫芝《踏莎行》51、杜郎老矣,想舊事、花須能說。記少年、一夢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周密《瑤華》52、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蔔運算元》53、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周邦彥《花犯》54、東風漸綠西湖岸,雁已還、人來南歸。——周密《高陽台》55、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李清照《聲聲慢》56、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晏殊《浣溪沙》57、十裏楊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姜夔《琵琶仙》58、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辛棄疾》59、來時舊路,尚岩花、嬌黃半吐。到而今,惟有溪邊流水,見人如故。——袁去華《瑞鶴仙》60、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來源:網絡
圈養的中國教授 (寫的真好)
價值線
來源|騰訊大家 作者|木然
編輯丨小精
圈養是一種形象的說法,豬羊牛馬驢雞鴨狗獸是圈養,動物園裏的動物都是圈養,這些圈養的動物們不缺吃,不缺喝,就是失去了本屬于動物們的天性和自由。他們的結局或者成爲人們的盤中餐,或者成爲人們的觀賞景觀。
教授們的圈養是借用,也與動物們的圈養具有本質上的不同,人終歸是人。教授們的圈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質性圈養,聽話的教授,有吃有喝,不聽話的教授,沒吃沒喝。如果沒吃沒喝,或者臣服,或者另謀生路。二是精神上圈養,通過各種各樣的思想灌輸,使他們臣服于現有的思維框架,自我毀棄學術自由。通過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圈養,使得教授們都在現有的軌道中運行,不管軌道破舊與否,這具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形態。
如今的大學教授,大體上分爲四類,一類是官教授,一類是臣教授,一類是打工教授,還有一類顯得另類,即公知教授。這四類教授,都是圈養的教授。圈養的因素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體制性圈養,二是課題性圈養,三是道德性圈養,四是文化性圈養,五是社會性圈養,其中體制性圈養是決定性因素。
官教授的核心是官。官教授是大學的怪胎,也是大學裏的主體教授。他 們享受到體制內的一切好處,行使著體制內的一切權力,卻沒有因行使權力而應負有的責任。他們是大學黨委書記與校長、各學院書記與院長。大學黨委書記與校長 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免,向上負責,而不是向學校負責。院書記及院長向大學黨委書記及院長負責,而不是向院負責。一個向上負責的體制,使得官員教授們在邏輯上 和事實上失去了應有的責任。他們雖然都在說又建造世界性一流大學,那也只是追求大學政績、個人升遷的需要。大學教授對兩級書記和院長沒有實質性的監督之 權,只有履行不盡的義務。兩級書記與院長及其機構卻對大學教授具有物質與精神雙重宰制之權,卻沒有承擔相應的大學發展責任。他們鸠占鵲巢,他們不當得利, 他們濫用權力,他們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臣教授的核心是臣。臣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老師的發明,這一概念准確地概括了大學裏一些教授的媚權心態。這是大學黨化行政化的必然産物。臣教授面臨兩條可以選擇的道路,一條道路就是當官。一 旦當上了官,臣教授就可以有了窮小子變闊佬的感覺,也具有了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心態,就有了傲視尾隨其後的臣教授的資本和資格。第二條道路就是求當官而不 得,求學問而不能爲,自我選擇當臣教授,以求從官員教授那裏分得一杯羹。他們皆盡拍馬屁之能事,急官員教授之所急,想官員教授之所想,以此分得體制性的好 處。比如,他們主動爲官教授跑課題,主動爲官員教授寫論文,主動爲官員教授寫書,主動爲官員教授做不能公開做的各種事情,甚至在官員教授的孩子出國、結 婚、旅遊方面臣教授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一句話,臣教授是沒有長成人的知識型奴才。
打工教授的核心是打工。他們與官教授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種距離可長可短,再往前走,就是臣教授,保持原地不動,就是打工教授。在 他們的眼裏,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放在功利面前、金錢面前進行權衡,有利于功利、有利于掙錢的事,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做,哪裏有工作,哪裏能掙錢,他們就沖 向哪裏。哪裏沒有功利,哪裏不能掙錢,他們就會選擇退避三舍。對于當官,他們視之爲可有可無,有當官的機會更好,沒有當官的機會也無所謂。他們通過各種方 式在外面打工掙錢。精致的利己主義大學生,最後有一部分進入大學,就變成了精致的利己主義教授。
公知教授的核心是公。他們願意就公共問題發表看法,並試圖通過專業知識影響公共論壇,成爲公共論壇的主體。在 互聯網的條件下,公知教授的影響被互聯網無限放大,産生了公知教授之外的溢出式影響力。與臣教授與打工教授比起來,公知教授意識到圈養,想跳出圈養的欄 杆,但大都沒有跳出來。長期的圈養,想跳出來容易,但卻沒有跳出來的能力。這如同一個長跑運動員,都已經退休了,再拉出去長跑,也是極爲不易的。公知教授 也得活,生存從來都是第一位的,沒有了生存條件,公知教授自然做不成。一般說來,公知教授一般都倡導理性、和平、道德、漸進、非暴力,倡導普世價值,所以 他們的生存條件並沒有受太大的影響。
無論何種類型的教授,都是體制內的産物,都在體制內生存和發展。體制內圈養都是他們成爲教授的決定性因素。所 有的教授都有體制內的社會保障,體制內的職稱評定,體制內的業績考核,要符合體制內的評估標准,享受體制內的工資。無論大學這種體制的目標與原則是什麽, 無論體制內運行的機制是什麽,無論體制內的資源如何配置,教授也是大學教授。教授的吃穿住行,教授花費的學術費用與資源,都需要體制內提供,何況大學教授 本身就是體制長期運作的結果。有體制內教授,就有體制外教授,體制外教授只是體制內教授的延伸。所謂體制外,也只是相對于體制內而言。沒有大學體制內教授 的評定,體制外的教授什麽都不是。只有在體制內享受著教授的福利待遇,才能享受到體制外的福利待遇。在體制外的教授,都得傍上某大學著名教授。大學體制是 教授的根,只不過教授開的花香飄到了牆外。
課題性圈養是體制內圈養的組成部分。中 國的大學被各種各樣的課題包圍,國家級課題、省部級課題、地市級課題、專項課題。這是大學評職稱的必備條件,有的大學甚至規定沒有國家級課題不能評教授。 大學老師們爲了評教授使勁渾身解數爭課題。在大學,有一個詞用得頻繁,那就是跑字。跑項目,跑課題,跑關系,跑人脈,什麽東西只要跑起來,應該到手的到 手,不應該到手的也到手,不能到手的也能到手。沒有跑,就什麽都沒有。無論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還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或者是教育部等重點項目都 是跑出來的,而不是系統嚴格地論證出來的,更不是搞長期學術研究研究出來的。一旦拿到了國家課題,享受國家課題本身的利益及相關利益,想搞學術也就是癡人 說夢了。課題不是學術,課題是國家權力意志的體現。
道德性圈養是體制內圈養的精神組成部分。在 大學裏,最難揣摩的就是道德,它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又來無影去無蹤,沒有固定確定的標准,但道德的能量卻極爲強大。一些大學教授科研能力不強、教學水平 不高的人卻經常能獲此殊榮。道德圈養具有誅心的能力,無論一個人教學與科研多麽優秀,一個道德標杆打下來,諸如一個思想有問題、一個自私自利的評語、一個 不關心集體榮譽、一個此人有個性的評價都就會讓大學教授們無以遁形,無所適從。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大學教授們進行靈魂鞭撻,讓教授們在學術上自我設限,自 我宰制,自我閹割,他們也就不能也不敢甚至不會再越雷池一步。
文化性圈養體制性圈養的功利組成部分。此 類圈養看重的並不是文化影響力本身,看重的是功利性大小。這主要是包括那些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文化人,小說家、作家、詩人、官員、記者、媒體人員甚至個別 影視明星在大學做個兼職教授、名譽教授、特聘教授。這種文化性圈養,雖然體現了大學裏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則性要求,但由于引進機制的不透明,引進的機制 不規範,他們在給大學帶來影響力的同時,但破壞了大學的職稱評定規則,傷害了大學教授的積極性和自尊心,破壞了大學本來就很虛弱的學術氛圍。
社會性圈養是體制內圈養的評估部分。大 學教授的水平高低,需要社會來評價,這本身無可非議。社會評價值有好有壞,有高有低。社會評價的標准就是大學教授在社會上的各種學術兼職、各種名譽地位、 各種評審專家、各種學術委員會成員、論文與專著的各種獎項、被社會采納的項目與學術觀點及其影響因子、轉載率等。這種社會性的圈養,使得大學教授們失去了 獨立的判斷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研究內容不是由著個人的學術旨趣來,而是跟著社會評價走,造成了學術思維能力嚴重下降。
誰都清楚一個國家的未來取決于大學的未來,大學的未來取決于大學教授的水平。盡管中國的大學越來越多,招生的規模越來越大,國家的教育投資越來越多,教授們 越來越多,碩士點博士點越來越多,發的論文與專著越來越多,但中國大學的影響力並沒有相應地提高,世界大學的排行榜沒有應有的學術地位和世界級的影響力。
反諷的是,人們卻經常看到有錢人和有權力的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去受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人們經常看到香港大學與北大清華大學在招生競爭的過 程中,人們甯願選擇香港大學而放棄北大清華,過去引無數學子青睐的北大清華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甚至有的官員甯願選擇在國內當裸官,甯願放棄自己進一步 升遷的機會也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西方的教育。這是通過跑路的方式對中國大學強烈的無聲抗議,對中國大學抗議的實質是對大學圈養教授的抗議。
總之。各種不同的圈養形式,使得教授缺少學術研究的自主性、自由性和獨立性。教授們已經失去了基本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教授群體不但是大學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