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美国17岁优等生挺大肚上课 全校鼓掌/抄袭泛滥毕业论文可以取消
發佈時間: 6/6/2016 1:27:40 AM 被閲覽數: 20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美国17岁优等生挺大肚上课 全校都为

她鼓掌(组图)


京港台:2016-6-5 05:22| 来源:今日头条 |    


  

  未成年少女怀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每每谈及这个话题,人们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批评年轻人年少太轻狂,指责女孩太不洁身自爱。甚至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你们的这一辈子,就这样给毁了!于是,在社会的嘲笑、鄙视、甚至是谩骂下,这些或许还未经世事的少年就做出了种种荒唐事:把孩子丢下楼摔死,把孩子放在水中溺死,甚至残忍地亲手掐死孩子……

  

  这个现象不仅仅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如此。不久前,美国一位17岁的少女也同样遭受到了这种不幸。这个可怜的女孩名叫Gaby Rodriguez,眼看着17岁的她肚子越来越大,同学和老师们都开始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个别同学会不怀好意地,当着面数落她。

  要知道,在这之前,Gaby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本来在学校中很受欢迎。可现在却成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可就在被大家当作悲剧的她,6个月过后,竟出现在了全校的大会上。当校长请她出来演讲,同学们都惊呆了。怎么能让这样一个女孩上台?可听了她的演讲,好多人都流泪了。演讲结束,全场更是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原来,在美国,很多女孩还没有成年就意外晋升为妈妈。她们得不到社会的祝福,反而会受到歧视。Gaby无法忽视这种霸凌行为,决定做一个实验。她没有告诉亲友,只与男友商量,每天带着假肚子去学校,假装怀孕。一段时间后,就连男友的父母都认为她意外怀孕了。

  6个月中,Gaby切身感觉到了同学、老师态度的变化,朋友们开始疏远她,老师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她,就连看她的目光都带著歧视。学校即将举办全体大会,Gaby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她将自己的实验告诉校长,希望能够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校长同意了。

  于是,Gaby在全校师生面前取出假肚子,讲述了实验过程中自己的遭遇。她认为未成年孕妇不应该受到歧视,意外怀孕的她们非常慌张,不知所措,社会的压力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人们应该给予引导,指引她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看到这,不知道大家的心里都是作何感想?是无语?是感动?还是心酸?小编想到的是,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林正疆律师曾讲过,很多犯过罪的人最终会选择继续犯罪,原因就在于社会的冷漠和敌视。社会的不接受,让他们只能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觉得那才是他们唯一的路。

  对于未成年少女怀孕,是不是也是一样呢?社会的不解、歧视甚至侮辱都让这个群体无处逢生,在紧张害怕中痛苦不堪。小编不知道,我们在新闻APP看到的未成年少女杀子的种种悲剧,是不是都是因为这个缘故?但小编也和这位17岁的美国少女Gaby一样,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希望大家能给这个群体多一丝同情,多一丝宽容,让她们有生存的一席之地。



抄袭泛滥成灾,硕士毕业论文可以取消

    
    

来源:腾讯评论·今日话题 作者:奚应红
    
    导语:近日,澎湃新闻“三连击”,又曝出苏州、云南、吉林三所大学硕士论文涉嫌抄袭,加上此前已经“榜上有名”的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论文抄袭涉及学校之广、情形之严重、影响之恶劣,令人咋舌。论文抄袭是“混学位”的极端方式,更值得关注的是背后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要点速读
    
    1硕士论文抄袭泛滥,学生、导师和学校三方都有责任。
    
    2培养方向与现实脱节,导致研究生既不“学术”,也不“实用”。
    
    被曝抄袭的论文只是冰山一角,“查重”机制也难扫雷
    
    翻开这些涉嫌抄袭的论文,真是花样百出:有的结构类似,有的立意相同,有的除了致谢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部照搬,有的则明目张胆,后记也一并抄去,唯一的区别就是最后感谢的导师名字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被曝光的论文“抄袭痕迹”都非常明显,而那些相对隐蔽的抄袭论文还乖乖躺在高校的档案馆里,无人问津。与每年流水线生产的数量庞大的硕士论文相比,这些被偶然发现的抄袭案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为了避免出现论文抄袭,高校也祭出杀手锏,对论文进行“查重”检测——在你参与答辩前,把你的论文与网上公开的其他学术作品进行比对,如果重合率超过一定比例,则论文被打回修改。一般来说,重合率在60%以上的论文会被毙掉,30%—60%的需要学校进一步检查,低于30%方可过关,有的学校甚至要求低于10%。
    
    论文相似性检测服务,又称“查重”
    抄袭泛滥成灾,硕士毕业论文可以取消

    面对如此严苛的“查重”机器,竟然还会出现大面积的抄袭现象让人不可思议。在云南大学的论文抄袭事件中,该校经济学院的老师声称所有的学位论文都会统一“查重”,学校查完之后,学科组老师还要再查,然后由学生导师督促学生进行修改,可结果这篇论文还是被曝出大面积抄袭。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山东大学,在被媒体定性为“连文末的‘致谢’都不放过”的论文抄袭事件中,论文指导老师表示很纳闷,“‘查重’竟然没查出来”,这番言论让人哭笑不得。
    
    目前来看,“查重”之所以未起作用,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论文产生时间较早,查重机制还未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查重机制执行不严,而这种局面可能是有意造成的。
    
    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导师和学校也难辞其咎
    
    学生自身道德和诚信的缺失固然是造成论文抄袭的主要原因——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些涉嫌抄袭的论文中,我们都能看到作者本人签字的《原创性声明》 ——但除此之外,导师责任的缺失以及学校的变相“放水”也助长了论文抄袭的歪风邪气。
    
    在高校里,导师对学生论文“指而不导”的现象并不少见,媒体报道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自己与导师接触有限,最多的互动就是找他签字而已。身为论文指导老师,他有责任和义务对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一旦论文涉嫌抄袭,导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东北师大的论文抄袭事件为例,涉嫌抄袭的两篇论文竟然发生在同一师门的上下两届同学身上,这导师失职得可谓离谱。然而与其说失职不如说从机制上就有意“放任”,据媒体报道,该导师在事发当年指导的硕博毕业生人数多达13人。
    
    东北师大回应抄袭门:已撤销抄袭者学位,导师停招两年
    抄袭泛滥成灾,硕士毕业论文可以取消

    在这些论文抄袭案例中, 高校机构快速的反应和果断的处理让人印象深刻:组织调查,确定事实后,对涉事学生的学位予以撤销,同时暂停导师继续招收硕士生。但是对学位论文进行最后的检查和筛选本来就是高校应负的责任,不在事前做好防范工作,“擦屁股”的姿势再好看也无济于事。
    
    在导师“放任”和学校“放水”的背后是整个环境在发生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实际人才需求之间产生错位:培养模式仍然注重学术型人才,但越来越多人读研只是为了“混学位”。
    
    既不“学术”,也不“实用”,研究生培养处境尴尬
    
    在连续两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下降后,2016年的报考人数开始反弹,达到177万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少人以“考研”的方式来躲避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大军中,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只占很小比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为了获得硕士文凭,希望在找工作的时候给自己加分。这是研究生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原先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单一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研究型人才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与此同时,专业应用型人才则大量缺乏。
    
    这种转变带来的后果就是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他们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如果把研究生教育比作一个工厂的话,刚刚进来的学生梦想自己会成为一个螺丝,可是“研究生”工厂却在按照螺帽的图纸进行生产。
    
    这样一来,攻读硕士学位就不再只是为了走向学术道路,而成了多数人眼中找到好工作的工具。由于完成学位论文是拿到学位的“必选动作”,从经济学利益计算的角度来看,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就出现“混学位”的现象,论文抄袭只是极端的表现方式,更常见的是没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拼凑,产出一篇又一篇学术垃圾。
    
    考研竞争依旧激烈,多数人只为找到好工作
    抄袭泛滥成灾,硕士毕业论文可以取消

    另一方面,高校也意识到社会需求和学生意愿的变化,在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也开始进行调整,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部分高校开始取消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虽然学位论文的要求依然存在,有的导师甚至还要求毕业论文能达到发表的水平,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好论文”让位于“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导师和学校也就对论文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学术的归学术,专业的归专业
    
    鉴于这种局面,不少人提出,毕业论文完全应该取消,在他们看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都没有写毕业论文的必要,既浪费时间还产生大量学术垃圾,不如让那些真正有志于学术的人在博士阶段好好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
    
    完全取消毕业论文的硬性规定,这有些一刀切。对于学术型硕士来说,做好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基本要求。但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来说,是否需要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来进行毕业考核,这绝对是可以商榷的。 说到底,毕业论文只是学位考核的方式之一,其合理与否应该更多考虑最初的培养目标和现实需求。而社会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期待,本来就不是他们的科研能力。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进行专业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并且逐步增加专业硕士学位在整个硕士研究生中的比重。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硕士的毕业考核方式更加灵活。以某985学校的新闻学院为例,学术型硕士的考核必须通过写毕业论文的方式,而专硕则需要参加三个月的实习,最后的毕业设计既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稿件和一份报告。
    
    不过,与美国专业硕士占整体比重达80%相比,我们的专硕连一半还没达到。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6全国研招调查报告》,截至201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25万人,占比44%。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以增量促存量”的调整原则依然存在,“增量”主要是增加专业学位,“存量”部分的学术型学位以不低于5%的比例调减。所以,短时间内削减大量学术型学位,还不现实。
    
    除了比例不高外,专业硕士学位在培养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其他问题。在《中国青年报》做的一份调查中,有54.7%的受访者表示专硕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功底不如学硕扎实,实践能力也不见得就比学硕强。”这些都是专业硕士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学术型人才数量上有必要减少,但不代表社会对这种人才的要求降低。所以应该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实行“严进严出”,不仅论文抄袭一票否决,就连那些质量不高、学术价值小的论文也不应该通过答辩和审查。同时也可以采取奖励措施,对那些扎实研究的论文加分,正向鼓励。
    
    结语:在现有的情况下,完全取消毕业论文的考核恐怕不现实,但是可以在鼓励发展专业硕士的同时,对学术型硕士“严进严出”,撤并一些学位和硕士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真正有志于学术的人进行正向激励。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美国美艳教师与13岁学生恋爱 曾为对方堕胎(图)
  • 特朗普大学骗钱秘技曝光:编写洗脑教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