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紫禁城来鸿:1+6圆桌对话是李克强最后一搏/王沪宁是下人总书记人选
發佈時間: 7/24/2016 2:39:14 PM 被閲覽數: 17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紫禁城来鸿:“1+6”圆桌对话是李克强“最后一搏”?



2016年7月23日



    
    紫禁城来鸿:“1+6”圆桌对话是李克强“最后一搏”?
    (李克强的1+6会议背后内幕多。)
    
    【博闻社北京报道】7月2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终于“名副其实”地做了一次“主人”;在钓鱼台芳华苑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举行“1+6”圆桌对话会,围绕“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增长新动能”议题深入交流。这是中共最高层近期几个重大经济会议中,首次由李克强主导的会议,李克强“如愿以偿”履行总理角色。
    
    博闻社特约记者从中南海知情人士透露,所谓“1+6”,其实是“1求6”,是李克强为捍卫“克强经济学”的最后一搏;李克强利用上述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前往成都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之际,特别为自己而量身定制的活动,并且提前向他们一一发出了“求救信”。
    
    大概与上述获邀的国际六大经济组织负责人一样,当被同样精心挑选的中外各大媒体记者们收到与会邀请函时,都倍感意外和窃喜。
    
    博闻社此前多次报道,不同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在今年中国“两会”一结束,李克强的核心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在钓鱼台召集中外专家为“克强经济学”辩护,尤其是欧美重量级经济学家和“名嘴”,甚至直言不讳批评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所谓“供给侧改革”的弊端与不足。
    
    紫禁城来鸿:“1+6”圆桌对话是李克强“最后一搏”?
    (李克强1+6被指有“挟洋自重”之嫌)
    
    中南海消息人士向博闻社特约记者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一直甚嚣尘上的“习李不和”的传闻,并且直言不讳地指出,习近平与李克强的矛盾,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经济观点的不同,进而延伸到治国举措的差异,中南海南北两院的内斗,已经在北京政坛人所共知。
    
    亲临钓鱼台芳菲苑现场的博闻社特约记者注意到,在这个高级别的1+6圆桌会议上,作为内阁成员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长楼继伟均端坐在李克强身后,而作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首席经济智囊、实际上也是中国经济改革举足轻重的策划者刘鹤,却并未出席。
    
    消息人士表示,刘鹤的缺席对外发出的信息不言而喻,至少可以表明中南海南北两院“井水不犯河水”的处理方式;有关人士甚至戏言,大概是李克强并不希望同样英文一流的刘鹤,“偷听”他与外国与会者用英文“私聊”甚至“私愤”的内容。
    
    正如今年初在举行的上海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博闻社曾经独家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罕有未出席一样;博闻社无法证实此次李克强在成都会议前夕,如此高调先与6位国际经济组织“大佬”在北京相谈甚欢,是否有意弥补上海会议时的“招待不周”。
    
    紫禁城来鸿:“1+6”圆桌对话是李克强“最后一搏”?
    (习近平日前主持经济专家座谈会李克强未出席。)
    
    知情人士指,习近平确实因为英语不如李克强,对李克强会见外宾似乎存在某种顾虑;而英文流利的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出席,似乎可以弥补刘鹤缺席的“遗憾”,而且也回应了有关周小川与李克强“发生矛盾”的传闻。
    
    让现场中外记者不无意外的还有,此次圆桌会议完全是国际会议的规格;不仅有标准的欢迎仪式和全家福合影环节,而且一向对境外媒体严格限制甚至守口如瓶的中共官方,大大方方让李克强和全部6位与会“大佬”共同会见记者。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成都会议还未召开,竟然发布了所谓“1+6”圆桌对话会联合新闻稿。
    
    对话会上,李克强向与会六位世界经济组织大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介绍了中国经济呈现增量崛起、存量调整、结构转型的态势,欢迎各方进一步为中国经济,特别是实现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建言献策。
    
    与会六位大佬则知趣捧场表示,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富有成效,经济增长更富韧性、更可持续。中国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创新领域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沿,新经济、新动能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消息人士指,李克强借国际权威人士对话为中国经济寻医问药是否达到目的,借他们为自己撑台的如意算盘是否达到目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外释放出一个信号:作为中国政府总理,中共名义上主管经济金融的最高领导人,他并没有完全被排斥在高层的经济活动之外。这就够了。
    
    博闻社特约记者又从成都正在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了解到,这次会议同样是避重就轻,务虚为主,人民币问题更是被中方彻底“封堵”。官司缠身的IMF总裁虽笑容满面,难掩难言之隐;备受瞩目的英国财长,似乎对脱欧议题,还未完全胸有成竹。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警方“成”功借鉴了北京和上海举行国际会议的经验,将所有访民“都”拦在了安全区以外;而因为本次会议的严重扰民,已经让向来“可爱”的成都市民,怨声载道和苦不堪言。
    
    也许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中共北戴河会议前夕,中国总理李克强试图拿6位洋人大佬当“挡箭牌”,提前为自己打起了“保护伞”。但是李克强的这“最后一搏”能否为其挽回面子,赢得先机和出奇制胜,还是会弄巧成拙和适得其反,外界尽可见仁见智。



王沪宁是下人总书记人选



汉评



2016年7月24日



    
    作者:汉评
       
                       作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看上去是最没权的政治局委员。但习近平对他的器重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所有重大会议习近平身边总有他,每次出国访问习近平也总是带着他。习近平一方面有意培养王沪宁的声望,另一方面避免让王沪宁具体办事,这是典型地培养继承人的做法。因为太子不必有功,只要无过就行。王沪宁是下人总书记的人选。
    
    这么作的原因第一是党内无人才。要想成为总书记,下届党会必须进入常委会。要成为常委现在至少也应该是省委书记。而放眼全国,这一个层面上真是了无人才。没有任何一个党内党外都认可的人。所以习近平要作两个考虑,要么自己不退,干15年,要么在现有高层中选。
    
    王沪宁年纪只有61,7年后68。邓小平70岁再出山,68岁当总书记不算老。王沪宁的第二个优势是没有全国人民深恶痛绝的贪污问题。王沪宁一直在大学系统工作,没有在可以捞钱的实权位置上干过。本质是高级知识分子,羽毛自珍,有所不为。第三理论上有一套。他现在不表露态度,无非是为了不抢习近平的风头。在中国政治局委员这个层面上,王沪宁是唯一专门写文章彻底抛弃文革的人。其他人都不过应应景口头说句文革有错误罢了。中国列祖列宗留下的家业庞大,没有任何外国可以把中国怎么样。中国最怕的是自己。只要不弄文革这种瞎折腾的事,总会发展,区别只是快一点慢一点。作为总书记最主要工作就是把方向。
    
    王沪宁的不利点是缺乏地方经验。但是这很容易补上的。习近平当上海市委书记不到一年,李克强当辽宁书记历练,都是好办法。沪宁是习近平对下任总书记人选的一个可行的选择。  博讯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赵鼎新:可供中国剥削的国家越来越少/人民大众起来之日,洋奴汉奸难受之时---中国的政坛光谱学
  • 独家:中共打击极左团体 平衡整肃炎黄春秋引争议/关于共和国脊梁倪萍移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