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大难不死后 常春藤名校教授研究运气的重要/南开107岁老教授获颁牛津大学荣誉院士
發佈時間: 9/5/2016 10:31:07 PM 被閲覽數: 12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大难不死后 常春藤名校教授研究运气的重要



2016年9月05日



    来源:今日头条 
    
    
大难不死后 常春藤名校教授研究运气的重要

    中国人讲“命运”,似乎每个人的一生中冥冥中有安排,有人一生一帆风顺,有人则是多灾多难。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克(Robert Frank)2007年在打网球时突然心脏停止,但一连串“巧合”,让他幸运地活下来。身为经济学者的弗兰克在多年研究后,近日出书分析“运气”在一个人是否成功拥有大量财富中扮演的角色。
    
      一般而言,98%心脏骤停的病患当场死亡,大部分存活下来的病患也将面临永久伤害。但在心脏骤停后两周后,弗兰克教授又回到网球场上,没有任何后遗症。
      这怎么可能呢?原来弗兰克教授心脏骤停当天,在网球场几百码外发生一起车祸。两辆救护车赶来抢救车祸伤患,所幸车祸伤患伤势轻微,只需要一辆救护车。另一辆救护车通常驻扎在5英里以外的地区,但当天就停在网球场旁,“碰巧”救了弗兰克的命。
    
      弗兰克说:“我今天活着,纯粹是运气”,或者可以称之为奇迹。无论怎么说,他的存活完全没有自己的任何付出或努力。不管是巧合还是神迹,当天他获得了无形的“帮助”。在过去九年中,弗兰克一直无法忘怀他的“好运”,并用他的经济专长,探究“运气”在财富累积及事业成功上扮演的角色。他想了解,世上这些成功人士真的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及聪明才智而成功的吗?
    
      许多成功人士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苦干实干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说他们是“运气好”,他们会很愤怒。性格温和谦虚的弗兰克表示,他是不是要告诉富人“你的财富不是靠努力建立的”。
    
      弗兰克在他的新书《成功与运气:好运和任人唯贤的神话》是想告诉人们,包括有钱人,最好能认识到运气如何能帮助我们成功。
    
      首先,弗兰克强调,富豪们的财富大多是靠自己努力而来。比尔·盖茨、巴菲特或任何其他非常成功的人并不仅仅是好运。他在书中写道: “大多数在市场上最大的赢家都是非常有才华和勤奋的”,但运气在人生中的确扮演了某种角色。
    
      他举例,美国影集“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男主角克兰斯顿(Bryan Cranston)担任演员数十年,但60岁的他是在演出“绝命毒师”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克兰斯顿是在其他两位大明星拒绝演出“绝命毒师”后,才获得这个没人要的角色。
    
      克兰斯顿自己也坦诚地说:“你可以有才华、毅力及耐心,但没有运气,你不会有一个成功的(演员)职业生涯。”
    
      弗兰克教授的论点是,在当今这个赢家通吃全拿的市场环境,运气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加大了赢家的胜利果实。
    
      弗兰克进行了多个模拟实验,每个选手被随机分配到一个技术分数,参加比赛的人越多,能被分配到的最高技术分数就越高。在没有“运气”干涉的情况下,技术越高代表越有竞争力,所以有最高技术分数的参赛者就获胜。
    
      但如果除了技术分数外,再随机分配每个参赛者一个“运气”分数。而这个运气分数只代表每个参赛者最后总分的2%,其余98%的分数是来自技术分数。在有1,000名参赛者的情况下,技巧分数最高的参赛者在22%的模拟比赛中获胜。在有100,000人参加的模拟比赛中,技术分数最高的参赛者仅在6%的模拟比赛中获胜。
    
      这个模拟显示,在参与者越多的情况下,“运气”虽然只占很小的总分比例,但却对最后结果有更大的影响力。
    
      弗兰克写道,要赢得一个参与者众多的竞争,最后赢家几乎要是在一切情况都顺着赢家的环境才能获胜。反过来说,即使运气只是整体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但很少有赢家能说自己不是很幸运。
    
      弗兰克说:“自天文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人能存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是相当不可能的,”“事实上,你在这里生活和呼吸,享受日落本身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南开107岁老教授获颁牛津大学荣誉院士


2016年9月05日



    来源:中国之声 
    
    
南开107岁老教授获颁牛津大学荣誉院士

    南开大学4日透露,该校107岁教授杨敬年获颁牛津大学荣誉院士。
    
    杨敬年1908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1945年,他考取了中英庚款董事会第八届留英公费生,进入牛津大学圣体学院攻读“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专业”。
    
    牛津大学对学术要求十分严格,对于获得博士学位者,要求其对知识有“原创性的贡献”,当时只有一半学生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1948年,40岁的杨敬年以《英国中央政府各部门职权的分配(与美国和英属自治领的比较)》通过论文答辩,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起任南开大学教授。
    
    任教南开大学后,杨敬年曾任南开大学经济系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大洋洲及远东地区名人录》、美国马奎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1998年,90岁的杨敬年翻译完成经济学名著《国富论》,百岁时撰写了自传《期颐述怀》。
    
    牛津大学圣体学院院长理查德·卡沃丁近日向107岁的杨敬年教授发来贺信,宣布杨敬年当选为牛津大学圣体学院荣誉院士。查德·卡沃丁表示,“圣体学院的全体师生均以与您保有这层联系而骄傲”。
    
    圣体学院始建于1517年,是牛津大学最早的成员学院之一。荣誉院士是该学院授予杰出院友的最高级别头衔,旨在授予在专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精英。英国国宝级作家杰夫·戴尔、被誉为“21世纪德奥艺术歌曲代言人”的歌唱家伊恩·波斯特里奇都曾获此殊荣。
    
    牛津大学圣体学院管理委员会6月15日通过了推选杨敬年教授成为荣誉院士的动议,希望以此“赞誉杨敬年教授在中国大学任教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凭藉善良和谦逊,正视人生中巨大困苦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杨敬年为此专门录制了答谢视频。该视频在牛津大学圣体学院官方网站播放。视频中,杨敬年脱稿进行了5分钟的英文演讲。他回忆起68年前在牛津读书的快乐时光:“二战结束后,我在圣体学院学习了三年,时任院长是理查德·立温斯通爵士,我的道德导师是威尔逊先生,博士生导师是惠尔教授。博士论文完成后,导师将我引荐给英国财政部,请他们提意见。我将论文分为十大问题,财政部官员接待了我,告诉我这些问题正是他们所研究的。这使得我感到自信,因为我所研究的是实际问题······我的论文现有一份存于牛津大学图书馆,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美国幼儿园给家长的20条警句/论文写作方法
  • 在美中国留学生若触犯6个底线或被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