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探测器总设计师被俄美女间谍策反被抓/文革中废除高考制度的幕后原因
發佈時間: 9/15/2016 11:15:38 PM 被閲覽數: 14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传中国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被俄美女间谍策反被抓


文章来源:                 
           
日前,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称中国知名卫星专家,上海航天八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总设计师、实践七号卫星总设计师、研究员,国防专家侯建文,被外情报机构策反成为间谍,已被国安系统查获。相关传闻在内地社交网络热传,官方既无承认也不否认,侯本人和所在单位也不见出来“辟谣”,真实性无法证实。

新浪微博大V、北京《舰船知识》杂志编辑、军事撰稿人邱贞玮14日贴文指,上海航天八院科技委副主任、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总设计师、实践七号卫星总设计师、研究员、今年56岁的侯建文被境外情报机构策反,成为间谍,已被我国安系统查获。实践七号卫星设计寿命3年,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以及其他相关的空间科学技术试验。

但蹊跷的是,至发稿时,邱贞玮上述微博内容已被删除。换成了另一则更加隐晦的内容。邱贞玮发感慨称:“受教育的时候讲,现在不是80-90年代,基本没有因为理想而叛变的,落入女色陷阱也不是事,只要回来对组织老实交代就可以过关,吃掉的糖衣不重要。”

邱贞玮又说:“叛变者大都是因为钱,其次是对现实不满想报复。既然能当到总设计师师,不满的事情应该不会那么多、那么重,也许是子女买房买不起吧。但叛变永远不可原谅。”



邱贞玮微博中仅保留了一条十分隐晦的内容


而内地知名学者王小东也在同一天发帖称:唉,令计划……侯建文……等毁掉了多少?他又举80年代,前苏联雷达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托尔卡切夫,因为被美国策反出卖苏联战机雷达的机密资料,导致苏联出口到中东国家的战机,被美国和盟国纷纷击落为例,指托尔卡切夫所造成的影响,直到今天的俄罗斯都还能感受得到。

但上述二人的两篇微博都未提及侯建文的名字,更无法证实侯建文被策反是否属实;但同时暗示意味浓厚,让事件的真相扑朔迷离。

此外,网上还有消息指,侯建文是被“老毛子”(即俄罗斯)情报机构策反的,手段可能是用美人计。但不清楚是在侯出国期间,还是在中国出的事。

而有自称是知情者的网民在谈论此事时,同时贴出一则早前媒体报道的消息,指有一名从乌克兰到上海发展的美女模特“离奇失踪”,她的伙伴向当地警方报了案。但有关案件后来再不见媒体跟进,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失踪的乌克兰女模特就是侯建文事件的俄罗斯女间谍。

事件引起内地社交网站热议。有人发感慨说,像侯建文这种有技术而且身居高位者,即使在中国国内也是过得非常非常好的,究竟是怎样大的利诱才能让他成为间谍啊?

也有人说,老毛子那么穷,大概不会用金钱来收买侯这样的专家,美人计倒是很可能的。

公开资料显示,侯建文,男,浙江金华人,1960年7月生,上海航天局卫星总设计师,研究员。1983年,23岁的侯建文以优异成绩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多年来,他一直从事人造卫星和卫星控制系统工作。

他承担了风云一号A、B两颗卫星的控制设计和技术创新研究,负责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组织风云三号等新一代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和工程研制。

为突破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高可靠、长寿命关键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他负责的“FY-1(02)姿态控制系统”获200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获2000年度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五完成人)。

此外,他的另一项目获2000年度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1年11月侯建文当选第七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新世纪首批十大科技精英)。

至于国防科工委二等奖,有消息指他参与解放军红旗16系列导弹的设计,前段时间央视10套报道他过。红旗16是中国自己研制的中低空防空导弹,有舰发和陆基两类型。最近中央电视台画面中显示,解放军陆军防空部队已经装备了红旗-16导弹的新改进型。该型导弹可能代号为红旗-16B,其射程从原红旗-16A的40公里提高到了70公里。

侯建文还是是中国2020火星探测器轨道器和嫦娥五号轨道器负责人。

目前为止,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和俄罗斯情报部门都没有对有关传闻做出回应。

有熟悉国际情报活动的人士指,根据国际惯例,一旦发生间谍事件,当事国通常会尽量低调处理,除非两国交恶,要用事件让对方难堪。而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友好,自九十年代初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两国还没有公开发生过间谍曝光事件。




文革中废除高考制度的幕后原因


胡平


众所周知,文革初期的一件大事就是废除高考制度。早在1966年6月上旬,报上就刊出北京女一中高三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其中提到要废除高考制度,建议高中毕业生直接到工农兵中接受锻炼,首先取得工农兵给予的“思想毕业证书”,然后再由党从中挑选先进青年升入大学。紧接着,又有几位人民大学的学生发表公开信,呼吁学生走与工农相结合之路,建议招收工农兵优秀份子进入高等学校。7月24日,《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北京四中学生要求废除高考制度的公开信,同时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事后我们不难发现,废除高考制度的结果之一,是为中共特权阶层获取私利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中共干部子弟无疑是废除高考的最大受益者。事实上,那正是中共当初作出此一决定的幕后原因。

在中共建政初期,高中生都很少,大学录取率相当高,竞争很少。进入六十年代,高中教育大幅增长,大学越来越供不应求。那时候,大学的录取率很低,因而围绕着升入高等学校而进行的竞争也越演越烈。中共老干部的子女,大都出生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正赶上考大学的时候。既然上大学必须经过统一考试,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总是一道硬杠子,而在这方面,干部子弟并不占优势。尽管当局十分强调政治表现,可是在当时,大家都是受到同样的意识形态灌输,不同家庭出身的同学大多有着一样的价值观,因此即便在政治表现方面,一般平民子弟--包括所谓黑五类子弟--也不比干部子弟逊色。为了让自家的孩子在竞争中胜出,共产党便在学校里大力推行阶级路线,也就是家庭出身歧视政策。借助于所谓阶级路线这头一道关卡,共产党轻而易举地把“黑五类”子女排除于大学门外。然而升学考试这第二道关卡,却又不可避免地会使一批干部子弟名落孙山。文革初期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很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说它让大量非无产阶级青年进入大学,排斥打击了“红五类”子女。这表明中共特权阶层对其子女已有的特权地位还不满足,还力图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而废除高考制度则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愿望。无怪乎在最早提出废除高考制度的建议以及对中央的决定最表赞同的学生中间,很大一批人都是中共干部子弟。

这里有两个证据。

2006年,文革四十周年时,香港出版了一本《红卫兵兴衰录--清华附中老红卫兵手记》。作者宋柏林,文革时就读于北京的清华附中,是红卫兵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其父是开国少将,当时担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在1966年6月23日的日记里,宋柏林写到:“回家与父亲谈了很久,爸爸说,在你们这样的学校里,团结95%可能不大适当吧。并说那些右派学生如果捣乱,就应敲打。但还是要注意,主要是夺权,是打当权派。对右派学生,你们心里都有底,一个成份,一个文化革命中的表现,就足以卡住他们,不让他们升学,让他们好好地改造。并说在学校里这些人是改造不好的。”

去年10月,香港出版了一本名为《当时年少曾轻狂》的红卫兵口述史,其中一位口述者史刘辉宣,文革时就读于北京四中,其父是老红军。刘辉宣讲到:文革前两三年,干部子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上层越来越多地关注。“当时有一个很突出的情况,就是共产党觉得自己的子弟在学校里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差,不但和高级知识分子和资本家的子弟比,就是和普通家庭的出身的学生比,也不很理想。这就引起了中央层很深的顾虑。”

这就是中共在文革中要大力实行阶级路线以及废除高考制度的幕后原因。

------
自由亚洲电台首发,2016年9月14日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探测器总设计师被俄美女间谍策反被抓
  • 习之江新军应勇代上海市长/达赖喇嘛:今年内不会访问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