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中国首骗陈光标:骗子们的美好时代/微信中国独大 掌握你的一举一动(组图)
發佈時間: 9/22/2016 12:08:38 AM 被閲覽數: 13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中国首骗陈光标:骗子们的美好时代



林夕 有病要读书

  在一个社会需要时刻塑造道德标兵的时候,恰恰说明正是社会道德濒临破产的时候;

  在一个国家需要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宣传爱国的时候,恰恰说明正是国将不国的时候。

  这样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好人遭殃的时代,却是骗子,小丑,流氓,暴徒的美好时代。
  

  网易与财新在今天先后发稿,以很大的报道体量起底陈光标。

  报道的方向与重点放在陈光标与一众落马高官的关系上,他们包括但不限于令计划、令政策、杨卫泽等人,并描述了陈光标靠政商关系攫取第一桶金、发达再至于倒掉的盈利模式。

  据说陈光标同志担任法人代表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搜出170枚涉嫌伪造的慈善机构公章,看来光标同志是真摊上大事了。

  其实媒体起底陈光标的行动,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

  2011年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发表了长篇调查报导《破解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揭露首善陈光标是最大骗局。其号称捐款过亿实则不到几百万。地震抗洪等捐款60%以上系别人提供款项,号称赠送老家免费住房每月收5-6千租金,当地老百姓根本没听过捐赠一事;青少年基金会等众多慈善机构均表示从未收到陈1分钱。

  2011年4月28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报导《陈光标旧事再调查》,几乎全面否定了陈光标的人品,而且火力更猛,爆料更多:“其震后驰援的事迹曾被疑为子虚乌有,而其在家乡捐建的公益项目亦被指假慈善之名,谋一己之私”;“其扑朔迷离的公司业绩及巨额善款来源,一直是悬在民间的巨大问号”。

  同日,《时代周报》发表文章指陈光标履历造假。其自称的在南京中医学院读书获得获医学学士学位;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开发中心副主任;任南京红光医药公司办公室主任等履历全部造假。

  一时间内连续涌出的陈光标诈捐,造假等各类丑闻顿时成为新闻聚焦。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如果一个自称行善的人,实际上却是在行恶,其震撼力自然远远超过歌星逃税、官员贪污、教授涉黄。

  借助这些深度报道,再面对陈光标这个人时,主要问题已经从如何看待陈光标的慈善,变成了如何看待陈光标的生意:他之所以借慈善暴力炒作,是为了获得慈善勋章,进而垫高一点点他在官场与门客的地位,自抬身价,售于王者。

  

  那些以慈善为陈光标辩护的人,看来属于会错了情,表错了意。

  将陈光标的商业模式坐实在政商关系之上,是网易与财新的又一贡献。有了这一块,陈光标的中国故事终于完整。他的假慈善真炒作,他的荒谬怪诞之举,他时刻自带小丑模式的行为,都能够解释的通了;他的做事、扮傻、强以为聪明,都有了落脚点。

  不然2011年就开始的起底行动,为何到2016年,光标同志才摊上了大事呢?原因现在看来,异常简单,陈光标的后台,是今年才倒的。

  被官方包装出来的标杆人物有很多,但像陈光标这样的有许多人为之背书的,并不常见。

  陈光标也精准地抓住了用户的痛点,一方面他赤裸裸地展示现金或者实物,另一方面则直接将现金发到受助人的手中。

  而这里面的问题就在于,究竟有多少真金白银发放出去,根本无从确定。在点对点发放的现场上,陈光标发放给了多少人,并没有精准的签收名单,外人几乎不可能去复原现场并核实,解释权全部落在他自己的手上。

  由于他的发放行为是个人行为,而不是组织行为,程序上也不需要他在发放的过程中,每人一一签收确认。在这样的漏洞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后来陈光标发放现金的活动里,宣布的金额在急剧飙升。直到这样一个噱头失去了吸引力,他才转而寻找其他的曝光方式。

  

  陈光标利用了这样的漏洞,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技术,用小部分的真实资金,带动了巨大的宣传效果,并将自己成功地包装成为中国首善的角色。最终又借助中国首善的光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源,获得更大的保护,避免他的虚假泡沫被人戳破。

  当背后的权力倒掉了以后,陈光标虚假的首善面孔也暴露了出来。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如此简单粗暴的欺骗手段,为何能够横行一时,还收获舆论的自发支持?

  这让我想起了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却留下了好多照片的故事。

  在2014年,陈光标高调宣称,他和雷锋同志的区别就是少了毛主席的题字。

  

  如果说陈光标同志是活着的雷锋同志,估计有些道德高尚的朋友要喷我了,怎么可以把一个被抓起来的骗子比作雷锋同志呢?

  好吧,雷锋同志和陈光标同志比,就差一次被抓。

  在雷锋的那个时代,刚好经历了官方定义的三年自然灾害,死了几千万人。在那么苦难的日子,雷锋同志居然留下了那么多照片,而且每次雷锋做好人好事的时候,恰巧都被人拍到了。这么严重的事实反差,智商和良知不成负数的都可以想得通。

  记得有个专门给雷锋拍照的战友,发誓“若说假话当场死”,验证来得太及时,他真的当场死了。

  这么看来,陈光标和雷锋绝大部分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完完全全的假货,陈光标同志少了一个毛主席题字,而雷锋同志少了一个被抓。

  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道德崇拜的国家,从孔子开宗明义提出道德教化平天下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卫道士们垄断了这片土地几千年。

  道德本来是一个非常个人选择的事情,但是非要弄得满城皆知,成为可以换取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资格。

  这样的道德胁迫,只能造成全社会的伪善,人人满口仁义道德,其实都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而且是彼此都知道对方是虚假的还要继续伪装,道德成了人性的枷锁,和道德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有人说女人一白可以遮百丑,这个说法好像对道德也适合。在道德的大旗下,任何违法乱纪的事,都没人敢指责,因为谁都不敢明确的反对道德。

  道德面前是没有真相的,卫道士们即使不要真相,还有维护道德的神权,就像有人扒皮雷锋的时候,卫道士们会说雷锋不管真假,对社会有正面意义。

  就像陈光标同志,在其伪装行善期间,就有人扒皮他财富来源是靠南京市地面的拆迁垄断。拆迁这行,做久了,鲜有不沾血的,但是卫道士们不管,马上跳出来,说扯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不过是让社会上的好人更寒心。

  即便是现在很多渐次清晰的图谱,还是经由媒体及知情人士一点点拼接起来的。事实上,正是权威信息的缺失,以及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或许才是造成陈光标神话愈演愈烈的深层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息闭锁?仅仅是因为陈光标所一向标榜的“正能量”、“慈善”?

  或者说,正面形象一旦经由权力之手树立起来,就得动用权力百般遮羞?

  

  在一个社会需要时刻塑造道德标兵的时候,恰恰说明正是社会道德濒临破产的时候;

  在一个国家需要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宣传爱国的时候,恰恰说明正是国将不国的时候。

  这样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好人遭殃的时代,却是骗子,小丑,流氓,暴徒的美好时代。


backchina



微信中国独大 掌握你的一举一动(组图)


 deongvi 发表于 2016-9-19




中国的防火墙,让“互联网”变成了“内部网”(纽约时报视频截图)

【看中国2016年09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端木珊综合报导)中共自建的防火墙演变出中国独特的互联网系统,《纽约时报》日前制作视频,关注中国网路独特生态,并介绍拥有大量用户资料的微信APP,《纽约时报》担忧,微信会将这些信息提交给中共当局,追踪用户的一举一动。

《纽约时报》上月制作短片《看看中国正如何改变你的互联网》说:“对我们来说网路就是Internet(一般网路),但在中国网路却是Intranet(内部网),中国网路防火墙,杜绝所有中共无法控制的国外讯息,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脸书(Facebook)、没有推特(Twitter)、没有谷歌(Google)。”

但却出现了各种相似的替代服务商。百度代替了谷歌,优酷代替了Youtube,微博代替了推特,滴滴打车代替了优步(Uber),淘宝网代替了亚马逊(Amazon)……


中国网路防火墙,杜绝所有中共无法控制的国外讯息(纽约时报视频截图)

而微信的出现,最让《纽约时报》,感到惊奇。短片将微信形容为“A SUPER APP”(超级APP),它是你的WhatsApp,Facebook,Skype以及Uber你的Amazon,Instagram,Vimeo,Tinder。

不仅如此,微信将互联网的应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无论是搭车、吃饭、汇款、缴税、甚至医院预约,都可以用“微信”APP轻松完成形成用户超高黏着度,中国有七亿网民,也意味着大量用户的资料,通通被微信一手掌握。

短片中说:微信可以收集“你所谈论的话题,你在跟谁聊天,你读什么书,你去哪里,你去那里做什么,谁在那里,你如何在线上消费,如何在线下消费。”

它集合了如此大量的数据,看起来是个奇迹。但也带来了问题,在常年侵犯人权的中国,中国公司所获取的用户信息,都被迫分享给中共当局,也就是说收集到这些数据的公司和政府可以追踪你的一举一动。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毕福剑近照曝光:扮相邋遢面容憔悴不堪 身体发福(图)
  • 一个美麗的女大學生是如何走進政治犯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