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一个MBA为乞丐做的策划案/真的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吗
發佈時間: 9/24/2016 6:15:35 PM 被閲覽數: 15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一个MBA为乞丐做的策划案(堪称经典!)




  混成叫花子 还讲什么业绩

  创意工作室开办了已有半年,正经的生意没几个,可竟来一些莫名其妙,甚是啼笑皆非的业务。这不,刚一上班,一位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老哥就堵上门来。

  “您有什么事吗?”

  “您是习经理吧,我想请您帮我策划策划。”

  “您是做什么的呢?”

  “说来惭愧,我以前也是个老板,做生意赔了,房子也抵了,老婆也跑了,干老板多年,除了有点脾气,什么本事也没有,现在只好乞讨为生,不过现在乞讨这行,门槛太低,竞争太激烈。想让您帮我出出主意,提高一下我的乞讨业绩”。

  “你都混成叫花子了,还讲究什么业绩。”

  “人即使再落魄,也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吧。”

  “那好吧,就冲你这精神,我也接你这活了。”

  

  乞讨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那人很高兴“我现在没钱付给您咨询费,等我挣了钱,我再给你,您看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习戈思考了一下“您看,您要在乞讨业有所建树。就得先有个品牌。您贵姓?”

  “姓李。”

  “叫花李,你看这个名字还可以吧?”

  “不错不错,挺好听。”

  “你有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也就是你有没有固定乞讨的地方?”

  “有啊,我一般上午在人民广场,那人多,上午站累了,下午,我就去散散步,顺便捡捡破烂。我干乞讨这个职业,虽然被人瞧不起,但也属于自由职业者。”

  “叫花李,我给你一个建议,你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不要又乞讨又捡破烂,你只有把你的乞讨这个主业做大做强之后,才能多元化经营。况且,又干这个,又干那个,品牌不够集中。”

  “是,是,我以前就是这样搞死的。”

  “你呢,以后每天就在人民广场守着,手里拿个碗,碗里先放上个块八毛的,在你面前立个牌子,上面写上“叫花李”。这样你就与其他乞讨人员不一样了,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

  习戈喝了口水,接着说:“有了自己的品牌,这还不够,你必须在乞讨方式与竞争者区别开来,你必须差异化经营。让别人觉得你有个性,有特色,就是和别人不同。“

  

  多了不要,只要五毛

  我相信,肯定会有些人朝你碗里扔个块八毛的,这时候,你一定要看清楚是多少钱,如果是五毛,就对人家说声谢谢。如果比五毛多,例如一块,你不要见钱眼开,赶紧把人家叫住,对人家说:“谢谢,我这里只收五毛”然后,你再找给人家五毛。

  “如果人家给的不足五毛,比如两毛,你也把人家叫住,对人家说:谢谢您的好意,我这里最低消费就是五毛,这两毛您还是拿回去吧。”

  叫花李有点不明白。“啊?!照你这个策划,人家给一块,找回五毛,人家给两毛还不要,我岂不要的更少了?不行不行。”

  “老李,不,叫花李,你听我说,你要想在乞讨业有所突破,你必须按我的话去做,刚开始是有点损失,但你和其他乞讨的不同了。你想想,当你找五毛钱给人的时候,那人是什么感觉,估计那人手里拿着那五毛钱,站在那得愣一会,“怎么回事,要钱的还带找钱的”你相信不相信,回家他就把这事宣扬出去,他会跟亲戚朋友说:人民广场有个叫花子,我给了他一块,他还找我五毛。”

  那个给你两毛的家伙就更惊诧了,估计当时他就得跟你翻脸“什么,你有没有搞错,你这还有最低消费?我问问你,你还是叫花子吗?”回去,他也要为你宣传:今儿个我可遇见一件怪事,人民广场有个要钱的,有个性,我给他两毛,他还不收,告诉我最低只收五毛。 这些人都免费为你宣传,免费为你做口碑广告,你想想,你的知名度增加了,无形资产就增加了,现在这个年代,是注意力经济年代。你只要聚集了人气,就不愁不来钱。

  

  咱搞眼球经济 娱乐产业

  过了两三天,一个雨天,叫花李来了。“习经理,多谢您的策划,我现在的乞讨事业蒸蒸日上,要不是下雨,我都抽不出来空过来看你。”

  “老李,别客气,主要还是你自身的素质好,你本身就长了一个适合乞讨的脸,再加上经历了这么多风雨,满脸都是沧桑,稍微有点同情心的人就想给你点施舍。”

  “习经理,你说也怪了,那几个和我一同在人民广场乞讨的,长的比我惨,可他们一天却要不来几个钱。”

  “这你就不懂了,麦当劳的老板曾经说过,不要以为麦当劳是经营快餐的,其实麦当劳是经营房地产的,通过做餐饮,把一个个好地方,都给占了。你也一样,不要以为,你是经营乞讨业的,你是经营娱乐业的。你在乞讨的同时,给大家带来新奇,带来快乐。”

  “真的?没想到我的工作这么崇高。”

  

  “你是赶上好时候了,要是二十年前,物质还十分缺乏,大家挣的钱只够吃饭,你要钱即使就是要出花来,也没人理你,可现在不同了,物质是丰富了,可人越来越精神空虚,总想寻求刺激,如果听说哪有个三条腿的蛤蟆,都要开车几十公里去看看。大家给你钱,不是因为你值得同情,是因为你这个行为必较有趣。”

  “现在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谁有个性,谁有特色,谁能吸引大家的目光,谁就能把哗哗的人民币吸引来。简单的现象其实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

  “好,我回去继续搞我的眼球经济,娱乐产业。”

  过了几天,习戈就在当地的一个地方性小报看到了1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叫花子》,习戈看完之后,心想,这个叫花李,现在已经出名了,我应该找他收点策划费。于是习戈就来到人民广场去找他,老远就看到广场一角围了很多人,比上回人更多了。习戈走上前去,挤进去一看,虽然地上放的牌子还是叫花李,可人已经换了一个人,“叫花李呢?”习戈问那人。

  “你问我老板啊?你去百货大楼门口找他吧。”

  “他去那儿干嘛?”“他说要在百货大楼门口开个分店。我是他雇来的,在这看着老店......”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予以删除。
backchina




真的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吗?




2016年9月24日


    
    来源:BBC中文网 作者:克里斯蒂安·杰瑞特(Christian Jarrett)
    
    人的个性是多方面因素塑造而成的:基因、朋友、学校以及其他因素。是它们让你变成了今天的你。那么一个人的个性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型的呢?比如,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害羞的人,那这是否意味着你小时候就很害羞?
    
    
差不多是这样。事实上,有研究表明人在几个月大时的行为特征与长大后的个性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个性早就已经不可动摇,只是说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到幼年时期。
    
    研究婴儿的心理学家通常所用的术语是“气质”(temperament)而非“个性” (personality)。在这一领域的最早的一项调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纽约纵向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和斯特拉·切斯(Stella Chess)夫妇观察了133名儿童从出生到30岁之间的生活,同时还和他们的父母进行访谈。基于这些观察和研究,他们提出婴儿气质的九种不同维度,包括活跃水平、心情和关注力。他们还认为不同维度的分数有趋同倾向。他们以政治不太正确的方式把儿童分为三类:“简单的儿童”、“麻烦的儿童”和“慢热型”儿童。
    
    真的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吗?
    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可归为三类——简单、麻烦和“慢热”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这样的儿童分类是否预示着他们未来的人格类型?纽约的研究发现证据表明在三岁时被归为简单或麻烦的儿童在青年时期仍然表现出相同的个性,但是他们并未研究儿童气质与成人个性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研究婴儿气质的心理学家与研究成人个性的心理学家之间是不打交道的。不过,在过去十年左右,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尽管婴儿气质并不完全能预测人长大后的个性,但是两者之间一定存在关联。
    
    还要注意,婴儿气质的打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原来的九个维度被化归为三个大维度(不幸的是,心理学实验室常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几个维度):“努力控制”是指儿童的自控力和关注力(比如,抵抗玩具的诱惑);“负面情绪”正如其字面意义,是指恐惧、挫败等负面情绪;而“外向”或“精力充沛”与活跃度、兴奋和社交能力有关。
    
    今年,有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关于个性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在网上发表。该研究让45个家长评价他们平均七个月大的孩子的气质,并在八年后再次评价孩子的个性。评价标准是成人个性的主要特点,比如外向和神经质。
    
    真的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吗?
    小时候更为外向的孩子在长大后神经质的比例较少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比较两个时间点的评价揭示出一些规律,比如在外向方面得分较高的孩子(笑的更多)在八岁时的神经质评价中得分较低(这意味着他们的情绪比较稳定);而在努力控制方面得分较高的孩子在后来的自律性评价中得分较高。如果婴儿的注意力时间很长——那么就是好消息了,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在长大后会保持房间整洁。
    
    这个研究中,不是一切都可以互相匹配——比如爱笑的、外向的婴儿在长大一些后,并没有在外向评价中得到高分——这提醒我们婴儿的气质并不是由命运决定。但是研究者的结论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达成一项共识,即一个人早年显现出的气质会构成他长大后个性的基础。”
    
    惊人的是,一些联系甚至可以跨越四十年之久。2007年的一个研究中,来自捷克的研究者把评价婴儿气质的时间点推后,孩子的年纪从30个月到12岁不等。40年后再次测试时,他们发现个性的关联度非常高。
    
    研究关注的两个特征是婴儿的脱抑制(disinhibition,类似于使用更为广泛的外向/精力充沛评分)和成人的外向人格。也就是说,婴儿期越是活跃和坚定的人,长大后在外向性和自我效能(相信自己的能力)方面得高分的可能性更大。
    
    
    很多家长努力从最细微的行动中解读儿童长大后的个性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当我们在阅读这些关于个性的研究时,值得记住的是尽管个性在人的一生中表现出一贯性,然而它始终处于变化中,不可能在年轻时期的某个时刻确定一个人的个性在他长大后会成为某种个性(而且这还要取决于你所使用的是哪一套成人个性)。不过,婴儿长大的过程中,其个性也会逐渐定型。比如当孩子满三岁时,他们的行为会更加强烈的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
    
    以伦敦心理咨询研究所的研究者200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为例。他们在1975到1976年对超过一千名三岁儿童进行行为评分(分类标准为“适应力强”、“接受控制”、“自信”、“脱抑制”、“谨慎”),然后在他们26岁时再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这个跨度近30年的研究得到了惊人的一致结果。比如“自信的”儿童在长大后变得外向,而“压抑”的儿童变得非常内向。
    
    任何生育小孩或与小孩共度时光的人都知道人会忍不住在婴儿的一笑一颦中寻找他正在出现的个性的迹象。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猜度的行为可能并不完全是徒劳。
    
    但是这个领域也有严肃的另一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可能植根于幼年时的行为倾向。找出这些标志就有可能在幼年期小心干预,引导孩子获得更为健康的未来。
    
    英文原文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这有一幅哈佛新生最全面画像 包括大麻和性生活
  • 习总大笔一挥 邀请美国贫困家庭高中生访华 吃住行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