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我的中共十九大七常委名单,不解释/令政策受贿超1600万当庭认罪 一审择期宣判
發佈時間: 10/18/2016 10:00:17 PM 被閲覽數: 22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我的中共十九大七常委名单,不解释




2016年10月19日



    
    万维读者网读者王睿来稿:“我的中共十九大七常委名单,不解释”
       
                       总书记:习近平
    
    人大委员长:李克强
    
    总理:韩正
    
    政协主席:赵乐际
    
    中纪委书记:栗战书
    
    中央书记处书记(管宣传):刘奇葆
    
    常务副总理:李强
    
    以上是在明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最有可能呈现的七常委名单,具体不作解释。
    
    当然,亦有一些因素在试图改变这一人事定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香港《成报》炮轰张德江事件,这亦是中国多年来少见的新闻政治事件。
    
    这件事确有蹊跷之处。据媒体披露,《成报》以“汉江泄”笔名发表的多篇抨击性文章,都是老板谷卓恒直接交给编辑部发表的,其它的一概没有交待。这种奇怪现象,自然引起人们对《成报》及谷卓恒“背后人”的猜测。
    
    从《成报》言论随后遭到香港另两大亲共媒体《大公报》、《文汇报》以及大陆官方媒体《环球时报》的围攻看,《成报》及谷卓恒的“背后人”,不可能是一些人所附会的习近平——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以习今日之权威,只能指挥体制外的《成报》,却指挥不了体制内或半体制内的《环球时报》、《大公报》和《文汇报》,甚至后三者还敢于公开与他“对着干”。在正统的党政系统内,是不可能产生“任志强”的,更不可能让其持续发声。因此,对《成报》及谷卓恒“背后人”的猜测,只能将视线转到其他方向。
    
    从中纪委官方杂志《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文章为《成报》背书看,《成报》及谷卓恒背后站着的,很可能是王歧山或其手下某人。王歧山十九大欲留任常委,此事天下皆知。或许张德江对此有阻难之意,甚至有所动作,于是两人交恶。由于在正面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才有背后的小动作。
    
    搞这种小动作的,应非王歧山本人。以王歧山的智慧,不会做这种低级操作。或许是他手下某个小兄弟,自觉“为主分忧”,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这种在海外媒体攻击高层领导人的小动作,最为中共党内所忌;且按照《成报》的说法,等于公开宣告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香港政策之失败,且将当前局面之恶化,完全归咎于中央的政策和做法——这种说法、做法,显然是习和执政党中央难以容忍的。
    
    所谓“张德江等人因家族利益而搞乱香港”的说法,完全不着边际。实际上,香港之乱源、争执之根本,均在“直选”;各反对派、反对运动,都是纠住“直选”不放,从来没有谁提什么家族利益。而“直选”之事,显然不是张德江个人所可决定的,决定者只能是习近平及中共中央。《成报》独拿“家族利益”说事,无非抹黑而已。
    
    由此可见,王岐山的这个手下,找的人很不济事。同时也说明,《成报》谷卓恒与王岐山手下的联系,其实也是很间接的:搭了一点线而已,对方透点口风,这边就死命扑上去了。
    
    近日,有关部门暂停财新网“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名单”资格两个月之事,或许即是另一方的反击,也或者是习近平的某种警告——十九大在即,大佬们出手都很谨慎,现在流行的是慢慢试水,“隔山打牛”。
    
    至于财新网因报道律师抗争等事而遭整肃的说法,显然只是一种借口——作为王岐山的“关系户”,财新网历来有一定特权,可以说一些其他大陆媒体不能说的话。这一次突遭整肃,不是单纯中共加强舆论管控的结果,而是反映了高层围绕十九大的博弈。
    
    另一件事却颇不引人注目,但意义非同小可。不久前李克强巡视澳门,随后到深圳与胡春华会面——李克强此次澳门之行,时间选在《胡锦涛选集》发行及传言胡锦涛之子胡海峰将出任宁波市市长之后,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在深圳与胡春华一起公开亮相,其寓意在于,表明团派的骨架犹存,以此呼唤志同道合者,重新集结队伍。
    
    胡锦涛被招安后,团派中除李源潮岌岌可危外,李克强、胡春华可说处境最无奈:一个注定将失去总理,另一个注定不可能再成为“皇储”;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在十九大后亦注定只能投闲置散——既然结局已定,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所以他们怎么样也要试着搏一搏。何况,事情往后还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就连胡锦涛的态度,也可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团派余部的反击,或许力度有限,但在这种情势下,李、王联手的概率大增。这是中共十九大的变局所在,亦是习近平的风险所在。 _(网文转载) 博讯




解剖习、李、王关系之现状 /王睿



2016年3月21日

    
    作者:王睿
       
                       红墙之内帷幕重重,外人难窥真实;但当红墙内的人物登上表演台,站在聚光灯下时,台下的人却可一窥真相。关键是,观察者的每一步分析都必须建立在观察真实的基础之上,不能作过多的逻辑跳跃,否则,将陷入自编自说的陷阱。
    
    近来,中国政坛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无疑是两会前后习王、习李矛盾均浮出水面。一个是名义上的二号人物(李克强),一个是实际意义上的“九千岁”(王岐山),这两位在现任高官中,权柄仅次于习近平的中共巨头,竟同时与习近平爆发冲突,而且都摆到了桌面,这种情形,可说是自毛泽东以来前所未有。习近平能不能撑得住?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疑问,也是最近海外盛传“习近平权力遭削弱”的原因。
    
    但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从真实的现象观察,我们找不到如何“习近平权力遭削弱”的切实迹象。被一些人津津乐道的是:某些人口中的“十日文革”,即对习近平的“核心”推崇,被消停了;本次两会也没有正式颁布习近平的“核心地位”,这似乎可以证明习近平“集权受挫”。但问题是,所谓本次两会将正式颁布习近平的“核心地位”,本来就只是一些拙劣“观察家”的臆测,或者是某些伪“消息人士”的胡编乱造。习近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弱智到正式颁布自己“核心地位”的程度——无论从职位、权力、影响力及与同僚的关系看,他的“核心地位”早已名副其实,为什么还要正式颁布,昭告天下?这又不是舞台选秀,最后必须公布冠军?如果说习近平想要对自己“核心地位”之权威作进一步的“加持”,他有的是其他选择,例如已经发生的,将习近平讲话确定为廉政反腐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什么一定要正式颁布自己的“核心地位”呢?如果习近平真的同意颁布了,那就不仅仅是在打没有享受过“核心”待遇的胡锦涛之脸,而且简直就是把他的脸踩在地上,狠狠蹂躏——习、胡之间有这么大仇怨,非得如此吗?除非确有必要,否则任何政治家都不可能做这种得罪人不留余地的事。换言之,如果习近平真的正式颁布自己的“核心地位”,那他一定主要不是为了给自己进一步“加持”,而就是为了羞辱胡,打击胡的党内声望——现在还没到这一步吧?
    
    虽然同样是与习近平之矛盾浮上水面,但王、李的表现却大有不同。王岐山在两会上弓着身子追在后面与习近平搭话,其示好、服软之姿态显而易见;而李克强则自始至终与习近平不交流,虽然这是习近平主动所至,但也说明两人已“撕破脸”,难有转圜余地。之所以有这种表现的差异,并不是因为王岐山不及李克强“有种”,而是两人处境、需要大为不同。王岐山要的是十九大留任常委,而要实现这一点,没有习近平的同意绝不可能;而在任志强事件上,习、王之间并没有直接对上,都只是借力打力,再加上此前反腐的配合默契,两人之间并没有“撕破脸”,仍有着转圜余地,因此,王岐山在一时冲动反击千龙网后,又不得不整衣拂袖,重新示好习近平。
    
    而李克强则可能是因为十九大“换相”结局已定,再怎么示好于习,也不可能改变结果,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在十九大前,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从习的反应看,李应该不仅是对习不假辞色,而且可能还干出了什么明显违逆习之意志的事,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人大开幕前夕。所以,两会上习对李之不满溢于言表,习、李矛盾公开化。虽然在“破罐子破摔”之情境、心态下,李已不惮于公开违逆习,但实际上,那件事他也是麻着胆子做的,心里面一直惴惴不安,所以才会在照本宣科念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满头大汗,并且几处出错。由此可见,李克强此人不但身体、能力不行,心理素质也有限,承受不了压力,干不了什么大事。其仕途之顺畅,完全是胡锦涛一意呵护的结果。
    
    至于后来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的从容表现,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经过这么几天,李克强的心理压力已调适过来,毕竟政治家都是演员,演戏而已;二是或者有其他人物介入调停,或者通过自我调整,总之习、李关系已有所缓和,李克强以较小代价,换得了习近平之谅解——毕竟十九大之前,“习君李相”的格局难以改变,“君相失和”不利于国事,其他人也不会坐视,就像当年毛、刘当众冲突,事后安子文“代表中央”劝刘少奇认错、道歉一样。
    
    不可能存在的原因是:两会期间习近平权力受限,李克强地位上升。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王岐山就不会追逐习近平的背影,而应该是与李克强把手言欢。王岐山的表现,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1,习近平依然强势,权力没有受限;2,王、李还没有结盟,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一方面是因为习近平势大,王、李结盟也压不过习;另一方面是因为王、李结盟只利于李,不利于王——王还有转圜余地,可争取习的谅解和支持;李已无转圜余地,十九大“换相”已成定局,最多是十九大前保持相安无事而已。一旦王、李结盟,习的火力就会同时对王、李倾泻,双方就是不死不活了——现在的王、李对习,不可能有战而胜之的把握。
    
    那么,为什么此前多个地方官员的劝进“核心”之举,现在突然又停止了呢?前面已经提到,正式颁布“核心地位”并非习本人之愿,“劝进”只可能是出于下面人的揣摩、邀宠。有人以为,这么多的地方官员次第表态,上面必有人授意为之。其实,这哪里需要什么授意,这样的事只要有第一个人争着做了,后面必然多的是人跟进。动静大了,习不得不示意叫停——这事也只有他才能叫停。 [博讯来稿]



令政策受贿超1600万当庭认罪 一审择期宣判



2016年10月18日



    令政策受贿超1600万当庭认罪 一审择期宣判


    
     2016年10月18日,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令政策受贿一案。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令政策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令政策利用担任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洪洞华清煤焦化学有限公司、杜善学等单位和个人在项目审批、获取用地、企业经营、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其子令狐帅非法收受上述单位和人员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607.2374万元。提请以受贿罪追究令政策的刑事责任。
    
    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令政策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充分发表了意见,令政策进行了最后陈述,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各界群众六十余人旁听了庭审。
    
    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来源:人民网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郭伯雄、徐才厚等高官落马后照片首度曝光 苍老了许多
  • 两军委副主席表忠心 许其亮表述不一般/中南海再落重锤 中共司法生态全面临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