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亞洲教育養出的自卑感:成就感來自「打敗別人」,不是自己的價值?
發佈時間: 11/19/2016 11:48:53 AM 被閲覽數: 13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亞洲教育養出的自卑感:成就感來自

「打敗別人」,不是自己的價值?



報橘


3-4-750x450




我的姊姊要去荷蘭爭取博士了,是她一路努力追求而來的。(歐洲國家的博士是屬於研究工作,跟台灣認知的念書制度不一樣)




以前總覺得跟姊姊是兩個世界的人,她永遠不知道在忙什麼,然後我躲在我的小世界。長大後開始學習,驚覺自己太晚熟、被動、晚起步,然後開始漫漫長的追隨。




姊姊的成就給我很多壓力,總覺得自己怎麼樣也比不上她,但更無力的是自己真的輸她很多時間累積、努力得來的成果,我抹滅了談戀愛、學習人情世故的過程,曾認為浪費好多時間在健全我現在的心智。




其實不應該是這樣,就如同每個人當學生時很在意老師的評論,出社會後更大的收穫是我們可以獨立思考了。







當同輩的小圈圈不再圍繞你、幹擾你真正在意的事,我們才看得到那一片天。




其實我們都有資格與老師辯論,「獨立思考」也是每個人一直都有、只是缺乏訓練的內在。我這做妹妹的小菜鳥,現在已經不再認為要和姊姊一樣厲害才能證明自己,厲不厲害我一點都不在乎,我有我的路要走,為了真正喜愛的事物努力,各行各業都是厲害。而我走上和姊姊相似的領域,也是「自己所選擇」,因為基因裡相同的潛能,而且她可以是我最好的榜樣。




就是這樣吧!亞洲教育總是藉由相互比較、競爭來刺激成長。壓力可以正面也可以負面,就連大學裡的老師也習慣用頂尖科系人才刺激我們(若人人都真有那慧根,何須按能力去到不同科系發展?),顯示了整體的教育多麼沒有自信。




有成就之人自信來自於「打敗別人」,當老師們不了解學生,一昧要學生「努力熬夜」,這樣的方式能讓正常人撐多久?「自卑且自大」絕對不是好現象。







所謂「厲害」並非不睡覺、用時間換取成效,而是先認識自己、發揮長處並用適應得來的方式走長遠計畫不是嗎?




藉由姊姊在美國唸書加工作七年,我有很可信的文化對比樣本,這裡有些地方令我印象較為深刻:姊姊她的教授近幾年也才剛還完學貸,美國唸大學、背學貸的人會選用每個月繳最低額度金額,而非急著短時間繳清,這與文化上有很深地牽扯,除了這輩子為自己負責(小孩自有出路),最主要是將錢花在旅遊增廣見聞。




以及,我剛進入大學時,校長致詞告訴我們,大學一定要努力在「課業、社團、打工、愛情」,這是人生很重要地歷練,我姐卻說,美國人在國中階段早已將「愛情」、「社團」都玩遍了,大學是個該知道個人目標,而非體驗人與人互動的階段。




台灣不過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總做自以為高發展國家的想像。歐美國家會有極度高深專業也是千百年來累積,後人站在巨人肩膀上得來;我們該為自己驕傲,短短百年甚至被各國統治的文化,卻能靠著全民努力,發展出創意文化的起頭。「發展」與「幸福」這當中怎麼樣取得平衡,是每個人該思考的課題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中国留学生大批回国,美媒说原因是这个…(图)
  • 川普首席战略顾问:不欢迎亚洲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