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复旦大学/卿云歌/周有光: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国学
發佈時間: 1/30/2017 6:31:52 PM 被閲覽數: 42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周有光: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国学


  周有光 剑客会

  

  问:您如何看待今天国内纷纷建立国学院以及百家讲坛讲国学引发的热潮?

  周有光:首先“国学”两个字是不通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学”,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不过要研究古代的东西我是赞成的。要注意的一点是,复兴华夏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辅助现代文化。具体怎么做呢,多数人认为应当符合三点要求:提高水平,整理和研究要用科学方法;适应现代,不作玄虚空谈,重视实用创造;扩大传播,用现代语文解释和翻译古代著作。

  许多人批评于丹,说她讲得不好,但我认为于丹做了好事情。她为什么轰动?是群众需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哲学,需要知道我们文化的传统。他们有自动的要求,文化寻根与小儿女寻找亲生母亲一样自然,失去“母亲文化”很久了,自发的理性追求当然特别强烈。于丹碰上这个时期,一下子成了红人。她请出孔子跟群众见面,让文化饥民喝到一杯文化甜粥。

  问:现在有学者借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呼吁恢复繁体字,您怎么看?

  周有光:恢复不了的。他们问我这个,我说你去问小学教师,最好由教育部做一个广泛的调查,小学教师赞成什么就是什么。小学教师肯定大多数都赞成简化字。20世纪 50年代要进行文字改革,因为当时中国的文盲是85%。怎么现代化呢?要广大群众来学,一个字两个写法是推广不了的,必须要统一标准。另外,从整个文字的趋势来看,所有文字都是删繁就简,越来越简化,从历史来看、理论来看都是这样。

  我倒认为现在简化得还不够,但是目前要先稳定下来。我有一次问联合国工作人员语言学会的工作人员,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哪一种用得多?对方说这个统计结果是不保密的,但是不宣传,因为有些人会不高兴。联合国的原始文件里80%用英文,15%用法文,4%用西班牙文,剩下的1%里面有俄文、阿拉伯文、中文。1%都不到,怎么跟英文竞争呢?人家今天学中文是好玩儿嘛,等于学唱歌跳舞一样,要学到能用的程度还不行。所以还要简化,想办法让世界能接受,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想21世纪后期可能对汉字还要进行一次简化。要从世界看国家。

  问:您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是从世界的角度看国家,而不是国家本位的。

  周有光:全球化时代到来,需要与过去不同的世界观。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要从世界看国家。这个视角一转换,一切事物都要重新认识。

  比如以前所有书上都说“二战”是希特勒发动的,这不对,实际是德国与苏联密约瓜分波兰,从而发动战争。这种大的事情历史都没有说清楚。最近波兰和爱沙尼亚把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到苏军墓地,俄罗斯提出抗议,认为这是无视苏军解放当地的功勋。当地人民认为,苏军侵略本国,不应当再崇拜下去了。苏联究竟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呢?

  我们也需要重新认识历史。20世纪80年代我参与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遇到朝鲜战争时就不好办了,我们说是美国人发动的,美国人说是朝鲜发动的。后来第1版就没写这个条目,1999年出第2版时我们的尺度放松了,同意是朝鲜发动的。

  过去我们宣传,抗日战争主要是共产党打的;现在承认,国民党的战区大,军队多,抗日八年,坚持到底,日本向国民党投降;八路军是国民党的军队编号,帽徽是国民党的党徽,不是五角红星。所以我们是在进步的。

  我受的教育也是美式的,我念的大学就是美国人办的,后来也在美国生活。你假如骂我迷信美国我也承认,问题是我不迷信美国,我能迷信苏联吗?不行。它许多重要的东西跟我的理解不一致的。

  大炼钢铁的时候我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夜里发现车两边都像白天一样火光通明。那时候因为这个把长江两岸的树都搞光了。从前能保护森林有两个道理,第一树有神,不能随便砍;第二树是地主的,砍了要给钱。大炼钢铁时期树可以随便砍,很快长江两岸的树都砍光了,长江黄河化到现在也没有解决。你要把它砍掉很容易,要它长出来,一百年也不行。

  问:您在美国的时候已经是中上等生活水平,但回来之后经历那么多运动、波折,内心有没有后悔过?

  周有光:没有。那时的确觉得中国有希望,为什么我们反对国民党,支持共产党呢?因为共产党主张民主。抗战时期我在重庆,国民党成立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许多党派都在里面,周恩来是协商委员会的副主任之一,每个月要开一到两次座谈会,十几个人小规模讨论国家大事。他的秘书是我的朋友,也是搞经济学的,我每次都参加这个座谈会。周恩来每次讲都说我们共产党就是主张民主的,我们都很相信,讨厌蒋介石的专制。现在的人不了解当时的情况。

  在美国的确生活可以好一点,可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不是把财产看作第一位的。一个人要为人类有创造这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创造不论大小都没有关系,比如说我开创了现代汉字学就是创造,我设计的汉语拼音也是对人类有好处的。现在没有人骂了,以前曾经有一个杂志出一个专号骂我,说我搞汉语拼音就是洋奴。

  问:您怎么评价自己的一生?

  周有光:我的一生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评价。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只是出乎意料地活到105岁。能不能活到106岁,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不管。我的生死观是这样的:生是具体的,死只是一个概念。死不能说今天死明天还要死,死是一秒钟的事情。没有死,只有生。另外我主张安乐死。我有时候睡得糊里糊涂,醒过来上午下午都搞不清楚,我说这个时候如果死掉了不是很愉快吗?

  - END -

  

  本文来源:凤凰读书

  剑客会丨ijiankehui

  原三剑客

  有温度的思想



卿云歌(褰裳去之)作者:佚名(先秦)-中华诗词网

www.haoshici.com › 先秦诗词 › 佚名作品全集
先秦-佚名《卿云歌》鉴赏:“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前身,是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1840-
1939)于一九〇二年创办的震旦学院,因遇到一些纠葛,三年后
马相伯得于右任(1879-1964)之助另起炉灶办了所复旦公学,其
校名亦采纳于右任的意见,用了《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
云歌》里的“复旦”二字,隐寓恢复震旦和复兴中华古代民主
的双重含义。《卿云歌》原为虞帝舜大宴群臣百工时的集体唱
和之作,其歌词曰: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其意是对五帝禅让制度的歌颂。据说舜唱完《卿云歌》后
,叹息道:“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中华民国早期曾两度将《卿云歌》定为国歌,结尾加上了
舜的感叹语:
“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刚进复旦时,并不知道当年的复旦校名,曾如此紧密地
跟近代国家命运和诉求民主政治联系在一起,只听到官方的解
释,除了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外,无非是说其既寓有恢复震旦之
意,又含有自强不息之意等等,更无从知道《卿云歌》还曾经
被用作中华民国的国歌呢。进校时,校长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
步青(1902-2003),党委书记是“文革”前曾任华东局宣传部长
的夏征农(1903-2008)。





National anthem of China 1913-1928.jpg




云歌


卿云烂兮[1] 
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
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
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
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
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
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
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
轩乎舞之。
菁华已竭,
褰裳去之。[1] 

qīng yún gē

qīng yún làn xī , jiǔ màn màn xī , míng míng tiān shàng , làn rán xīng chén , rì yuè guāng huá , dàn fù dàn xī , rì yuè yǒu cháng , xīng chén yǒu xíng , sì shí cóng jīng , wàn xìng yǔn chéng , qiān yú xián shèng , mò bù xián tīng , chāng hū gǔ zhī , xuān hū wǔ zhī , rì yuè guāng huá , hóng yú yī rén , yú yú lùn lè , pèi tiān zhī líng , jīng huá yǐ jié , qiān cháng qù zhī ,


 

卿云歌注释

编辑
①卿云:一种彩云,古以为祥瑞的象征。卿,通“庆”。
②糺(jiū):即“纠”,结集、连合;缦缦,萦回舒卷貌。
③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旦,明亮。
④明明:明察。
⑤弘:大,光大。
⑥从经:遵从常道。
⑦允诚:确实诚信。
⑧论乐:论,通“伦”,有条理、有次序;论乐,器乐演奏整齐和谐。
⑨配:祭祀中的配飨礼。
⑩迁:禅让。
⑾鼚(chāng):鼓声。
⑿轩乎:翩然起舞貌。
⒀褰裳(qiān cháng)去之:指让贤退隐。褰裳,撩起下衣。

卿云歌翻译

编辑
卿云灿烂如霞,
瑞气缭绕呈祥。
日月光华照耀,
辉煌而又辉煌。
上天至明至尊,
灿烂遍布星辰。
日月光华照耀,
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依序交替,
星辰循轨运行。
四季变化有常,
万民恭敬诚信。
鼓乐铿锵和谐,
祝祷上苍神灵。
帝位禅于贤圣,
普天莫不欢欣。
鼓声鼚鼚动听,
舞姿翩翩轻盈。
精力才华已竭,
便当撩衣退隐。[1] 

卿云歌鉴赏

编辑
《卿云歌》,相传是舜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的唱和之作。始见旧题西汉伏生的《尚书大传》。据《大传》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即荐禹使行天子事,并与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云云。钟石变声,暗示虞舜逊让;卿云呈祥,明兆夏禹受禅。这一传说故事,充满了奇异神话色彩,《卿云歌》的主题,则反映了先民向往的政治理想。 全诗三章,由舜帝首唱、八伯相和、舜帝续歌三部分构成。君臣互唱,情绪热烈,气象高浑,文采风流,辉映千古。
首章是舜帝对“卿云”直接的赞美歌唱。关于“卿云”之名,《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在古人看来,卿云即是祥瑞之喜的象征。“卿云烂兮,糺缦缦兮”,若云若烟,卿云灿烂,萦回缭绕,瑞气呈祥;这祥瑞之兆,预示着又一位圣贤将顺天承运受禅即位。“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更明显寓有明明相代的禅代之旨。圣人的光辉如同日月。他的受禅即位,大地仍会像过去一样阳光普照、万里光明。这与其说是舜帝的歌唱,毋宁说是万民的心声和愿望。
次章是“八伯”的和歌。八伯者,畿外八州的首领。这里当指舜帝周围的群臣百官。舜帝首唱“卿云”,八伯稽首相和:“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他们进而赞美上天的英明洞察,把执掌万民的大任,再次赋予一位至圣贤人。这里对“明明上天”的赞美,也是对尧舜美德的歌颂。《尚书·尧典》有云:“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而今者虞舜,效法先圣,荐禹于天,以为后嗣。没有尧舜的美德,就没有禅让的美谈。尧舜之举比起明明上天,更值得称颂。
舜帝的赓歌,则表达了一位圣贤的崇高境界和伟大胸怀。十二句可分三层。前四句以“日月有常,星辰有行”作比,说明人间的让贤同宇宙的运行一样,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只有遵循这种规律,才能使国家昌盛,万民幸福。中四句叙述“迁于贤圣”的举动,既顺从天意也符合民心。可谓普天之下,莫不欢欣。最后四句表现了虞舜功成身退的无私胸怀:“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正当人们击鼓鸣钟、载歌载舞,欢呼庆贺夏禹即位之时,自感“精华已竭”的虞舜,却毫无声息地泰然“褰裳去之”。只此两句,一位崇高伟大的圣贤形象,便跃然纸上。
尧、舜禅让,载于《尚书》,《卿云》之歌,流传秦季。而、舜均属传说人物,舜歌《卿云》,颇难征信。很可能这是身处战国、秦季乱世,目睹争夺劫杀,而向往礼让治世者的代拟之作。不过,自战国、秦汉以来,禅让传说和《卿云》之歌,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对形成以礼让为美德的民族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柳诒徵论“唐虞之让国”时写道:“吾民初非不知竞争,第开化既早,经验较多,积千万年之竞争,熟睹惨杀纷乱之祸亡无已,则憬然觉悟,知人类非相让不能相安,而唐、虞之君臣遂身倡而力行之。后此数千年,虽曰争夺劫杀之事不绝于史策,然以逊让为美德之意,深中于人心,时时可以杀忿争之毒,而为和亲之媒。故国家与民族,遂历久而不敝”(《中国文化史》)。这对认识《卿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颇有启发。
在艺术上,《卿云歌》辞藻华美,意境超迈,孕育骚赋句法,足可与《诗》之《雅》、《颂》媲美。[1] 

卿云歌改编

编辑
《卿云歌》在中华民国时期曾两度被改编为国歌。
第一次为1913年4月8日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典礼时暂用临时国歌,袁世凯时期废止。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歌词后两句为汪荣宝所添加,让·奥士东(Jean Hautstont)谱曲。
第二次为袁世凯下台后,北洋政府当政,于1919年将《尚书》中的《卿云歌》由作曲家肖友梅配上乐曲作为国歌。国民政府上台后废止。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徐世昌规定卿云歌为中华民国国歌
1922年3月大总统徐世昌颁令规定,卿云歌为国歌。
1912年底众议员汪荣宝把传说是上古时代舜所作卿云歌改编为国歌,由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JoanHautstone)配乐谱。歌词为:“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卿云歌当时仅在1913年国会开会和外交场合使用,未正式公布。后为袁世凯所废。1919年2月,北京政府为制新国歌,成立了国歌研究会,公开征求词谱,经过讨论决定仍以卿云歌为歌词,删掉最后两句,由音乐家萧友梅配曲。

卿云歌相关

编辑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记载:于是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官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群臣咸进顿道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有光华,弘于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轻,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集,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龟鳖咸出于其穴,迁虞而事夏。
尚书大传·虞夏传》:于时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帝乃载歌旋持衡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于时八风循通,卿云丛丛;蟠龙贲信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龟鳖咸出于其穴,迁虞而事夏也。“糺缦缦”指萦绕飘浮状。“旦复旦”即日复一日。意思是:祥云灿烂,延绵不绝,日月光辉,永驻人间。
史记·天官书》记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


第一次《卿云歌》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28).svg
中華民國国歌历史
1912 - 1913五旗共和歌
1913 - 1915卿雲歌(第一次)
1915 - 1921
 1915
 1916 - 1921
中華雄立宇宙間
 原歌词
 重新填词
1921 - 1928卿雲歌(第二次)
1928 -中華民國國歌

民国元年(1912年)2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報刊登國歌初稿,徵求外界意見以修改歌詞;初稿是沈恩孚作詞、沈彭年作曲,又名《五族共和歌》,歌詞如下:「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但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後,此歌未及定稿即無疾而終。

1912年7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部長蔡元培成立「國歌研究會」。民国二年(1913年),教育部征集国歌;同年,众议员汪荣宝将《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歌》稍加修改后,加上傳說中的一句名言「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請當時僑居北京法國比利時音樂家约翰·哈士东(Joam Hautstone)谱曲,提交教育部审议,得到吴敬恒等的赞同。1913年4月28日,国会开会时,《卿云歌》暂为临时国歌。歌词如下:

原文译文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祥云燦爛,曲折而弥漫。
太陽與月亮的光辉照耀在天地之間,日復一日。
时代改变,天下已不是一个人的天下。

1915年5月北洋政府政事堂礼制馆受命制作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5月23日,袁世凱總統令頒定《中華雄立宇宙間》為國歌。

第二次《卿云歌》

中華民國十年(1921年)3月31日大总统第759號令頒佈[1][2],同年7月1日开始正式作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歌。萧友梅作曲。歌词如下:

原文译文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祥雲燦爛,曲折而彌漫。
太陽與月亮的光辉照耀在天地之間,日復一日。
太陽與月亮的光辉照耀在天地之間,日復一日。

1926年,中國國民黨开始在广东使用孫中山演講詞《中华民国国歌》作为国歌。1928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正式废除《卿云歌》。

1935年,殷汝耕通州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恢复使用萧友梅作曲的《卿云歌》;後來日軍扶持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亦使用《卿云歌》作为国歌,直到1940年,汪精衛政權南京成立後,方恢復使用《中华民国国歌》。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28).svg
中華民國国歌历史
1912 - 1913五旗共和歌
1913 - 1915卿雲歌(第一次)
1915 - 1921
 1915
 1916 - 1921
中華雄立宇宙間
 原歌词
 重新填词
1921 - 1928卿雲歌(第二次)
1928 -中華民國國歌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对进化论说不?川普提名的教育部长要把公立学校教会化
  • 贵州大学愤青校长郑强遭调职 出格言论曾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