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美女留学归来在街边洗碗卖早点/杨振宁的道行/祝社长82时也找个28...
發佈時間: 2/23/2017 11:31:16 PM 被閲覽數: 23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美女留学归来在街边洗碗卖早点



  

  祝嘉雯麻利收拾起客人用过的碗筷,早餐店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她就要和父母准备第二天的食材了。这里是龙游清波路,这段时间,街坊总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端着大盆在路边洗碗。洗碗的姑娘,正是祝嘉雯,是街上“张妈妈小吃店”家的女儿,今年大三,这段时间放寒假,在家帮忙。新浪

  责编:耿雅萍)

  

  “张妈妈小吃店”的店主是祝招苟夫妇。祝招苟之前出过车祸,身体留下了残疾,不能干重活的他,就和妻子一起经营一家长期的小店维持生计。在夫妻俩的勤劳和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才。

  

  姑娘家境一般,大学考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期间年年获得奖学金,还获得了公费赴韩留学的机会。从去年8月开始,在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读书。

  

  “学校里通知她可以公费到韩国留学,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极了,她却哭着和我说不想去。”祝招苟哽咽道,“我明白,她是担心除了学费之外还有生活费,加上韩国的物价高,我们根本负担不起。她哪里知道,能让她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俩愿意倾尽所有。”

  

  因为是公费留学生,学校提供住宿,祝嘉雯的开销已经省了一大笔,但伙食要自己解决,在韩国,一个苹果就需要20元人民币。

  

      在父母的一再坚持下,祝嘉雯最终去了韩国。在上海,她的生活开销是每个月1000元人民币,而到了韩国,开销增加到了3000元人民币。但她在韩国也找了份兼职,只要有空,她就去餐馆洗碗,每个月勤工俭学挣的钱也差不多是3000元。但父母不知道她在韩国洗碗。


  

  再平凡的家庭,也会为了子女倾尽全力。祝招苟夫妻对女儿从来也是报喜不报忧。女儿刚出国的时候,也正是小吃店经营刚起步的时候。“那时候的生意并不算好,可每次她问起店里的情况,我们都说很好。”


  

  寒假,祝嘉雯回来了,她是个非常懂事孝顺的孩子。当同龄人忙着同学聚会、放松玩耍的时候,她却懂事地每天帮父母卖早餐、洗碗盆、打扫卫生……


  


  

  小吃店里的工作没固定的时间点,最忙的时间段的。上午7点左右开始,要到晚上近10点左右才能结束。因为心疼父母,这个22岁的姑娘主动担起了 收银、 打包、送餐的工作。


  

  在韩国是为了解决生活费洗碗,回家后,是为父母分忧洗碗。

(责编:耿雅萍)

backchina





杨振宁的道行:太聪明的人不可爱




  我觉得一个人是否聪明,就看他处于人生岔口时,能否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从这点来讲,杨振宁教授无疑是个聪明绝顶之人,无论是巅峰时留美搞学术,还是晚年回国享受荣誉,都将个人得失利弊精确到分毫,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一般。

  然而正是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在当前中国嘈杂的舆论环境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比如他的两次更改国籍,还有和李政道之间的“兄弟反目”,以及与翁帆的忘年恋等等,都是舆论热点。

  

  今天我就谈谈对首位华人诺奖科学家的看法。

  首先,我对杨教授的才华和学识是相当佩服的,他的成功不单是他个人的荣誉,也属于所有华人。

  当他和李政道站在诺贝尔领奖台时,足以证明我们华人同样具备诺奖级的智慧。以往之所以没有出现顶尖科学家,只是缺少某些条件基础而已。

  

  而这些所谓的条件基础,杨振宁恰恰都具备。比如他有一个学者父亲,杨武之教授,精通数学的教育家。

  因此杨振宁在幼年时多少会有些耳濡目染,最主要的是他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在当时战事不断,秩序混乱的社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的条件,那就是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是怎么来的呢?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里头有个赔款协议,要分付各国共计4.5亿白银,分39年付清,年息4分,是为庚子赔款。

  然而清政府倒台后,中国外交官积极干旋,加上老外的自我觉悟意识较强,最终同意退还赔款(貌似美国是第一个)。

  

  那么这笔巨款怎么个退还法呢?就是投入到中国年轻一代的教育事业,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中国留学生到退款国学习深造。

  可想而知,“庚子赔款奖学金”的背后有着一个多么沉痛历史使命: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建设祖国。这不单是中方,而是所有促成此协定的国际友人们共同的期盼。

  正因为如此,杨振宁教授当年的拒不回国参与建设,惹来了国人的第一个争议。再加上当时诸多学子学成归来,满腔热血,报效祖国,尤其是与他同一批出国的邓稼先都回来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里先说说我的看法吧,其实我是赞同杨教授的决定的。因为科研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不能以太过狭隘的思维去理解这件事情。圣雄甘地曾说过,首先我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印度人。

  另外还有一个客观事实,假使杨振宁当时真的回了国,那么他势必无法成为首位华人诺奖科学家。

  因为国内没有那样的条件允许他继续深入地搞学术创作,甚至有可能因为恶劣的环境英年早逝。

  所以杨振宁为了追求理想留在美国是非常聪明和正确的决定,相比之下,邓稼先就显得要“笨”很多了。

  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条件,放弃了理想,排除万难回到环境恶劣的祖国,你说这得有多傻?

  不仅如此,当年反辐射设备落后,他甚至傻到返身核爆现场,寻找试爆失败的原因,由此长年累受辐射 ,过早离世,这傻得……真是让人竖然起敬。

  

  再来谈谈杨振宁与李政道从志同道合的朋友落得老死不相往来的事情。

  杨振宁比李政道大4岁,当时两人在美国探讨学术时碰撞出了友谊的火花。当年普林斯顿的院长欧本海默就曾说过,他最喜欢看到杨李二人一同走在草坪上谈笑风生的场景。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基友,却因诺奖颁奖时的先后顺序而交恶,颇有点朋友间只能共患难,却不可同享福的意味。

  

  这里我大致讲下事情的始末,当年杨李二人发表论文“宇称不守恒”,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即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他俩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诺委会在通知所有媒体的报道中,两人名字的先后顺序都是按照国际惯例以字母排序,因此李政道在先,杨振宁比较吃亏,在后面。

  正因此,杨振宁向李政道提出,希望颁奖时能够以年龄为顺利,即他在前,李在后。而杨当时的夫人杜致礼也表示进入晚宴会场时要走在最前面,这样就能得国王作陪。同时让杨振宁走第二位,由皇后作陪。

  李政道一听,当然是不同意了,不料杨振宁又去找李的妻子秦惠说情。秦惠是同意的,并开导丈夫,说不要因此事闹出笑话,让老外知道得多丢脸,由此李政道才勉强答应。

  不过从此之后,李政道便不愿再与杨振宁合作了,大概是在颁奖晚宴上感到委屈了吧。

  看来在荣誉面前,是没有人不在乎的,辛辛苦苦做一辈子学问,为的就是名流千古,岂能在最辉煌的时刻委屈自己。

  所以杨李二人都很聪明,不肯在这方面让步,唯独秦惠是笨的,甘愿做一抹绿叶。可是这种笨,怎能不让人喜欢呢?所以我认为,李政道虽然输在排名上,却赢在有一位最可爱的妻子。

  

  最后我再说说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一事。

  杨教授回国是在2003年,就是他82岁之时,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高龄,成了广大网民吐槽的对象。

  都说杨老是机会主义者,年轻时贪慕美国的优质环境不肯回国,到老了却想回国来养老。还找了一位28岁女子结婚,住千万级别墅,享受正部级待遇,每年花纳税人几百万人民币。

  

  这里我也申明下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对杨振宁来说是不公平的。

  首先杨老回国不是纯粹的享清福,他依然在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包括给学生讲座,甚至是主持慈善活动等,想必他的学识对听课的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至于翁帆,我觉得这跟周瑜打黄盖没什么区别,外人真没必要瞎操心。再说了,当今中国“翁帆们”到处都是,只是“杨振宁们”太少了而已。

  假设一下,当你们年届八旬,如果有一个年轻女子或帅小伙愿意跟你,你们能拒绝吗?摸着良心问!

  再来说说他这个中科院院士的待遇,我觉得以他的学识也是受之无愧的,相比起某些稀里糊涂上去的,我觉得纳税人这钱花得值。

  

  所以总得来说,杨振宁教授的回归,对中国和对他个人都是有利的,国家需要他的学识,而中国社会对精英阶层的崇拜也是他向往的,所以是个双赢的局面。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来得稍稍晚了些,这里我想到一个人,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教授出生于台湾,后来也是在美国实现了梦想,拿了诺贝尔奖,然而他五十多岁就放弃了美国国籍。

  为什么呢?当年培养他的恩师吴大猷去世了,他是回去接替他的岗位,教书育人去了。说勿忘师恩也好,回报乡恩也罢,总之放弃美国那么好的科研环境,确实也有一股傻劲。

  然而他最傻的不在这里,当时他回台湾那会儿,是1999年,当地的反专制民主运动正是最激烈的时候。

  而他却毅然加入连战的阵营,从此以学术界和政界的双重身份,多次声明民主政治是普世价值,也是自己所坚持的信仰。

  可惜他的满腔热情却遭到不少政客的嘲讽,就连李敖也曾出书讥讽,说李远哲没有领袖风格,只能做做科学。

  

  是呢,我也觉得李远哲教授很傻,放着美国这个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要,非要跑到台湾这种弹丸之地传道民主思想,这是得有多傻、多笨!……

  最后,我在这里恭喜杨振宁教授喜获中国国籍,同时,也向文中的几位傻瓜,以及世界各地那些不太聪明的人,深鞠一躬,你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太阳雨 虚欢纪

backchina






热贴:你以为杨振宁爱的是国家?他

爱的是国体!


京港台:2017-2-23 12:14| 来源:呼兰胖子 |    

  杨振宁(专题)这个人是咋获得诺贝尔奖咱们就不说了,科学界更多的是把他看成一个另类。他和米尔斯之间的关系,他和李政道的关系,嘿嘿,说出来都是故事。天佑经常看一些关于宇宙、关于量子物理,关于弦论的一些书籍和一些科学纪录片,加来道雄、丽莎.兰道尔、马克.麦卡琴、约翰.格里宾、布莱恩.克莱格他们一提到相关理论都似乎有意识地忘记了杨振宁的名字,开始我还很纳闷,但是,当后来我知道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就对杨振宁这个科学家简直是有点讨厌了。

  这个所谓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似乎注意力不在科学上了,嘿嘿,杨振宁即便注意力在科学上,也不一定能有国外科学家那样专注,他能为了找到暗物质,跑到地下两千多米的矿井里一呆就是十几年吗?他能为了发现新粒子,跑到瑞士的加速器,一干就是几年吗?他能为了发现引力波,而跑到南极忍受寂寞吗?不能,他更喜欢的是在各种会议上出现,他更喜欢的是各种演讲,当然,在国外这样的机会不多,在中国,只要他愿意,各种会议、各种商务活动、各种接见那会是接连不断,当然,他出席这样的场合,劳务费那是很优厚的。所以,在天佑看来,他更像是个走穴的演员,更像是一个政客,更像是一个网红。杨振宁不专注于科学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数学方面的缺陷,限制了他在理论上的发展。现在的一些前沿科学,其实更像是计算科学,在这点上,他很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利用以前的光环赚点钱这才是重要的。

  最近,杨振宁又出大名了,他在94岁高龄,放弃了美国国籍,加入了中国科学院。于是各种赞美又来了,什么爱国啊,什么拳拳赤子之心啊,我晕。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跟爱国有毛关系?他爱的不是这个国家,他爱的是这个国体!天佑说到这里,有人糊涂了,这话是怎么说?客官,请听天佑慢慢跟你道来:

  首先,他爱的是这个国家的官僚体制。因为有这个官僚体制,他才会有所谓的省部级待遇,才会有清华大学提供的别墅。一般的朋友不知道省部级待遇意味着什么,但是,杨振宁知道,他知道这个待遇会给他带来什么?除了钱,还有各种政治光环。国外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谁能享受这样的优厚待遇?就是国外那些政客,也不会享受到国内省部级待遇吧?英国首相卸了任,立马就得穿个大裤衩子坐一边吃冰激凌,周围的人理都不理他;美国副总统卸了任,立马就得带老婆孩子坐高铁回家;至于日本那就更扯,一点不尊重老干部,首相退了休,还得自己骑自行车去买菜......所以,对于享受着省部级待遇的杨振宁来说,他不爱这个政体才怪。你让他回美国,跟其他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样生活?他能习惯吗?

  其次,他爱的是这个国家的科研体制。这个国家的科研体制简单地就是说,立项,给钱。而且,有大把的钱。不仅如此,这钱拨下去了,就基本没什么监督了,怎么花,全是拿到钱的人自己说了算。所以,中国的大学导师,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科技老板,他们手下的博士生、研究生,那就是科技民工。至于说女研究生,嘿嘿,我们就不说啥了。所以,前一阶段北师大的教授曝光导师们怎么找女研究生被处理,我相信他是说了不该说的了,触碰了潜规则了。关于女生,杨振宁做的更好一些,这点,很多大学教授还真不如他,至少身体不如他。大学的教授这样,中科院那些院士就不说了,他们被外界称为“学阀”,什么叫“学阀”?简单滴说就是学术界的军阀,霸主。什么用人权,用财权,什么政治待遇,那都是刚刚地,有人说牛逼的学阀绝对像个市委书记,是不是这样天佑不知道,但是,这种说法我相信不是空穴来风。在这样的体制下,精明的杨振宁不知道怎么做?他自然知道。于是,大把的钱就来了。国外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会有这样的机会吗?肯定没有啊。所以,这样的科研体制下,具有商业头脑的杨振宁不正是像一条无敌的大鲨鱼想吃啥吃啥吗?

  第三,他爱这个国家的税收体制。他现在94岁了,他如果还是美国籍,去世后,他的那些财产就要交财产税,美国的财产税是很重的,据说是55%,杨振宁的钱大多数都是在中国赚的,他死后交给美国?他才不肯呢,只要是他把国籍改了,将来这些钱就留给家人了,完全不用交税。对于杨振宁来说,国籍算什么?钱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他爱这个国家的医疗体制。这个国家的老百姓虽然看不起病,但是,对于那些有省部级待遇的人来说,那就是另外一会儿事了。他们享受的医疗技术不是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他们享受的医疗资源那一定是全世界最牛逼的,你就是每天花几十万,那也是由国家负担。杨振宁享受着省部级待遇,又是中科院院士,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会得到最好的治疗。只要他的生命能延长一天,他的家人就会因他受益,他能不爱这个医疗体制?

  综上所述,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跟爱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是一个工于算计的商人,他是一个圆滑的政客,他是一个热爱这个国家漂亮女公民的男人,这个国家的体制给他带来了这么多好处,他如果不爱那就是缺心眼。至于某些国内的爱国者被他的行为感动,你们爱感动就感动,反正你在感动的时候,一只苍老的长满老人斑的手已经伸进了你的腰包,正在掏走你的钱,嘿嘿,感动吧,我支持你!



2017-02-22 17:45:59  [点击:155]

为杨振宁先生晚年的婚姻辩护

老王社长




===============
某甲来微:
看见报道,杨振宁先生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藉,并转为中科院院士,为此深感欣慰。但没想到的是,网上却对此事骂声一片,深感无理之极。
杨振宁先生招谁惹谁了?杨振宁先生做过对不起祖国的事吗?没有。杨振宁先生做过对不起中华民族的事吗?没有。杨振宁先生反共吗?没有。杨振宁先生反华人吗?没有。杨振宁先生辱骂过中华文化吗?没有。杨振宁先生辱骂过中国革命吗?没有。杨振宁先生辱骂过我国的建设成就吗?没有。杨振宁先生辱骂过文化大革命吗?没有。杨振宁先生有对毛主席周总理有过任何不尊敬的语言或行动吗?没有。正因为有上述那么多的“没有”,才召致一小撮反共汉奸势力的污蔑谩骂。希望网友理性思考,不要被极左或极右的情绪所干扰。
================
老王社长答:

反共人士恨杨先生骂杨先生,确出先生所说缘故。怪的是,不少左翼青年也骂。他们骂,骂的是杨先生与翁女士的婚姻。

人家的婚姻,碍着你们什么了?你们那么激动,要骂?说是因为,杨、翁婚姻时,杨年80余,翁30不到。那又如何了?新中国婚姻自由,改开后更是婚姻自由,人家两情相悦,志趣相投,并非逼迫,全无违反婚姻法,人家就结婚去,又与你们何干?非要骂不休?一年骂不够两年,两年骂不够多年,一直骂了十几年还没骂够,骂到今天?那么大干劲?怎的就那么八卦?!

有人来与老王争辩,说这杨、翁婚姻“没有道德”,“老夫少妻,有伤风化”。
好个道学家!问你了,人家违反哪家“道德”了?今日世界道德无非三家,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了?违反资本主义道德了?违反封建主义道德了?说清楚,违反哪家道德了?
“有伤风化”?伤了哪家哪个社会的“风化”了?这混账说不出来,于是改口,说是,

“翁贪杨钱财”。你凭什么?有什么证据?无非以己度人,以自己的阴暗心理,去猜度他人罢了。典型的中国市井八卦!奇怪这八卦的还都是时尚的年轻人。

于是又说:“杨振宁没有性能力了,这是糟蹋翁帆”。你怎么知道杨先生就没有性能力了?你试过啦!杨振宁有没有性能力,是翁女士的事,与你何干?你那么关心?你那么爱惜翁女士?再说,婚姻又必得有性吗?退步说,即便杨先生少了或没有了性能力,人家翁女士敬仰杨先生,爱慕杨先生,愿牺牲自己的性需求,来到杨先生身边呵护他,照料他,让他安心健康地工作科研,是人家的志愿选择,你眼睛发红,激动什么?仇恨什么?不是今天世界上时兴的,还有同性恋,同性婚姻吗?怎么据你猜杨、翁没有性的婚姻,到好像违反了某人人皆曰可杀的天条了?你们不是什么都是美国好,什么都要学美国学西方学台湾吗?人家西方同性婚姻,热闹得天翻地覆,怎么杨、翁就非得要人家有性不可了?!

骂的冠冕理由全站不住脚。说穿了,无非是今日一些不思长进混混的年轻人,对老年人娶了年轻女子的发醋、嫉妒而仇视罢了。

凭什么老年人就只能娶老妻不得娶年轻妻子?谁定的天条?要知道,当年杨振宁与翁女士挑战世俗勇敢的婚姻,曾鼓舞了多少老年人?

我的老师钱穆弟子孙国栋先生与杨同庚,那年也82,丧偶。杨、翁婚姻消息传来,孙先生何等欢欣。大笑说:“哈,我也可以学杨振宁啦!”。是玩笑,但看出来,他心底燃起了火焰。虽未必也找一个30左右的,但续弦年轻一些的,杨振宁已为他(和他们)冲破世俗障碍,开出了道路。这弗洛伊德情结对老年学者真是多么重要啊,可以再激起他们的事业热情,忘年奋发,更创辉煌,向年轻女子展示他们晚霞满天的魅力,赢得她们的芳心,青春二度,于国,于民,于老人自己,何其有利,而不必天天私忖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梦夜台而心惊,睹拱木而伤情。当然,唯一不利的,是一心盼他们快死好继承遗产的子女。

有人说,你老王如此为杨振宁们辩护,肯定有自己想法。猜对了!给十分。我们每个人只要不短命,谁都有八九十岁的时候。我们不能机会主义,当自己年轻,就仇视老年人与自己竞争年轻女子。我们要有长远眼光。我们今天为杨振宁们老人辩护,就是在捍卫我们自己八九十岁的时候,通过我们晚年不懈奋发的成就,赢得年轻女子入怀婚姻的权利。
如何?

2017年2月22日



祝社长82时也找个28美娇娘^^ 小乔 [0 b] 2017-02-23
  • 杨的婚姻不论早年晚年都是他的私事,批评或辩护都是扯淡 大汉子 [0 b] 2017-02-23
  • 作者: 张鹤慈   潜意识中的歧视女性自己竟然不觉察 2017-02-23 01:20:25  [点击:90]
    【我们每个人只要不短命,谁都有八九十岁的时候。我们不能机会主义,当自己年轻,就仇视老年人与自己竞争年轻女子。我们要有长远眼光。我们今天为杨振宁们老人辩护,就是在捍卫我们自己八九十岁的时候,通过我们晚年不懈奋发的成就,赢得年轻女子入怀婚姻的权利】。

    这个【我们】不包括世界另外的一半女人吗?【仇视老年人与自己竞争年轻女子】老人就只有男性?

    正好我在微博 也就这件事在辩论
    【@红猫上尉001?有本事拿个诺贝尔奖,嫩模小姑娘给你批发一打】女人得过诺贝尔奖也批发一打嫩模面首?。如是82多岁的女人找个个28岁的小鲜肉结婚,这些支持82岁男人娶28岁女人的早骂翻天了。

    【有本事拿个诺贝尔奖,嫩模小姑娘给你批发一打】文化水平低的还可谅解,受过教育的人潜意识极端歧视女性,自己不觉察还会恬不知耻的说出来。这句话就是:女性是男性的商品,有钱有势有名的男人可以享用更多的优质商品;

    我不反对老夫少妻,我自己就比妻子大14岁;但反感到了82岁还非娶28岁的婚姻,老人的黄昏恋是基于感情,生活的相互照顾依靠。而一个28岁的女性的婚姻的基础离不开性,这也就是网上一直不断的造谣 翁帆怀孕的原因。

    刻薄又准确的评论。林默:所谓不伦之恋,不伦的并不是年龄,而是识字的人拿出卖身契来让文盲画押;是古董鉴赏家佯装无事地用买狗食盆的价格买走了宋朝的瓷;是站在活死人墓里的人对洞外的少女喊,进来呀,外面的阳光恶毒,这里荫凉。

    更刻薄的评论是:翁帆投资了个短线,结果给套牢了十几年


    我会单独再写一篇文章。

  • 独立评论

    老王社长   原谅,这没办法。你的说法我考虑过。但我不是女性,我. 2017-02-23
    原谅,这没办法

    你的说法我考虑过。但我不是女性,我就无法平等地说:


    “我们每个人只要不短命,谁都有八九十岁的时候。我们不能机会主义,当自己年轻,就仇视老年人与自己竞争年轻男子。我们要有长远眼光。我们今天为杨振宁们老人辩护,就是在捍卫我们自己八九十岁的时候,通过我们晚年不懈奋发的成就,赢得年轻男子入怀婚姻的权利”

    因为我真不知道八九十岁的女子会否对年轻男子有争取心

    有的,远有秦宣太后,则天大帝,近有邓文 小乔

    张三一言   為女性爭權益的立意良好。 2017-02-23
    男女不平等是不容否認的客觀存在。

    要注意的是不單止是男人歧視女人,女人也歧視女人。例如香港有一流行語:“男女共處一室,女子必有損失。”
    這句流行語的意思是女人是男人玩物。在意識上是確認女比男低俾。
    這包流行語不只是男人同意,女人亦然。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复旦教授被关进小黑屋后得出结论:中国强大引美国不爽
  • 太惨了!拥巨额财富的中国留学生被同胞绑架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