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前常委贾庆林的钱袋子遭中纪委扣查/慧超:社会结构性暴力正在掀起底层的戾气
發佈時間: 2/25/2017 7:02:45 PM 被閲覽數: 14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前常委贾庆林的“钱袋子”遭中纪委

扣查(图)


京港台:2017-2-25 07:39| 来源:《外参》 |    


  

  明镜广播电台日前报导了一名千亿巨商被中纪委(专题)扣查了数周,案涉前中共政治局常委贾庆林、现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

  报导说,来自办案系统的消息说,被认为是中国慈善大家的一名千万亿元富豪,三周前被有关部门带走。

  这名商人的暴富过程,一直被认为与前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有关,而明镜广播电台获得的最新情况,这次抓这名商人,更可能是双规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的前奏曲……

  明镜经过反覆核实,此商便是中国慈善家第一人黄如论。

  65岁的黄如论是福建连江人,1991年创办世纪金源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和旅游业,黄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至今。2015年,他以31亿美元位列《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第94名,并多年位居“中国慈善榜”榜首。2016年,胡润百富榜,黄如论以230亿财富排名第81位。多年来,黄如论共捐资人民币(专题)近60亿元,2003年度“中国慈善企业家排行榜”上,黄如论就以高达2.1亿元捐赠额高居榜首。

  从1993年起,黄如论相继向福建、江西、北京、广东、重庆、四川、山东、云南等地教育、文化、交通、卫生、助学、敬老及见义勇为等各种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其中,捐赠上千万元的项目即有福州会展中心、福建连江黄如论中学、北京海淀区四季青乡敬老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云南省教育事业、重庆市教育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等。

  《世界日报》的报导说,黄如论被指是贾庆林的“钱袋子”,农民出身的他1986年只身到菲律宾淘金,曾在多个国家从事贸易。1991年返回福州办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公司投资逾30亿元人民币,开发的福州的国泰大厦、金源花园、金源大广场乌山大厦、民安花园、晋河新村、金晖新村和福州会展中心,以及南昌的桃苑大厦、南昌金源国际商贸中心和海联大厦等被媒体称为系列经典之作。

  当时贾庆林正任福建省长、省委书记。贾庆林1985年在福建进入政界发迹,1995年被江泽民调入北京,此後一直升至政治局常委、政协主席。

  贾庆林入京後,黄如论的金源集团随即将重心转向北京市场,捧场的媒体认为,这是黄如论先生“审时度势”。报导称,黄如论在贾庆林秘书谭维克主政的海淀区圈了大量好地,2004年一年的利润就达21亿人民币。





当原本的“弱者”举起了杀人的屠刀,

“社会结构性暴力”正在掀起底层的戾气




 慧超 思维补丁

  



  (一)

  光天化日下,武汉武昌火车站杀人砍头的极端恶性事件再一次地,刷新了公众对于“耸人听闻”这四个字的认知。

  死者是一家炸酱面馆的店主,离异,带着年幼的儿子在武汉靠这一爿小店谋生。惨剧的起因实在平常,据当时同在面馆吃饭的目击者回忆:当时,有3个年轻人走进这家炸酱面馆,其中一人就是杀人者胡某,3个人显然都不富裕,穿着面相一看就是打工仔,他们3个人都点了店里面最便宜的“素宽粉”,这是一种只有面汤和简单调料的米粉,面馆的菜单标价仅需4块钱,就可吃一碗。

  吃完这碗“素宽粉”,3人准备结账离开,却被店主告知:“粉涨价了,5块钱一碗”。很多地方的饭馆春节之后都会对饭菜价格略有调整,所以行凶者胡某的另外两名同伴并没有过多质疑,而是准备掏钱结账。但1块钱之差,却引来了胡某的质问:“你标价是4块,我只给4块”。

  也许是当时心情不好,也许是觉得1块钱的质疑过于可笑,亦或许,店主心中真的有些瞧不起因为1块钱而诘问的胡某,至于具体什么原因,我们已经很难得知了,总之,店主这样回应道:

  “我说几块钱一碗就几块钱,你吃得起就吃,吃不起你莫(不要)吃,你给老子滚。”

  随后,两人发生更为剧烈的口角,瘦弱的胡某在赤手空拳的状态下,被店主两次掐住脖子,按在墙上。接下来的一切,则恍若地狱的一面折镜,胡某一怒之下冲进厨房,举着一把菜刀开始砍杀店主,在店里,胡某先是砍伤了店主的胳膊和腿。店主惶恐之下,破门而逃,无奈仓惶间却被绊倒,胡某显然已经杀红了眼,冲上去对着店主就是一顿乱砍。鲜血四溅,店主躺在地上已然没有了呼吸的时候,胡某的疯狂却继续上演,他举起菜刀对准店主的脖子,一顿乱砍,然后将斩下来的头颅,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里面。

  我看了那个垃圾桶的照片,应该是一只泔水桶,就是平日里倒剩饭剩菜的垃圾桶。

  之后,杀人凶手并未逃窜,他“冷静”地将刚刚杀完人的菜刀,又放回了厨房,警察抓他的时候,他浑身是血,正一滴一滴往下滴,状如恶魔。

  凶手作案手法之残忍,行为之暴戾,画面之惨烈,缘起之微末,事件的每一个侧面都在拷问着公众的内心:就因为一块钱,几句口角,何以取人性命,又何以取人性命后,当街硬生生将死者的脖颈斩断?这是有什么深仇大恨么?

  没有。事实上,行凶者与被害人素昧平生,而整件事情,都发生的毫无征兆。

  于是,我们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个社会的戾气太重了,这个笼罩着戾气的病态社会里,行走着一群病入膏肓的人。

  (二)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如果你足够关注社会新闻的话,你会发现,类似的恶性事件,从来就没有杜绝过。它一直在发生,几乎每一年,都会有那么几件可怖的恶性事件发生,所不同的是,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加恐怖,更加耸人听闻。

  显然,中国的大部分民众都愈发感觉到,社会的戾气正愈发磅礴,在某些事实面前,它压的我们所有人,喘不过气来。官方不可能没有注意到民众心理的这一微妙变化,所以我们曾经举国提倡“和谐社会”。此起彼伏的极端恶性暴力事件,已经严重动摇了民众的心理安全,戾气早已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人性先天并不自带暴力的癖好,没有那一个施虐狂是天生的——他一定是在童年和社会中经历了什么才变态如此。在社会心理学层面,一个令公众感到惊悚的社会事件,只是某种社会刺激经过心理中介的行为结果。

  正如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所言:攻击性是生命受阻的结果。他认为,人有自由生长,发挥其生命潜能,获取社会认同和尊重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在某种层面遭遇扼杀,甚至是反复扼杀,那么一个人就会积蓄并展示他的破坏性。

  显然,层出不穷的社会恶性事件,已然不能全部冠以“个案”去解释,将社会戾气一股脑地全部推给“个案”,只会造成一种掩耳盗铃的后果:戾气的怒火将烧尽整个社会,烧死那些行凶者,也烧死你我。

  我试图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剖析一下:

  为什么,当下社会的戾气愈发弥漫?以至于已经让我们看不清前路。

  

  (三)

  一切社会事件都是心理事件在社会层面的反应。因此所有的暴力都具备这样一个特征:人被畸变成一种对外界进行恶意攻击的“刺激—反应”心理机器,其行为背后是社会结构的系统性紊乱。一个人如果长期面对这种社会刺激造成的紊乱,他只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压抑自身,然后患上严重的精神病或抑郁症;二是选择发泄,而这种发泄常常以暴力的形式进行输出。

  因此,当一个社会对个体的心理和精神结构进行长期的、持续性的破坏,而恰巧这个人又没有很好的发泄渠道去排解这种扭曲和紊乱,这个人就很容易变成一个畸形人,这个人的心理层面淤积着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心理炸弹”,当他某一天受到外界刺激时,他很可能就会启动对社会进行报复的程序,暴力,只不过是一个扭曲的内心对社会的“自我报复”。

  我们似乎不应该忘记刘汉黄,这个因为工伤只剩下一只左手的残疾人,在2009年冲进自己的公司,对3名台湾籍高管疯狂砍杀,最终造成2死1伤。审判时,刘汉黄在法庭上声嘶力竭地呐喊:“我已经两次低头了,他们(公司高管)为什么还要对我苦苦相逼啊”?

  我们似乎也不应该忘记郑民生,这个潦倒的外科医生,在2010年手持25公分的砍刀,冲进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对手无寸铁的小学生进行无差别的疯狂砍杀,最终造成8名小学生惨死在校园里,一位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孩子倒在了血泊之中,从此阴阳相隔。一名小学生被砍破了肚子,满身是血地冲进传达室喊了一句:“叔叔救我”之后倒在血泊中。而郑民生的杀人理由很简单,他杀人时口里高喊着:“他们不让我活,把我逼疯了,我也不让大家活。”

  我们似乎还不应该忘记陈水总,这个数十年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穷苦人,在2013年厦门BRT公交车上引火自焚,最终造成47名无辜民众死亡的极端恶性事件。他行凶前在微博上求助:“草民年纪已大工作又难找,数十年来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下,家无余粮给草民果腹,绝望中冒昧向您求救,给条活路。”

  ……

  (四)

  在社会学层面,每一个社会都需要为它的正常运转支付成本,一个良性社会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是非常小的,它和谐、友善、充满尊重和包容。而反之,一个社会为它的运行支付的成本越高,越说明它的病态。

  显然,我们当下社会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并不低。社会的病态往往呈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阶级的鸿沟愈发深不见底,社会各种资源呈现越来越不公平的态势;二是这个社会的制度、结构和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而这种问题将造成一种“社会结构性暴力”,你看不见它,摸不到它,但你走出学校,走出办公室,在马路上,在炸酱面馆,在医院病房里,你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冰冷而巨大,令人无法忽视。而最简单的方法是,你去点开任何一条不幸新闻的评论,你能清楚地感受到,这种社会结构性暴力,在某些群体的心理和价值观层面,已经扭曲到什么程度。

  

  不妨将之前贴过的几张新闻评论的图片,再贴一次:

  

  

  

  实际上,这次武昌火车站杀人事件的评论,你依然能见到类似的言论:

  

  

  充满戾气,面对逝者,毫无关怀和同情。恨人有,笑人无,欺软怕硬,仗势欺人,嫌贫爱富,充满歧视,充斥着不公平……

  这些都是一条条的病因,它们一点点淤积在某些群体、某个个体的心里,若有家人朋友帮忙排解尚可挽救,但总有一些自卑的、内向的、沉默寡言的人,选择自己对抗——而他很容易被社会的讥讽打败,并激怒。

  显然,弱者更容易面对生活的残忍,底层民众更经常面对“人性”的考验。也可以说,真正的底层生活之所以恐怖,是因为贫穷、无助和绝望的情景更容易唤醒弱者人性中恶的一面。

  人性的深处,决定我们总是习惯面对低于自己的人,表现的过于高傲,并在不经意间展现我们的讥讽——至少,在弱者的眼里就是如此。

  “社会结构性暴力”最终所造就的,就是一个“互害社会”。在扭曲的价值观下,弱者和底层民众得不到应有的机会和资源,同时遭受着不应该承受的讥讽和鄙夷。他们崇拜权利,渴望财富,坚信所有的美女给钱都能上,看到富人遭殃,他们心生欢喜,但随便一个饭馆老板,都可以讥讽他:吃不起别吃,滚!很多时候,弱者没有办法声张,他们要么自己疯掉变成精神病,要么选择去侵害更弱的人,比如手无寸铁的人,比如贵族学校里面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他要报复,他要“我过不好,你们也别想过好”。

  

  


  互害社会,每一个人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和受辱者。

  

  


  (最后补充)

  今天,武昌火车站杀人事件,终于开始被段子手调侃了:

  “今天中午去常去的面馆吃面,买单时老板收8块钱。我就说了句:怎么比武昌火车站的面还贵?!老板一听立马只收3块钱,还送了我一个蛋,嗯,社会本就应该如此和谐。”

  

  说真的,我觉得这样的笑话,一点都不可笑,而且还令人反胃。

  时代的浅薄就是从嬉戏死者开始的,社会的戾气就是从讥讽弱者发酵的。
backchin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独家:金融乱象被问责 周小川将去职央行行长职务/中国经济团队大换血 高虎城离任有迹象
  • 多次辅佐韩正 尹弘飙升后台有多硬/王岐山敲打地方省市,孙政才梦碎第六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