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现代建筑奇才 贝聿铭将迎百岁/丁子霖:给斯诺夫人的信/艾未未在纽约筑起围墙
發佈時間: 3/29/2017 12:14:12 AM 被閲覽數: 13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现代建筑奇才 贝聿铭将迎百岁




2017年3月28日

    
    贝聿铭4月将迎来百岁寿辰。(美联社)


    贝聿铭4月将迎来百岁寿辰。(美联社)
    
    贝聿铭是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他将所学、所感都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因在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华人盛典组委会在3月26日贝聿铭先生百岁寿辰前夕,公布其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由于贝聿铭先生年事已高,不便到北京领奖,日前已在美国纽约家中接受组委会颁奖。他在家中看到组委会送来的奖杯以及组委会主席刘长乐贺信时表示,“能在我100岁前获得这个奖,要谢谢你们从北京远路飞来纽约”。
    
    “世界因你而美丽——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将于3月31日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届时联合主办机构凤凰卫视、凤凰网、美国世界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社、明报等代表将向获奖人提问。
    
    1964年甘迺迪总统遇刺,贝聿铭得标甘迺迪总统图书馆专案,默默无闻的贝聿铭逐渐成为美国建筑界的热门人物,从此收到更多的设计邀请。在各种设计理念风云变幻之中,贝聿铭从不刻意追求新颖和前卫。
    
    1988年3月,法国总统密特朗为表彰贝聿铭在卢浮宫扩建工程卓越表现,在竣工金字塔内,授予贝聿铭法国最为尊贵的荣誉骑士勋章。
    
    1999年贝聿铭接受苏州市邀请,决定为苏州博物馆做一个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方案,做成灰白墙,灰和白是苏州的本色,还要有瓦片,用瓦片变戏法。
    
    1917年贝聿铭生于广州,1918年贝聿铭父亲贝祖诒创立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1982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贝聿铭重回香港,为向父亲致敬,贝聿铭接下设计中银大厦的业务。香港与贝聿铭一样,把新与旧、东方与西方合成为一体。
    
    中银大厦曾是亚洲最高的建筑,贝聿铭试图使中银大厦的设计近乎纯真,一如他童年时的纯真,一种结构意识上的纯真,进而达到美学上的纯真。
    来源:世界新闻网




丁子霖:给斯诺夫人的信



2017年3月28日


     亲爱的路易斯∙斯诺夫人:
    
     您和您的女儿一家都好吗?我十分惦念您。


    
    我又熬过了凄苦的一年。每当我独自悲伤之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您,从您的不幸与坚强中汲取力量。
    
    亲爱的朋友!我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战胜自己的软弱,因为有时我真不想活下去了,我想去天国寻找那父子俩。
    
    还是让我告诉您一些可以略加宽慰的消息吧!
    
    也许是我们这些天安门母亲十多年来的坚持感动了上苍,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斯诺先生的墓地终于不再荒芜与污秽,斯诺先生即使远离您和家人但也不再孤寂。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民众不仅从官方宣传中得知斯诺先生与毛泽东以及中共的友谊(前不久电视中还播放了大概是新拍摄的“红星照耀中国”——我没有看);有心人更会从年年2月15日那天先生墓前“天安门母亲”所献的鲜花中体察到您和您所代表的斯诺先生与我们中国普通民众之间那割不断的情谊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已经连续有好几年了,在2月15日上午10点我们“天安门母亲”一行人登上小山坡墓地献花时,就发现不仅墓地干净,而且墓碑前已有人先我们之前献上了鲜花,或是一支、或是一束,但都未署名,甚至前几年还有以官方和半官方民间团体名义献的花篮。
    
    今年我们四人(我和尹敏—“六四”遇难者母亲、尤维洁、黄金平—“六四”遇难者遗孀)前往扫墓时发现墓碑前已有四束已枯萎之鲜花。其中两束还是用英文报纸包着的,很可能是外国友人所献。墓碑背后土地上还有两个空花篮,据我们分析,也许中国春节以来就不断有人给斯诺先生献花。
    
    大爱无国界,也不受意识形态所阻挠。我们深受感动,愿在此与您分享。
    
    亲爱的斯诺夫人!在尘世,十七年前您不顾年事已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强权阻挠我们相见,然而,不久的将来,在天国,我终能可以与您自由相拥。
    
    但现在我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并为您全家祝福!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所附上的几张墓地合影是我们请路过墓地的北大经济学院的学子代为拍摄的。
    
    爱您的丁子霖
    
    2017年2月17日
    
    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





艾未未在纽约筑起“围墙”





2017年3月27日



    
    艾未未受公共艺术基金会委托创作的艺术项目《好篱笆促成好街坊》其中一件的效果图。


    艾未未受公共艺术基金会委托创作的艺术项目《好篱笆促成好街坊》其中一件的效果图。
    
    今年秋天,常能引发观众强烈感受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将在纽约各处创作100多件围栏和装置作品,这个名为《好篱笆促成好街坊》(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的作品将是他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公共艺术项目之一。
    
    将于10月12日开幕的这场展览是由公共艺术基金(Public Art Fund)委托创作,是为纪念该机构成立40周年。它将包含大约10个以围栏为主题的大型装置作品和几十个更小一些的作品,会分布在包括曼哈顿、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在内的多个区。 “这是自我加入该机构以来,我们开展的最具雄心的一个项目,”从2009年开始担任公共艺术基金总监兼首席策展人的尼古拉斯·鲍姆(Nicholas Baume)说。“当然,它也是在这个城市分布最广的一个项目。”
    
    公共艺术基金过去曾经委托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和索尔·莱威特(Sol LeWitt)等重要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也资助过一些有巨大影响的作品,比如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2008年创作的《纽约瀑布》(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和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颇具争议的《倾斜的弧》(Tilted Arc)。
    
    按计划,艾未未此次项目的地点包括皇后区的法拉盛草坪可乐娜公园(Flushing Meadows-Corona Park)、曼哈顿的库珀联盟学院(Cooper Union)大楼,以及位于中央公园游客集中的东南角的多里斯-弗里德曼广场(Doris C. Freedman Plaza)。
    
    这个艺术项目的名称来自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诗歌《补墙》(Mending Wall),这首诗将“好篱笆促成好街坊”当作一句神秘的引语多次使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在纽约生活的艾未未在一封邮件中表示,他的作品是对美国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开放态度的消退”做出的反应。
    
    “当柏林墙倒塌时,有11个国家的边境建有围栏和围墙,”艾未未说。“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增长到70。我们在见证民族主义趋势的上升,看到更多的边境关闭,还看到一种对移民、难民、战争受害者和全球化受害者所持的排斥态度。”
    
    艾未未最近创作的其他作品也同样是针对当下的热门事件,比如在戴奇项目画廊(Deitch Projects)展出的《自助洗衣店》(Laundromat)——呈现了一个难民营丢弃的数千件物品。还有去年6月与建筑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默隆(Pierre de Meuron)一起创作的一件以监控为主题的装置作品《汉塞尔与格蕾特尔》(Hansel & Gretel),该作品即将在公园大道军械库(Park Avenue Armory)展出。
    
    “艾未未全身心投入提出重大问题的艺术创作,而且不受艺术和社会传统限制,”纽约市长夫人奇尔莱恩·麦克雷(Chirlane McCray)发声明称。她还表示,通过创作《好篱笆促成好街坊》,“他激发我们去思考一个普通的屏障的功能和存在依据。考虑到移民的经历是将我们团结为纽约人的核心之所在,这场展览能促使我们去质疑那些试图让我们分裂开来的言辞和政策。”
    
    翻译:常青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郭文贵的神秘老领导透露了什么信息/领导人信息有多封闭?习近平不知道多维是北京媒体
  • 习近平思想将写入党章 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或被取消/陈丹青对谈秦晖:是被当叛徒处死,还是作为烈士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