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郭文贵公布胡舒立写给习近平的信件 踢爆高层隐私/中国国防大学校长政委换人?老校长王上将涉嫌犯罪
發佈時間: 3/30/2017 8:21:28 PM 被閲覽數: 12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郭文贵公布胡舒立写给习近平的信件 踢爆高层隐私(图)


本帖最后由 rave 于 2017-3-30 09:00 编辑 

  消息树  综合新闻



胡舒立

郭文贵于3月29日在推特公布了胡舒立亲自签名给习近平的信,称奇身份特殊,并声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胡舒立简介:

  胡舒立:新闻是危险的愉悦

  2001年美国的《商业周刊》将胡舒立誉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原因是创办不过三年的《财经》杂志,“搅动”中国的证券市场,以揭黑式的调查性报道敦促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市场的肃清和整顿

  提名理由

  她主持下的《财经》杂志是中国式新闻理想的践行者,其团队奉行的新闻专业主义也为中国当代新闻界树立了一种职业标准。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上,她和她的《财经》杂志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也因此被历史记录。

  人物简介:

  生于1953年。

  1982年胡舒立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进入《工人日报》国内部当记者。

  1992年,离开《工人日报》,转投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

  1998年4月至2009年11月,胡舒立任《财经》杂志主编,《谁为“琼民源”负责》《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谁的鲁能》《SARS调查》等报道触及社会敏感部位,影响深远。

  胡舒立还设立《财经》奖学金,资助国内优秀的财经新闻记者、编辑及财经新闻专业研究生进修。

  2009年11月辞去《财经》杂志主编,就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院长。

  言论:

  “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在一家好媒体里当记者。因为没有好编辑,所以我才做部主任;因为没有好主编,所以我才自己做主编;因为没有一个满意的平台,所以我才出来办《财经》。”

  ——胡舒立

  本刊记者/张蕾

  原本,她名叫舒拉,父母以一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给她命名。舒拉,伊斯兰政治里“协商”的意思。

  后来,她的名字“胡舒立”成为中国传媒业界的强势符号。她坚定、固执、能量巨大、说一不二;她的文字理性、克制、蕴力量于简赅之中,而描写她的文字却总是试图用复杂关系的梳理来解构她的气场。

  被问到显赫的家世和自己的复杂经历时,胡舒立总会说:“这有什么好说的啊,下一个问题。”

  个子不高,大概只有1米58,短发显得精干,走路和说话都快,“就像一阵风般突然和迅速”。传媒界人士许知远早年采访过胡舒立,他形容胡精力旺盛,能够一面爬山,一面用极快的语速讲个不停。她的前老板,财讯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波明曾半开玩笑地说:“我怕她!”

  从1998年4月到2009年11月这11年又7个月间,胡舒立只做了两件事:在45岁这年创办了一本叫《财经》的杂志,然后在56岁这年离开它。

  2004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胡舒立说:“这有什么冒险的?无论是去《中华工商时报》,还是创办《财经》,都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事情可做,只好来做这件事。我没有机会成本,所以,不需要什么勇气。我这个人是比较保守的。如果说我在一个地方做,觉得做得很好,一般就‘不动’,我一般都会倾向忠于自己服务的单位。”这段话是用来回答记者的提问:39岁离开《工人日报》,45岁创办《财经》,对于中年的你来说,是不是一件冒险的事?是怎样的机缘给了你勇气?

  “既然做新闻这一行,只好把它做好。反正我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胡舒立在为《中国新闻周刊》写作《寄给2049年的信》一文中也如此强调。

  或许,对于胡舒立本人来讲,职业的必然选择没有多么美好的前提和预设,也没有“风险”这样可以拿来怠惰的借口。但她的职业追求,对某些人来说,却是一种“危险”。

  2001年美国的《商业周刊》将胡舒立誉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原因是创办不过三年的《财经》杂志,“搅动”中国的证券市场,以揭黑式的调查性报道敦促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市场的肃清和整顿。

  “《财经》揭露了很多股市操纵的案例,以及其他经济领域的问题,比如《君安震荡》《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谁的鲁能》等等,当然,压力也非常大,包括利益集团的非议。”胡舒立说。

  《基金黑幕》发表后,10家基金公司在《中国证券报》等三大报上发表严正声明,对《财经》施压。为此,胡舒立寸步不让予以反驳:“我觉得媒体的批评权、公众的知情权远远大于利益集团自赋的或他赋的历史使命。”

  《银广夏陷阱》则更像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胜利。这个大型上市公司的骗局被揭开,只缘于一位年轻的《财经》记者在浏览海关记录时发现的一张可疑单据。后经过《财经》一年的跟踪调查,胡舒立用“铁证”向老板保证报道的真实和准确。十足的把握也直接促成了这篇有政治风险的报道得以公开示人——王波明第一次在出刊前给他的老朋友、时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王岐山打电话,后者问:“这则报道是真实的吗?如果是真的,那就出吧。”报道刊出几小时后,银广夏的股票被停牌,公司高管们先后被送进了监狱。

  “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锋芒毕露的报道,让《财经》和胡舒立在业界的名声扶摇直上。但成名的代价也很巨大,《财经》的总编辑王波明不得不密集地应对“道歉”“被斥责”“被撤广告”的尴尬局面。每到这时,他只能跟对方解释:他只是拥有这本杂志,但是不能干涉编辑的决定。

  胡舒立时代的《财经》,在老板的助力下,影响力跃升疾速,一年一度的《财经》峰会能邀请到政界、商界、学界的要人和精英,号召力在国内无人能望其项背;与此同时,其国际声誉也远超国内同行,在中国媒体普遍弱势的国际话语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财经》凭借SARS系列调查报道,获“2003年度杰出国际调查新闻奖”荣誉提名奖;同年,胡舒立被《世界新闻评论》授予“年度国际编辑”的称号。

  胡舒立独立意志的媒体理想在《财经》身上暂告一段落。她之本意,是建立一本为中国改革进程守望的杂志,以监督作为积极的推动改革的力量。

  “《财经》是一只啄木鸟,永远在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树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

  胡舒立的名言广为流传。如今的她转战中山大学,为中国未来打造优秀的记者。

  伴随《财经》杂志诞生的《财经》奖学金,到今年也有了11届学员,作为其主持者,胡舒立办培训的初衷或许更适用于她现在的职业——大学教师:“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嘛,为新闻业整体做些事。”





中国国防大学校长政委换人?老校长王上将涉嫌犯罪





2017年2月27日



    

    2000年7月13日,中国军官在北京的国防大学里倾听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的演讲
    
    香港星岛日报最近报道,中国国防大学在推动改革的同时,校长和政委双双换人,原校长张仕波上将和原政委刘亚洲上将同时去职,由原副校长肖天亮中将、原副政委吴杰明中将分别取代。其中刘亚洲“还不满六十五岁的退休年龄,提早下岗不同寻常。”
    
    星岛日报没公布消息来源,但表示“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月中在中央党校举行,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画面,已经没有张仕波和刘亚洲的踪影,反而肖天亮中将、吴杰明现身,显示两人已经掌控国防大学。”
    
    将军兼作家刘亚洲是中共元老、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也是军队高官之子。他和李先念的女儿李小林在1970年代当工农兵学员时在大学相识。
    
    中国官方没有发布国防大学校长和政委换人的消息。记者目前也没有看到其他媒体原创报道这件事。
    
    记者在中国国防部网站上检索“刘亚洲”,没有结果;但检索“政委刘亚洲”,有37个查询结果,最新的是2016年9月27日的正面消息。检索“校长张仕波”,有30个查询结果,最新的是2016年9月17日的正面报道。
    
    检索国防大学一个前校长的名字“王喜斌”,只找到一篇文章,其中摘录了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评论。
    
    第五名上将落马 凑成五虎贪将
    
    2017年2月23日,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个别代表的报告,终止国防大学原校长王喜斌的人大代表资格。报告显示,王喜斌因涉嫌职务犯罪,提出辞去人大职务。有报道说, 王喜斌是前军委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的人,他是徐才厚在位时提拔的将领。
    
    徐才厚曾经为王喜斌的著作《从这里走向战场》写序言。徐才厚(或许应该说他的秘书)写道:“强军之道,人才为本。”古人云:“一年一树者,谷也;十年一树者,木也;百年一树者,人也。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当时,徐才厚在中国公众视野中已经消失了几个月,也没出席“两会”,这引起传言说他可能出事了甚至被双规了,但是他的名字由于这个序言而突出地重现于军方媒体的正面报道。
    
    2013年4月26日,中国《解放军报》旗下的中国军网发表了国防大学李升泉少将的文章《战争与和平辩证法的时代解读》,解读了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的著作《从这里走向战场》和徐才厚为这本书写的序言。中国军网没有把李升泉少将这篇文章的标题作为大标题,而是另拟大标题“徐才厚为王喜斌专著《从这里走向战场》作序”,在标题和编者按中都突出了徐才厚。
    
    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辟谣,宣告徐才厚平安着陆。但也有人认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是不倒,时候还早”。
    
    2014年,徐才厚被先后开除中共党籍、军籍,取消上将军衔。2015年,徐才厚病亡,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军事检察院决定对徐才厚不起诉,其涉嫌受贿犯罪所得,依法处理。
    
    如今,王喜斌上将成为中共十八大以来倒台的第五个上将,这5个堕落的将星里有4个退役上将和现役上将王建平。
    
    2016年10月27日晚间播出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29分钟报道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镜头逐一扫过按姓氏笔画数而坐的197名中央委员,画面上未出现中央委员和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王建平。
    
    2016年11月29日,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说,王建平因涉嫌受贿犯罪,被中国军事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来源:voa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秦晖:中国之病不在文化,在于制度/驚心動魄:中共如何在海外民運領袖身邊安插高級特工對付他們
  • 现代建筑奇才 贝聿铭将迎百岁/丁子霖:给斯诺夫人的信/艾未未在纽约筑起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