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阿嬌如此完美 .../香港藝人“肥肥”沈殿霞病逝 享年60歲
發佈時間: 2/19/2008 4:22:06 PM 被閲覽數: 11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組圖)阿嬌如此完美 還會有人泡嗎?

奇虎網    2008-02-19

 

香港資深藝人“肥肥”沈殿霞今早病逝 享年60歲(圖)


2008/02/19 




2006年8月14日,香港保良局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召開記者與部分嘉賓見面會,公布有關詳情。香港藝人沈殿霞(左2)屆時將擔任籌款大會司儀。圖為記者會現場嘉賓以揮動彩棒形式呼吁大家共善舉參與籌款活動。

  台灣TVBS即時新聞最新消息,香港資深藝人“肥肥”沈殿霞在今天上午8時38分病逝病逝在香港瑪麗醫院,享年60歲。

  沈殿霞之前就因為身體不適,入院休養,數度轉進深切治療室。

  據早前香港東方新地周刊報道,肥姐因為每天都要洗腎,病情時好時壞,有時候還會神智不清﹔沒想到就在今天,肥肥還是逃不過病魔,離開了人世間。


  沈殿霞簡介

   沈殿霞(1947年生于上海),出生名門,后到香港發展。香港著名演員、主持人。因身形異常丰滿、在人前樂觀愛笑而被人昵稱為“肥肥”、“開心果”,其外形還以發型歷年不變,常戴一副尖稍向上的黑框眼鏡而聞名。生于上海,1958年赴香港。1960年作為童星出演《一樹桃花千朵紅》而成名。之后演出無數影片,雖然多為配角,但其喜劇表演家喻戶曉,成為票房的保怔。她還曾和羅文組成“情侶合唱團”,與汪明荃、張德蘭和王愛明組成優質女聲團“四朵金花”。又曾到新加坡拍電視劇,一樣大受歡迎。在70年代曾與陳自強、陳皓、鄧光榮、秦祥林、謝賢等組成一隊叫“銀色鼠隊”的組合,紅遍港台。肥肥自13歲開始銀幕生涯,出道40余年,拍攝影視劇近百部,主持香港王牌綜藝節目《歡樂今宵》長達20年之久,是香港第一金牌女司儀。其親切、可愛、豁達、善良、幽默的形象贏得“香港開心果”的美譽,并被選為香港“國際兒童大使”。但更深入民心的還是她的司儀風格,諧趣輕松,自成一格,使她成為無線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的台柱。

  肥肥的前夫為鄭少秋,兩人育有一女鄭欣宜,由肥肥撫養。

  2006年10月以來因膽管發炎入院治療,几度傳出病危消息,引起全民關注。就是這個可愛的肥肥,近來健康狀況一直不好,頻繁地出入醫院檢查治療,甚至有媒體傳出病情嚴重的消息,各種報道可說是鋪天蓋地,在狗仔想方設法圍追堵截獵取最新消息的同時,各方人士也對肥肥的健康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眾多好友也紛紛以各種方式探望,善良的人們都希望她能戰勝病魔,早日康復。

  令人惋惜和痛心的是,肥姐的前夫鄭少秋始終未在肥肥病重時,給予一點關心和問候。有媒體報道鄭少秋絕非絕情忘義,而是其現任妻子官晶華從中阻撓。據說記者在鄭少秋妻子官晶華面前問及肥姐近況時,她還當場怒吼“她有什么事,不關我們的事”,代鄭少秋與肥姐划清界限。我不知道官晶華何出此言,但是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鄭少秋和沈殿霞剛剛相識相戀時,鄭少秋的事業發展并不順暢,是沈殿霞依靠自己在影視圈的廣泛關系,毅然四處推荐他參加影視劇的拍攝,正是因為這樣的幫助,鄭少秋才能夠風生水起,在娛樂圈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其后,在沈殿霞懷孕期間,不管肥肥被官晶華設計橫刀奪愛,還是鄭少秋移情失足背棄肥肥,兩個人最終勞燕分飛。然而,即使如此,兩人始終都還是好朋友。也許鄭少秋是因處理好前妻與現在的家庭的關系而頭痛,也許是鄭少秋因現任妻子的“管教”而難以成行,也許這其中還有其它方面不為人所知的原因,然而,不管怎么樣,這事雖可理解,但還是讓人聽起來別扭,看起來寒心。

  附:

  曾演出的電視劇:我要FIT一FIT》(2002年)《肥肥一家親》(2001年-2004年)《肥婆奶奶扭計媳》(2001年)《美味天王》(1997年)《肥趣電視台》(在林百欣入主亞視之后)《流氓皇帝》(1981年)

  曾演出的電影:喜氣逼人》(1997)《減肥旅行團》(1996)《橫紋刀劈扭紋柴》(1995)《水滸笑傳》(1993)《新難兄難弟》(1993)《富貴黃金屋》(1992)《豪門夜宴》(1991)《富貴再三逼人》(1989)《最佳女婿》(1988)《富貴再逼人》(1988)《南北媽打》(1988)《褲甲天下》(1988)《富貴逼人》(1987)《差利捉貓記》(1969)《花月爭輝》(1969)《飛男飛女》(1969)《王老五的日記》(1969)《聰明太太笨丈夫》(1969)《小武士》(1969)《飛女正傳》(1969)《橫沖直撞入陽關》(1968)《青春戀歌》(1968)《梅蘭菊竹》(1968)《青春戀歌》(1968)《花樣的年華》(1968)《玉女心》(1968)《玉樓三鳳》(1967)《莫負青春》(1967)《快樂年華》(1967)《玉面女煞星》(1967)《梁山伯與祝英台》(1964)《紅樓夢》(1962)《一樹桃花千朵紅》(1961)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考証:韓國8萬孔子后裔祖先元朝時期東渡高麗
  • 中國影片《左右》獲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