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歷史上最流氓的皇帝/中國導演拍《靖國神社》屢遭日本右翼恐嚇
發佈時間: 2/23/2008 2:57:30 AM 被閲覽數: 14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歷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劉邦滿嘴粗話愛罵下屬


2008/02/22 


歷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劉邦滿嘴粗話愛罵下屬

歷史上最流氓的皇帝非劉邦莫屬。劉裕、朱元璋這些,出身都比劉邦好不了多少,都是沒趕上希望工程的那一撥人,從小就不學無朮。可這些流氓當了皇帝以后還知道學習,好歹學點文化免得出去丟人,就只有劉邦在原地踏步,連罵人用的粗口都不帶改,可見其文化水平的低劣。


罵不罵人跟素質地位沒關系,只要是人,總有爆粗口的時候,但罵人的水平絕對跟有沒有文化有關系,像小學都畢不了業的劉邦,就絕對不可能罵出張儀或者孟子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境界。劉邦罵人的水平極其有限,用得最多的詞就是“豎儒”。“儒”本來是指有才能的人,可在前面加上一個“豎”字,就很侮辱人了,合起來大概就是奴才書呆子的意思。除了這個“豎儒”以外,劉邦罵人時還常常以“乃公”自居,一開口就是“你爺爺我”怎樣怎樣。


劉邦沒文化,所以他罵的人大多數都是文化人,這跟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是一個道理。著名學者酈食其來投靠他,劉邦一聽是個儒生,就沒什么興趣,心想又是一個來混吃混喝的,放一邊涼快去。


酈食其大概知道劉邦對文化人不大友好,既然你不見我,那我只好自己找上門去,走到門口也不說自己名字,只說是高陽酒徒。劉邦正在享受兩個美女的足底按摩,心情愉快著,一聽有個酒徒來找他,就答應見了。晚上喝點小酒,也是劉邦這個流氓的一大嗜好。


不過,接下來的劇情就有些出乎意料了。酈食其滿以為劉邦就算不出來迎接一下,至少也該正襟危坐吧,可一進門,就看見劉邦半躺在床上,兩腳叉得大大的,閉著眼還在享受足浴,一臉的陶醉。(酈食其:導演!搞錯了吧,這就是沛公?怎么弄一流氓上來!導演:沒錯沒錯,他就是流氓,你將就應付著!劉邦也很不爽,正找編劇扯皮,你寫的什么狗屁本子,不是說進來一酒徒嗎,怎么變成一書生,你不知道我最煩的就是書生?一天嘰嘰歪歪的嘴皮子翻個不停。)


兩人都有氣,看對方就不順眼了。


酈食其也不下跪,膝蓋繃得直直的,只拱了拱手,彎了彎腰,算是打了一個招呼。大概酈食其還在想,要我給你這個流氓下跪,沒門!劉邦也不搭理他,哼了一聲,繼續閉上眼享受。


酈食其問劉邦:“你是想幫助秦朝打諸侯,還是想著率領諸侯打秦朝呢?”


劉邦一聽就破口大罵:“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他一天到晚帶著一大票小弟跟老秦家掐架,正准備打到關中去端對方老窩,酈食其現在跳出來置疑他的立場,也難怪劉邦會生氣。


酈食其也算有些小聰明,知道把這個流氓頭子惹毛了沒什么好處,趕緊見好就收:“既然你是要打秦朝,那就不該這么傲慢。”知識分子沒事就愛教訓人,酈食其也有這毛病,好在劉邦雖然是個流氓,但還懂得知錯就改,爬起來道了歉,來人,上菜,喝酒!


不過酈食其高興得太早了,別看他現在跟劉邦坐一快吃肉喝酒泡美女,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遇到劉邦不爽的時候,照樣把他罵得狗血淋頭。


搞跨了秦國,劉邦和項羽分贓不勻,兩幫人打了起來。劉邦流氓出身,小時候架打得不少,一般人不是他對手,可要遇到項羽,挨揍的總是他。正面打不過,劉邦就想搞點歪門邪道,酈食其就給他出主意說,項羽人多勢眾,你當然不是他的對手,你得挖他的牆角,私底下給這些人好處,多封几個王,這樣他們即使不站到你這邊,也不會再幫項羽揍你了。


劉邦覺得這辦法不錯,就讓酈食其放手去干。可酈食其前腳一走,后腳張良聽說了就跑來勸劉邦,說搞這個分封制是不行的,事情只會越弄越糟。劉邦聽了脊背直冒冷汗:“又是這個豎儒,專出餿主意,几乎壞我大事!” 張良也是個儒生,不知道他聽劉邦這么罵自己的同行,會是什么感想。


就這個動不動就滿嘴粗口的臭毛病,很多人都不愿意跟著劉邦混。魏豹原來就是跟劉邦混的,后來覺得項羽勢力更大,就換了老板。劉邦派人去做魏豹的思想工作,說劉氏股票現在雖然跌得比較厲害,可遠期收益會相當好,你應該長線持有才對。可魏豹聽了連連搖頭,不行不行,劉邦太喜歡侮辱人,動不動就罵自己的部下,我可受不了。

當上皇帝以后,劉邦罵人就更不收斂了,他是老大,底下人也就只好忍了,個個開始修煉忍者神龜的功夫。到后來劉邦覺得只動口不動手的那叫君子,可我是流氓啊,除了繼續“豎儒”以外,他還養成一新習慣,開會議論國家大事的時候,老愛把儒生的帽子摘下來當便盆用,往里面撒尿。他倒是方便,不用跑廁所了,可那些儒生就倒霉了,每次上朝都得多准備一個帽子,以備不時之需。所以著名的“商山四皓”打死都不愿意來,人家好歹是名人,怎么能受這種侮辱,也只有酈食其這樣要官不要臉的人才受得了。


劉邦當然也很郁悶,我缺點是不少,可我也有優點啊,罵人歸罵人,可你要說的有道理,我還是會給你甜頭吃的。比如說那個陸賈,一天到晚在劉邦耳朵旁邊念叨,老講《詩經》怎么說,《尚書》怎么說,劉邦很煩這個,你不就是比我多念了几年書,拿到了一張大學文憑,至于成天到我跟前顯擺嗎?


心里不爽要是不罵人,那就不是劉邦了:“你爺爺我在馬上打下了這份家業,你說那些有屁用!”陸賈就回答說,你是靠拳頭打了天下,難道你還想用拳頭來治理天下?劉邦覺得是有點道理,馬上就拍著陸賈的肩膀說,你說得很對,現在有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你,去把你的那一套都寫下來……劉邦玩起變臉來很職業啊,從一臉憤怒到眉開眼笑只需要那么几秒鐘,看來在巴蜀待過的人就是不一樣。


漢高帝七年,北邊的匈奴想來打秋風撈點好處,劉邦一邊派使臣去談判,順便搞搞間諜活動,一邊准備派兵征討,先下手為強的道理流氓都懂。


匈奴人也有點鬼聰明,故意只把老弱病殘拿出來,所以這些使臣回來都說匈奴不怎么樣,揍他們那是輕松加愉快。只有一個叫劉敬的看出匈奴這點鬼名堂,就勸劉邦不要打。可能是他話說急了點,劉邦聽著不舒服,一言不合臟話就噴涌而出:“你這齊國雜種!憑著兩片臭嘴撈得官做你就翹尾巴,今天竟敢胡言亂語阻礙我的大軍。”把人一關,劉邦就帶著小弟們出發了,他要用輝煌的勝利來扇劉敬的嘴巴。結果大家都知道,劉邦一到平城,就被匈奴圍困在了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后才得以脫身。回來之后,他馬上釋放劉敬,同時賞賜給他食邑二千戶,并封他做了建信侯。


劉邦在世時罵人無數,死后自己也免不了被別人罵,魏晉時最囂張的阮籍就罵他“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可不管劉邦怎樣罵人,對手底人下還是相當不錯的,否則那些小弟也不會死心塌地地跟他混了。

 

中國導演拍《靖國神社》紀錄片屢遭日本右翼恐嚇(圖)

2008/02/22 


《靖國神社》導演李纓在央視《面對面》

  有哪部電影能在日本尚未上映就掀起如此波瀾?又有哪部電影能在日右翼恐嚇不休下,卻日益受到日本各界的支持?中國導演李纓指導,受日本官方資助,耗時10年拍攝的紀錄片《靖國神社》,在第58屆柏林電影節上公映了3天,引起巨大反響。但《環球時報》記者從該片劇組得到消息,李纓導演稱,“我們受到日本右翼的恐嚇也愈演愈烈”,“但更多的人給了我們鼓勵和幫助”。

  《靖國神社》在柏林電影節受空前贊譽

   據日本cinemacafe網站報道說,《靖國神社》于2月11日、12日、14日在柏林電影節公映了3天,“不僅吸引了德國本地媒體的關注,在世界各國媒體間都引起了強烈反響”。《好萊塢頻道(hollywood-channel)》 網站稱,此片“在柏林電影節受到了大絕贊”,“這部電影的動向不僅在亞洲備受關注,而且已經吸引了世界的廣泛矚目”,“在同日本有著類似戰敗歷史的德國,這部反思歷史題材的電影受到了格外關注”。日本cinemacafe網站稱,“各國記者把上映現場擠得不可開交。10日的試映會,觀看者爆滿﹔11日的正式上映,由于來觀映的人太多,以至于放映被推遲了20分鐘”。

  《好萊塢頻道(hollywood-channel)》 網站還描述了記者見面會的火爆場景,“當有觀眾問電影是否會因為在日本公映很難(而放棄)時,導演李纓回答稱,‘不會,今年4月份我們首先在日本四個地區,然后在日本全國公映’,此時全場氣氛達到高潮,掌聲如雷鳴般持續不斷”。

  右翼恐嚇不斷 東京辦公室被迫搬家

  李纓導演堅定的決心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他所面對的困難。21日,李纓導演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今年四月,這部影片就要在日本上映,我們受到的恐嚇也愈演愈烈”。李纓說,“日本右翼團體經常打來匿名電話進行人身恐嚇。為此,我們的龍影公司已決定將位于東京的辦公室遷走,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李纓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用了10年時間來拍攝這部影片,日本方面有識人士,包括劇組中的很多日本人和日本警方、社會團體都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柏林電影節論壇的創建者和前任主席格里高爾鼓勵我說,不要畏懼,接下來該怎么做就怎么做”。

  電影是文化而不是板磚 這是最理性的思想溝通方式

  李纓非常樂觀,對恐嚇和威脅并不想提太多。因為這是“不可避免也應該坦然面對的”,李纓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靖國神社》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支持。在柏林上映時,針對此片的討論長達一個小時之久,后來不得不轉移到電影院以外去討論”。李纓說,來觀映的人中還有很多在德國生活的日本人,一個日本青年觀看過此片后專門給劇組來了一封信,信中說,“其實,很多的日本人對那段歷史也并非不了解。日本人普遍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對那段歷史情感),這是一種面對歷史的無力感。但這部電影(《靖國神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表達出了很多日本人想說卻表達不出的情感”。

  “必須直面歷史,檢視歷史,才能知道你自己是誰。”李纓說,“電影是一種文化的表達,而不是用來批判的板磚”。李纓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日之間有太多的不理解,隨著中日關系的逐漸轉暖,“我希望能以此片激起更多文化領域上的大討論,而不是民族情緒的對立。”

  李纓透露,22日他將回到東京,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的專訪,并將同日本電影導演協會主席(韓裔)進行對話。“這將非常有意思”,李纓說,“我希望《靖國神社》將給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亞洲人民帶來一個最理想最理性的表達方式,在文化層次上來溝通彼此,為含糊其辭的‘戰爭后遺症’治療創傷”。(張翀)

環球時報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人民圖片網: 遼寧焰火晚會劇烈爆炸 護欄炸飛40米(圖)
  • 李安電影中十位“安女郎”/賭王何鴻燊狂轟陳冠希/北影招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