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唐詩意境/ ·陈冠希列传/红卫兵见毛.../中國人靠右走了這么久/像巴菲特/改變世界十大新想法
發佈時間: 4/14/2008 2:47:34 AM 被閲覽數: 23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爲河東人。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十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僞職。其詩、劃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 “詩中有劃,劃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爲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爲“詩佛”。


 

 

史记·陈冠希列传

      陈公冠希者,江东上海府人也,龙额准目,骨骼清奇。冠希年尚垂髫,肆意狂放,不拘礼法,世人奇之。时有名士宋祖德者,见冠希,异其貌,讶然曰:“此子治世之情魔,乱世之淫棍也!”
        
       冠希之父,岭表巨贾,家资亿万,然冠希少时父弃其母,携小蜜而去,独遗巨资与冠希。冠希遂得日糜金二千,恣意放浪,悠游裙钗之中,狎戏脂粉之间。
   
            既弱冠,冠希携巨资而入梨园为伶,未几,声名鹊起,名动香江,粉丝甚众。香江梨园,佳丽甚众,纯女熟妇,万紫千红,环肥燕瘦,婆娑婀娜,浅笑轻颦,极尽瑰姘。冠希见之,怅恨良久,叹曰:“不入此间,不知天下佳丽何其多也!吾必一一御之!”左右皆笑,以为妄言,冠西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时有丽姝曰钟氏欣桐者,或谓之“阿娇”。冠希见之,曰“吾必御之!” 或曰:“此女甚纯,常自比贞女烈妇,恐不可得也!” 冠希笑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诸君徒知其貌,安知其底?!吾且为诸君尝之,诸君但作壁上观,温酒以待吾归!”遂入阿娇金屋,倾而,执阿娇亵衣以归,而镬酒尚温,左右皆拜服!或赞曰:“温酒之间,斩将夺旗,古有云长,今有冠希!”
        
      冠希既得阿娇,意尤未平,偶遇熟妇曰张氏柏芝者,魂动心醉,情难自禁,遂提枪而往。或劝曰:“不可!阿娇很傻很天真,然此女黠甚,公今虽得之,异日恐受其害!”冠希不纳,拔枪而上,鼓而攻之,粉肠一现,柏芝束手!
        
      冠希既收柏芝,遂欲如洪水,一发不可再收,终日游荡梨园,渔艳猎色,遇花弄花,见柳戏柳,半截粉肠,无孔不入,所御之女,虽罄南山之竹,难以数之。
        
      冠西好画,尤嗜春宫,其御百女,皆以相机摄之,存之电脑,或邀朋共阅,或举杯独赏。后电脑崩坏,与修,冠西春宫遂泄。好事者闻之,以千金购之,散于网上,遂天崩地裂,百兽惊惶,中外侧目,香江鼎沸。夷人闻之,皆惊曰:“中国者,冠带之国,礼仪之邦,圣人之所在,而蛮荒之所慕也!孰知黄暴若此!”众女皆自危,或以千金购冠希之头。冠希闻之,急亡之东夷曰美立坚者,不敢复出。世人谓之曰“艳照门”。
        
      阿娇、柏芝闻事泄,皆惶然。阿娇泣告世人曰:“很傻很天真”。 柏芝之夫霆锋闻之,仰天叹曰:“吾识柏芝三十年矣,孰知其贱若此,反不如芙蓉姐姐也!”遂意欲休之。
        
      是时,冠西身败名裂,梨园索冠希之财,社团购冠希之首。冠希途穷路尽,遂告天下曰:“某今退出香港梨园,永不复出!”众人乃罢。
        
      或谓曰:“公何以自断后路?既出梨园,复能何为?”冠希笑曰:“此吾之计也!吾所誓出者,唯香江而已!浩浩中原,煌煌美夷,安得无为?今中原大豪张公纪中,已以千金聘吾饰西门庆矣,得无可乎?” 左右皆服之。
        
      复五十年,冠希卒,终前曰:“吾纵横半世,阅女无数,所不得者,惟西施、貂禅、昭君、玉环而已!今吾死,虽上追九天,下穷九泉,终当觅而御之,方无恨矣!”言迄,大笑而卒,左右皆汗颜。既卒,谥曰“黄品源”。然世人叹冠希之才,皆尊之为“黄帝”,礼祀与轩辕氏同。
      
      冠希既卒,一缕幽魂遂悠悠荡荡,度灌愁海,升离恨天,终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只见其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 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回念当日所读之风月宝鉴,此地岂非太虚幻境,遂更名混世巛魔王,终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行风月无边之事,正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太史公曰:“中国自和谐后,奇事纷呈,惊世骇俗者甚众,然黄暴若冠西者,未之有也!奈何冠希之生不逢国,设投身东瀛,安知不可为倭国宰辅乎?”

 

几曾回首:        150万红卫兵见毛主席真实场面(组图)

 

 

 

 

 

 

 

  40年前的10月18日这一天,我在北京与150多万红卫兵一起亲历了“最最幸福的时刻”——

  1966年8月至11月间,毛泽东在北京先后8次接见了1200多万人次的红卫兵小将。这一年的10月初,我作为《黑龙江日报》的摄影记者,跟随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参加革命串连的红卫兵赶到首都北京,参加采访毛泽东第5次接见150万名红卫兵的活动。





我(站立者)和在新华社工作的两位老同学李治元(左1)、何宗跃(右1)爬上大北照相馆设在天安门前为顾客照相用的铁架子,用高角度拍摄红卫兵大跳忠字舞的场面。(一红卫兵协助摄影)

10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色造反团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宣传队”在天安门广场夜以继日地大跳忠字舞,高唱忠字歌。他们正在边舞边唱:“忠于革命,忠于党,党是我的亲爹娘,谁要是敢说党不好,坚决叫他见阎王!”

10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色造反团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宣传队”在天安门广场夜以继日地大跳忠字舞,高唱忠字歌。他们正在边舞边唱:“忠于革命,忠于党,党是我的亲爹娘,谁要是敢说党不好,坚决叫他见阎王!”

一个女红卫兵在带领革命战友人人手捧“红宝书”,一起朗读“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李振盛摄影)

毛主席乘坐的敞篷汽车驶过时,红卫兵手挥红光闪闪的《毛主席语录》,千万双眼睛迎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他们狂热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李振盛摄影)

当年的新华社电讯稿中写道:“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精神焕发,站在第二辆敞篷汽车上同毛主席一起检阅了文化革命大军。”

“文艺革命的旗手”、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江青单独乘坐一辆敞篷汽车参加接见,她不断挥动着“红宝书”向红卫兵致意。

150万红卫兵见毛主席真实场面



红卫兵见到“红太阳”之后,立即在“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扉页上记下一生中“最最幸福的时刻”。红卫兵们还在一起比谁写的“最”字最多,“最”字最多的人就意味是“最忠于毛主席”。(李振盛摄影)





40年前的10月间,我(左3)与在新华社工作的老同学李治元(左2)及黑龙江日报社赴京采访组的几位老记者黄河(右1)、李得希(左1)、呼伦(右后2)到天安门广场采访红卫兵跳忠字舞的场景。(何宗跃摄影)

一个女红卫兵在带领革命战友人人手捧“红宝书”,一起朗读“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李振盛摄影)

1966年10月的北京,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色造反团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宣传队”一个满脸青春阳光的女孩子,身穿草绿军装,腰扎军用皮带,佩戴红袖标,挽起衣袖,高扬双臂,大跳忠字舞,高唱忠字歌

1966年10月,从全国各地大串连到北京的红卫兵,齐聚“世界革命的中心”——天安门广场,他们在狂热地颂扬伟大领袖毛主席,大跳忠字舞,高唱忠字歌,向“红太阳”表忠心。(李振盛摄影)



 

就是這個美國人 讓十億中國人靠右走了這么久(圖)

2008/03/21 

就是這個美國人 讓十億中國人靠右走了這么久(圖)
在我國廣大地區,十三億人民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到耄耋老人,都知道一個規則,那就是走路的時候靠右走,但是人們不知道這個規則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其實,在我國數千年來行人及路上交通工具都是靠左行走的,現在靠右走的規則是在一九四六年元旦在全國開始實施的。半個世紀之后的今天,"靠右走"仍是海峽兩岸中國人一體遵行的交通規則,這一規則改變了數十億中國人的數千年的生活習慣,而這一規則的推出卻是因為一個美國人的一個建議。

  在抗戰時期,數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所遵從的靠左行的習慣卻造成了不少意外。因為在中國戰區所使用的車輛絕大多數是美制的汽車及卡車,其設計是靠右行駛,與英制的車輛不同。時任中緬印戰區美陸軍司令兼戰區參謀長的魏德邁向蔣介石建議,人車改為靠右行走。蔣氏立即接受此一建議,并打算在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區內立刻實施。魏氏建議給予數月緩沖期,并大力宣導。此一改變因影響英產汽車在華市場,英國駐華大使薛穆爵士甚至指使若干中文報紙為文攻訐,并要求蔣介石重新考慮,收回成命。此一新的規定于一九四六年元旦在全國開始實施,過程順利,未發生任何意外。

  魏德邁何許人也?提到他,就不能不提中國遠征軍,提到中國遠征軍就不能不提抗戰。然而在今天的中國大陸,由于中共的歪曲和掩蓋歷史真相,有多少人還知道中國遠征軍?

  


  魏德邁與蔣介石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史迪威任中緬印戰區美陸軍司令兼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指揮盟軍抗擊日軍入侵緬甸。但是由于他器量狹窄偏私,個性尖酸刻薄,與人難以相處,高傲自負,剛愎自用,一心想在緬印建功立業,不顧中國的抗戰實際情況,以美國對中國的援助為要挾,逼迫中國政府派出更多的兵力幫他收復緬甸。但是當時國民政府的重點是國內抗戰和滇緬公路的安全,即使從整個東南亞戰局來看,中國的抗戰也應該是重點,是中國拖住了日本一百多萬軍隊。一旦中國戰敗投降,那日本的一百多萬軍隊就能騰出手來對付美國了,那時整個太平洋的戰爭格局將發生逆轉。而且許多人沒有意識到更大的威脅,那就是一旦中國投降,那中國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都將為日本所利用,那樣日軍就不僅僅是一百多萬軍隊了,日本將會組建上千萬人的軍隊來實施它征服世界的野心,而一旦中國不能堅持下去,這種可能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事實!由于史迪威的指揮不當,使我國損失了三個精銳軍。被迫抽調精銳部隊入緬作戰從而造成國內防衛力量的薄弱,使得我國的抗戰險象環生,在嚴峻的現實面前,國民政府堅持要求撤換史迪威,1944年10月19日史迪威被召回,由魏德邁取而代之。

  魏德邁于10 月27日夜晚接到馬歇爾的電訊,10月29日,魏德邁被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蔣介石任命為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10月30日,魏德邁率隨員自新德里飛越駝峰抵達昆明,在當地停留一宵,次日飛抵重慶。11月1日,魏德邁由赫爾利陪同晉謁蔣介石。魏德邁同時發現,史迪威對于其接任該注意之事項并無任何留言或交代。抵達重慶之后,魏德邁發現當時中國的情形相當不樂觀,西南之戰況尤其危急。魏氏在11月10日致參謀總長馬歇爾的電報中表示:"毫無疑問目前中國的情況是嚴重的,而且在繼續惡化。桂林事實上已被包圍,柳州的陷落也在旦夕﹔而中國人的毫無組織,與計畫的沒有章法則更是出人意表。"事實上,在魏德邁拍發此一電報的前一天,桂林已經被日軍攻下,柳州則在11日陷落。貴陽之情況亦甚危急,如果貴陽失守,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則是作為美軍空軍基地以及援華空運唯一的終點昆明以及陪都重慶本身。魏德邁擔心一旦昆明失守,不僅危及重慶,更可能造成中國政治及軍事上的崩解。魏德邁獲得蔣介石的同意,將曾受美軍訓練及裝備,目前在緬甸作戰的五師國軍中的兩師調回,并由參謀總長何應欽馳赴貴陽,指揮援軍反攻,貴州戰局才穩定下來。

  魏德邁擔任此職至1946年3月為止。在任內魏德邁協助國民政府抗日,尤其在對國民革命軍在訓練、后勤及裝備的提升有顯著貢獻。日本投降后的受降、接收等問題亦由魏德邁協調。

  魏德邁將軍敦厚、謙遜、重情義而又正直敢言,從他所作所為種都能體現出他高尚的人格。

  在其于1958年出版,極獲好評的回憶錄《魏德邁報告》一書中,魏德邁對目睹中國人在抗日戰爭中艱苦奮斗的情形,說出了他的感受:

﹛﹛扂羲宎鍰頗善弊鏍淉葬婓蕨桵淰笢垀桶珋儐腔澄迵騵薯ㄛ橈準妢舜哏摯坻饒虳暮氪攬衭垀鏡扴腔祥堋釬桵﹝楊弊婓肅弊楷雄馴僻眳綴鞠跺陎撈豢洏ㄛ奧婓掛楷雄謹桵淰爛綴ㄛ笢弊婓珨嬝侐侐爛婓賴傅﹝絞扂勤擁岊猓賤載嗣ㄛ扂眭善笢弊扈曄腔珨窒煦ㄛ岆扂蠅藝弊勤笢弊婓珨嬝侐珨爛眳峈塊郯掛奧釬腔赻扂枺汊ㄛ湮窒煦奀潔諂桶珋蠔祥壽陑﹝

  魏德邁將軍以其公正的心態來看待中國政府的抗戰,對于我們現今中國大陸依然被中共歪曲的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的謊言所蒙蔽的人民,不能不說是一個警醒。

  對于蔣介石當時所面臨的困境,魏德邁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他說:

  蔣一直是四面作戰:對抗日本﹔對抗以中共為代表的蘇俄﹔對抗以前軍閥或半獨立省份文武官員所代表的離心勢力﹔對抗"西方帝國主義者",尤其是英國。美國人大部分的時間不是拒絕承認蔣介石所面臨的困難,就是對中國戰后的命運毫不關心。我們主要的目的是確定中國必須在"這場戰爭中扮演積極的角色",而不管她的精疲力盡及其人民的慘重犧牲與苦難。當我奉派前往中國戰區,軍部給我的指令中所使用的就是這些字眼。

  對于蔣介石的個性及領導風格,魏德邁曾做過相當透徹的分析:

  在我與蔣介石兩年的相處中,我確信他是一位正直無私的領袖,對其人民的福祉極為關切,并渴望建立符合孫中山理念的憲政體制政府。在我看來,蔣介石最大的弱點是他對朋友及舊屬的忠誠。在他那群僚屬中,有些既腐敗又無能的人。如果他不能接受勸告而去掉他們,中國局勢將會變成怎樣實在難以臆測。我曾告訴他,他的僚屬中很多極為腐敗無能,這些人一日不去,則其為人民所構想的良好計畫將永遠不能實現。因為這些人使他無法接觸到不少中國最愛國能干的人才并獲得他們的支持。我承認蔣在政治方面極為機敏,有合理的思考力與堅強的個性。但他卻被儒家強調忠于家人朋友的哲學所限。他不愿捨棄他周圍那些黨同伐異的人,因此疏離了不少中國最好最能干的人才。
/辣椒城

 

 

像巴菲特那樣生活:千金散盡還復來


2008/03/18 


由于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股價一路上升,巴菲特的財富增長到了620億美元,比去年上漲了100億美元。在《福布斯》雜志最新公布的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上,沃倫﹒巴菲特終于登上了頭把交椅的位置。

  自實行市場經濟以來,中國人對于錢的追求由含蓄變得越來越直接,財富偶像往往具有最大的“粉絲群”,比如長期霸占世界首富位置的比爾﹒蓋茨,其崇拜者從初中生到七旬老漢都有,覆蓋男女老少、各種文化程度群體。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許多人喜歡這句詩,透著灑脫豪邁。然而這句詩的作者李白卻沒有做到這一點,起碼他一生都沒有過“千金”,因此無法體驗“散金”那一瞬間的瀟灑。灑脫的人沒錢,有錢的人不肯灑脫,因此偶像總給人美中不足的感覺,好在新首富巴菲特做到了兩者的結合,達到了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一。

  去年巴菲特在美國國會作証時表示,他贊成保留遺產稅。巴菲特說:“我們視根據血統而形成的王朝為"愚蠢",那么根據姓氏而形成的財富王朝更加愚蠢。”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因為繼承了巨額遺產而成為愚蠢的人。

  巴菲特多次承諾死后捐出自己的財產,2006年夏天,他將手中所持有的大部分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股票捐給了慈善事業,其中大部分流向了蓋茨夫婦設立的基金會。巴菲特送出的這份大禮當時價值約為310億美元,如今又增值了不少。另外,巴菲特每年7月都會捐出5%的所持股票。

  “千金散盡”,這種灑脫在沒有錢的人道來并不費力,真正手頭擁有了數百億美金,散起來就不那么輕松了,至少擁有十几億人民幣的人之中,就極少有人能松得開那個手。分析一下巴菲特成功的祕訣,最主要一點其實就是“不貪婪”,他炒股從來沒有炒到要賺最后一個美元的程度,常常在牛市還遠未結束時就賣出了手頭的股票。“不貪婪”一方面讓他規避了若干次重大風險,成為股市上的常勝將軍。另一方面也讓他炒股炒得格外從容,身心愉悅。“我從來沒有急急忙忙,從來都是享受過程重于結果。”相比于巴菲特的輕松,那些忙忙碌碌、殫精竭慮最后賺了若干醫藥費的股民,他們應該明白自己與股神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巨額的財富贏得了成就感,之后又還給社會,看似只落得一點虛名,其實巴菲特的一生收獲頗丰。沒有人仇他的富,有的只是尊重和敬佩,一個富人能一輩子不為富所累,瀟灑走過一生。這種灑脫,經常憂愁的詩人們沒有體驗過,眾多富豪也難得有几個如此輕松自在。

  像巴菲特那樣生活,大概算得上是一種完美的人生。

 

美國《時代》周刊評出2008改變世界十大新想法


2008/03/24 


提前出版的3月24日美國《時代》周刊就2008年的世界發展大勢作出展望,評出了“即將改變世界的十大新想法”。不過,讀者應該能夠看出,這十大想法的出發點更多地還是美國,所以我們也可以看作是“改變美國的十大新想法”。

  1.美國霸權終結世界共同發展

  21世紀將顛覆我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傳統看法。20世紀結束了歐洲對世界政治經濟的統治,而新世紀里,隨著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國家持續發展并在國際舞台發出自己聲音,我們會看到美國的霸權地位也很快會終結。

  然而這些變化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際政治經濟洗牌。以前的那種民族國家之間互相爭奪市場、霸權和資源的國際政治生態無法再適用于現在。當下人類面臨的挑戰來自于可持續發展的命題──保護環境、防止人口過快增長和縮小貧富差距等。要解決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人類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

  2.服務員消失了

  1916年,美國人桑德斯開辦了歷史上第一家超市。在那個時代,商店本來意味著你在柜台前告訴售貨員你想要什么,他返身去拿給你。而桑德斯的超市里,顧客們可以自由在貨架之間徜徉,挑選商品,這樣的革命性創新和后來的ATM機以及加油站自助加油一樣,大大影響了相關行業的運行模式。

  時至今日,當我們越來越習慣利用新技朮自助購物買票的時候,精明的商家也趁機更加深入推廣這一消費模式,借以削減成本。NCR(柜員機制造商)推出了一款新系統,使顧客不但可以自助購買商品,還可以自助退貨。英國零售商樂購集團在美國的新超市全部采用自助結算收銀台。賓夕法尼亞州的自助急診挂號系統更絕:病人在終端前需要做的只是根據自己疼痛的位置,觸摸一下屏幕上的人體圖案對應部位。

  問題在于:通過這種方式,取消了服務成本,一部分繁雜的工作轉嫁到顧客身上,商家的生產率大大提高了,而我們顧客則變成了沒有工資的服務員。

  3.進入后明星時代

  經過一百年的發展歷程,電影明星和電影行業是否已經成為陳舊過時的一門藝朮?那種靠大牌明星保証票房的模式似乎正面臨改變。例如今年好萊塢最火的不是湯姆﹒克魯斯,而是加拿大的艾蓮﹒佩奇。她演出的獨立電影《朱諾》一片獲得各界贊揚和觀眾的無限厚愛,影片更是得獎無數,風頭完全蓋過了傳統好萊塢大牌明星。

  事實上當今好萊塢電影工業的絕大部分收入都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劇作家和沒有任何明星的動畫角色創造的。電影業巨頭們已經認識到大明星不一定帶來丰厚收入。例如現在最大牌的雷特福德、湯姆﹒克魯斯和梅麗爾﹒斯特里普去年秋季聯袂演出的電影收入,只有區區1500萬美元。如果是這樣,好萊塢就應當停止過分養肥几只明星獅子的行為,轉而培育更大基數的羊群。

  4.“消極”教育問題

  過去20年對極端主義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一個問題上──人們為何加入恐怖組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問題其實距離真正的事實只有一步之遙。在這個問題的指引下,我們研究越深入,所得到的結論就越發混亂不堪。美國紐約警察局2007年的恐怖主義研究報告結論稱:有潛力成為恐怖主義分子的人,是“正常生活中的正常人”。人們參加恐怖主義組織的原因并非貧窮或宗教,而是尋求生命意義和方向的沖動。

  而今,最新的研究課題是:人們為什么離開恐怖主義組織?這是一個更聰明的問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對13個恐怖組織的28名前任成員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離開恐怖組織的原因驚人地相同,那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導致了信念的崩潰。美國正在伊拉克和其他地方對在押恐怖分子進行“消極”(消除極端主義)教育。

  5.廚房化學

  現在對烹飪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傳統的模糊做法,另一種是精確的化學實驗室做法。盡管自然主義者對后者反對聲浪很高,卻無法阻止人們以更加科學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飲食。傳統意義上,我們烹飪的方式近乎愚蠢──拿叉子捅肉,再和生肉比較硬度以確定是否烤熟,把面條甩到牆上看是否已經煮爛,抑或把鹽倒進手心掂量是多是少(編者注:聰明的中國人可不用這樣,一句“精鹽少許”全解決)。如果我們都用傳統烹飪方法制藥,那么我們早都死翹翹了。新式烹飪法意味著你要更細心的加工食物,你可以依靠現代智能廚具,例如有渦輪通風裝置的爐灶可以非常精確地調節溫度,感應式電磁爐可以比煤氣灶節省兩倍的能源。而這些都不是我們人力能做到的。在將來,烹飪書中應該不乏以下詞句:“60度和61度下煮出來的雞蛋味道相差懸殊。”

  6.地理工程學

  一個本不該告訴你的事實──我們也許無法阻止地球變暖,到2013年,地球的北極也許將迎來無冰的夏天。京都議定書簽定后十几年來,我們始終沒能達成減少二氧化碳減排的目標。對此危機,多數人的反應是繼續大聲疾呼,推動環保。而也有一部分科學家已經平靜地接受現實,開始考慮從另一個角度解決問題──那就是地理工程,例如在太空中布置反射鏡,反射日光、將全球的房頂涂成白色減少吸熱或給海水加鐵,增強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等。

  7.新節儉主義

  呼吁節儉在美國是老生常談,盡管美國人從未聽進耳朵里去。根據歷史學家的記錄,從上世紀40 年代,美國報章的頭版就斷斷續續出現“債務威脅民主”的警告以及“厲行節儉”的勸諭。然而我們看到的是,美國人從未放棄在經濟繁榮時期肆意借債揮霍的機會。如今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化,大家開始意識到:美國人無法還清他們欠下的房屋和信用卡貸款。于是新節儉主義的呼聲又起,也許美國人還需要整整一代來認清事實:他們不可能通過信用卡消費積分變得富有。

  8.強制健身

  隨著美國人體重的增加,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風的危險也在增加。美國公司的老板們變得越來越強硬──雇員們必須改善自己的健康,要么健身,要么走人。

  造成老板們如此抓狂的原因當然是醫療保險的負擔過重。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把醫保一項排除在外,給員工上醫保成了企業的負擔。人們認為這是美國資本主義優越性的體現:政府可以甩開這個負擔,由企業買單。現在企業老板們不干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企業的年均醫療支出是270億美元,到2005年已經達到了令人發指的2萬億!

  9.造就“正宗性”

  “正宗”一詞正成為商家競相使用的廣告語,盡管在不同情境之下其含義很難界定。

  商學院和研究機構也在挖掘“正宗性”對于商品市場的影響。傳統經濟學認為:買家都是理性的個體。例如是否買一把鋤頭取決于其用途和支付成本。

  然而新時代的研究表明:消費者經常作出愚蠢而非理性的決定。為了在非理性的消費群體中找出規律,“正宗”這樣一個概念非常必要。每個人都有其認為“正宗”的偏好,譬如蘋果公司的Ipod在有些人眼里看來是華而不實的無用東西,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其代表了“卓爾不群”和獨立思考──也就是他們眼中的“正宗”。

  10.耶穌認祖歸宗

  基督徒認為“希伯來文化”中的猶太人很教條主義地拘泥于他們和上帝訂立的契約,而基督教遵循的則是耶穌與上帝之間的愛之契約。几個世紀以來,人們就是這么認為的。

  但現在,各地的神學院都開始教育學生要研究原典:“如果你對前后文的理解錯誤,那么你對耶穌的理解必然也不正確。”

  在此基礎上,人們開始承認耶穌生來就是個猶太人。在他那個時代,他和信徒保羅自認為是猶太人,遵循的也是猶太教的傳統,耶穌腦子里裝的都是猶太人的信仰(例如淨身儀式和地上天國的概念),盡管他們創立的宗教后來演變成了另一種信仰。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天上的西臧 /归国谣 /揭開女星職業假面/明朝宦官作亂的根源
  • 视频:色戒删掉了什么?/“加里森敢死隊”停播的幕后 回首20年謎底揭曉(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