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世界周報/金融海嘯,絕對市場自由惹的禍/孔子因吃不上豬肉周游列國
發佈時間: 10/7/2008 1:08:34 PM 被閲覽數: 13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金融海嘯,絕對市場自由惹的禍

2008/10/07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出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周全浩先生的文章,對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的起因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次金融風波,罪魁禍首是“絕對市場自由”。文章摘錄如下:

  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前首相戴撒切爾夫人及美國前總統里根大力推行市場經濟,就公用事業及傳統行業引入競爭。以美國為例,最早開放的是航空事業,及后有電訊、氣體燃料及電力市場等。公用事業開放后,市場力量雖然大增,但就該行業及整體經濟而言,卻是好壞參半。以美國的航空業務為例,自天空開放后,初期的機票價格的確有所下調,但某些航空公司卻因此財政拮據,繼而倒閉,也引來服務水平下降等不良影響。到目前為止,美國最大的聯合航空財政仍處于不穩定狀態。電訊市場開放后亦帶來服務水平下降。可想而知,開放市場及引入競爭未必能提高經濟效益。

  在過去四分一個世紀,當市場經濟大行其道時,在英美等地,甚至本港,都有一個十分清晰的結果:資本家每年在國民生產總值所分成的部分愈來愈大,而工人階級則愈來愈小。同時,專業人士及教育水平高的人士收入上升,普通雇員的收入停滯不前。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新自由主義下的市場經濟導致社會上財富不均的情況愈趨嚴重。



  市場經濟加劇貧富懸殊

  最近的金融海嘯暴露了美國金融業的弱點,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金融市場開放及引入競爭,將原本分隔商業銀行及投資銀行的法案取消,投資銀行的業務自由度大增,大量投資銀行涌現及信貸衍生工具繁生,令到美國的經濟逐漸走向賭場模式,即“賭場經濟”。由于信貸衍生工具的杠杆比率十分高,例如用一元便可買賣十元,甚至二十元,承擔的風險極高。今次美國次按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海嘯,正正說明了一味吹捧市場經濟,而忽略做好監管工作所帶來的惡果。

  次按問題的形成在于前几年美國金融市場,出現了一個低息及資金過度充裕的環境。當時美國樓市暢旺,銀行為了增加盈利,胡亂借錢給人買屋,以為其信貸業務尋找更多出路。銀行將這種按揭摸式中的風險,透過信貸衍生工具,將按揭証券化,轉移到銀行以外,把大量不良按揭資產轉移到金融體系中,例如抵押債務債券,簡稱CDO。

  美國樓市自去年起開始走下坡,一些屋宇變成負資產。短期還款優待到期令到原先定息的還款,變為浮息,他們的入息又不足以支付利率上升后的供款,遂令銀行出現大批呆壞賬。由于CDO將原先次按的風險轉移到金融市場,一些機構投資者,如投資銀行,本身對CDO這類新投資產品未做好風險管理,遇上樓市下滑時,便問題重重。

  絕對市場自由是金融危機的禍首

  今次由次按觸發的金融海嘯令到美國多間投資銀行陷入困境,貝爾斯登由美國政府擔保下被摩根大通收購、美林由美國銀行收購、雷曼兄弟因美國政府不作任何擔保最終申請破產保護令、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則由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商業銀行。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能夠在投資銀行工作的人都擁有一流腦袋,低一線的人才會進入商業銀行工作。可惜這些人為了幫公司賺錢而不擇手段,鑽空子、走法律漏洞等,如此手段,與騙局無異!

  美國的芝加哥經濟學派鼓吹市場經濟,認為引入競爭可解決所有問題,這種不切實際的學說,當然受到資本家吹捧,令到很多人相信市場經濟是萬能。實際上,市場經濟存有許多漏洞,政府對此若缺乏監管,定必會惹起軒然大波。今次由次按危機觸發的金融海嘯,正是過度引入競爭而缺乏監管的后果。想深一層,全無監管的市場經濟下,最有利的便是資本家,芝加哥經濟學派不理現實,為人喉舌,只鼓吹市場經濟的好處,而漠視政府監管的必要性,一個缺乏束縛的資本主義,最終帶來經濟上的大麻煩!今次整個金融危機,歸根究底源于八十年代,美國前總統里根及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取消市場監管,將市場機制盡量發揮,而芝加哥經濟學派等人又將所信奉的市場經濟原理推至極限,金融危機禍源于此。

世界周報

 
孔子因吃不上豬肉周游列國

2008/10/07 

“父母在,不遠游。”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句,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一種道德規范。而俗語“周游列國”也與孔子密切相關,成為今天許多中國人的夢想。那么,孔子是如何從不遠游轉向周游列國的呢?長假期間,博主翻閱一本孔祥林(不知是否孔子后人)主編的連環畫〈孔子聖跡圖〉,才得到解答,繼而,又在網上查得一位叫平山大俠的網友寫的長文〈折沖樽俎話外交〉,了解了一些細節。現摘錄并綜合如下:
  齊魯夾谷之會,孔子輔佐魯定公,從齊國手中討回了汶陽之地。魯定公對孔子更加信任,讓他當了大司寇(公安部長),負責國內治安。孔子終于獲得機會,開始推行他的政治主張,講求孝道,穩定家庭,安定社會。使魯國社會和諧,經濟蒸蒸日上,國富民強起來。
  齊魯比鄰而居,魯國逐漸強大,引起了齊景公的嚴重不安,忙找來大臣黎彌來商議對策。
  黎彌分析說:“魯國能有今天的氣象,全是依賴孔丘一人,只要將孔丘搞掉,魯定公失去得力助手,魯國就會回到老樣子,沒有什么作為了。”
  “你分析得很對,可是魯定公正寵信孔丘,怎樣才能搞掉他呢?”
  黎彌意味深長地笑了:“大王不必擔心,我們可以采取外交手段。”
 “外交手段!上次在夾谷,我們已經吃了大虧。這次還用外交手段,行嘛?”
  “大王別急,孔丘最講究‘君有君德’,講究‘小人與女子為難養也’。我們挑選一批美女和樂師,送給魯定公。使他沉溺、迷醉于聲色之中。孔丘看不慣,肯定會出面勸阻。而魯定公歡好于此,一定不能接受,反而會討厭、疏遠他。孔丘看到在魯國難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就會離開魯國,去另尋明主。”
  齊景公點頭同意。于是便在后宮中挑選出美女八十人,教以歌舞、授以媚朮。待一切打點完畢,就派了一個能言善辯、極會辦事的人為使者。
  臨行時,黎彌又對使者細細交待一番:“你們到魯國后,肯定會遭到孔丘的阻撓。你就設法勾通魯國大臣季斯,把他搞掂了,就可以通過他影響魯定公,完成這次的外交使命。”
  使者銜命而去。孔丘早已得到消息,把齊國使團攔在內城外,安排在驛館里,派人警衛,不准他們外出。同時封鎖消息,也不報告魯定公。
  使者無奈,只好先住下。一方面天天在驛館里排練歌舞,以待時機﹔一方面想方設法,接近季斯。季斯是一個喜好聲色、玩樂的人。他聽到風聲后,便微服私訪來到驛館。他一出現,立即引起齊使的注意,也不說破,遂熱情招呼,邀請他觀看歌舞。季斯看到齊國女樂個個體態輕盈、貌若天仙,早巳心醉神迷,一連數日不去上朝,天天泡在驛館。
  齊使看到時機巳經成熟,就請季斯到一間密室,送上一份厚禮說:“我奉命出使,將我國的女樂送給貴國君主。可是十多天過去了,卻無法見到魯君的面。我知道先生您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有辦法玉成此事。我還要送一套女伎樂舞給先生,請先生一定鼎力相助。”
  季斯接受了厚禮,也向齊使公開了自已的身份,并說:“孔丘在,這事不好辦。不過,我可以先請魯君到這里來觀看一下,再見機行事。”
  季斯几天沒有來上朝,早已引起魯定公的注意,心想這小子一定有了好玩的去處,就叫他單獨進宮詢問。魯定公本是好色之徒,聽了季斯的介紹,早就按捺不住,當天晚上君臣二人,便喬裝改扮,來到驛館。齊使見季斯眨了眨眼睛,早已心領神會,指揮女樂們更加起勁地表演,把看家的絕活都使出來,魯定公看得意亂神迷、痴痴呆呆,忘乎所以。他不顧一切,命令季斯重賞齊使,將女樂們帶回宮中享受去了。
  從此魯定公便不上朝,連告朔之禮也廢了。孔子一連十余天見不到魯定公,心中著急,便闖入后宮,正見魯定公與一班女樂們玩得正開心,孔子立即正色相勸。
  起初,魯定公還敷衍、推諉,叫女樂們散去。可是后來孔子常常來勸,魯定公心里老大不高興,季斯叉在一旁挑撥,魯定公發脾氣了,開口大罵,叫孔子“滾蛋”!
  以上材料摘錄自平山大俠的文章。即便如此,孔子仍不忍心自己辭官而宣揚國君的過錯。但是后來魯君連祭祀的肉也沒有按禮儀送給大臣,孔子終于對魯國絕望,就帶著學生們出奔衛國去了,從此周游列國。那是在公元前497年,孔子已經54歲了。
  魯國失去了孔子,國勢一天一天弱下去。齊國卻一天一天強大起來,一天一天蠶食魯國,終于使魯國變成了齊國的附庸。這個吃不到肉而周游列國的故事叫“因膰去魯”,這里的膰是古代祭祀用的熟肉。
  這里補充几句。古人祭祀,用豬、牛、羊等上供,稱為“三牲”,祭祀時常念念有詞,招呼列祖列宗等等按尊卑長幼秩序依次享用祭品,之后,便由參加祭祀的活人來分享了。可以想見,像孔子這樣敏感又講究禮儀的人,如果國君忘了給他豬肉,是會非常失望和失落的
  孔子與豬肉如此有緣,難怪后來的孟子認為,進入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吃豬肉,是儒者一生最高的愿望,必須要立大德,立大功,立大言。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柴可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F4日本巡演萬名fans瘋狂/梁漱溟受毛泽东严厉批评
  • 相声 - 祝大家周末愉快/美的化身/漫长曲折之路/中国西部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