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蘇聯人眼里的珍寶島事件是中國主動挑釁/现代钢琴诗人乔治·温斯顿:秋季
發佈時間: 10/10/2008 10:44:45 PM 被閲覽數: 17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蘇聯人眼里的珍寶島事件是中國主動挑釁
2008/10/06 

史海鉤沉

1968年蘇軍出動裝甲車沖撞正在七里沁島上從事生產活動的中國邊民,造成了中蘇邊界糾紛第一次慘重的流血事件。1968年12月27日,蘇聯邊防軍登上珍寶島,攔截中國邊防巡邏隊。中國政府在抗議未果的情況下,通過外交斡旋,同時采取較為克制的自衛措施。然而,蘇軍的挑釁最終還是造成了珍寶島沖突這一嚴重的流血事件。2002年俄羅斯出版《蘇軍的海外行動》,從蘇方的角度描述了珍寶島沖突。本刊節選編譯該書部分篇章,僅供參考。

蘇聯稱無邊界問題可談

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了所謂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急劇強化了軍隊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國家已被普遍軍事化。當時的中國領導人奉行“反蘇主義”,并將其作為中國內政外交的核心,因而更加激化了本已破裂的蘇中關系。在那時,中國黨和國家的所有官方行動都圍繞著一個口號,即“蘇聯──我們的死敵。”

北京領導人的主要矛頭指向蘇中邊界,并在群眾中煽動說,“蘇聯極具侵略性”,“威脅來自北方”,“蘇聯有侵占中國領土的野心”等等,人為地制造兩國邊界糾紛。

俄國和中國在遠東的領土划界始于17世紀,當時俄國控制了從源頭到河口的整條阿穆爾河(編者注:即黑龍江,為武力侵占),從而不僅擁有了左岸的土地,而且占有了右岸(編者注:即中國一側)一些地方。不過,為完全弄清和明確國境線的具體走向,雙方共經歷了几個世紀的漫長歲月。直到20世紀初,俄國和中國之間的領土划分才算總體完成。

蘇聯認為中國主動挑釁

但自6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方面在蘇聯邊界的挑釁活動相當活躍。從1965年3月底起,在未經蘇聯官方許可的情況下,占領蘇聯領土某些地段的企圖日益頻繁。中國軍人和公民也開始示威性地侵犯蘇聯邊界。從1964年10月1日到1965年4月1日,有記載的越境行為有36起,參與行動的中國人大約有150 名。而在1965年4月的前半個月,越境事件就多達十二次,500多名中國公民和軍人參與其中。

此外,擾亂邊界的行動越來越具有挑釁的性質。1965年4月11日,在中國軍人的掩護下,大約200名中國人開著八台拖拉機,來到蘇聯領土進行了土地翻耕。在返回途中遇到蘇聯邊防軍巡邏隊后,中國軍人發生了強制性和欺辱性的舉動。

中國政府又加劇緊張形勢,在靠近蘇聯邊境的地區集結軍隊,組織了大批所謂“勞動大軍”部隊。在這些地方,他們開始建設一些大型軍事化國營農場,而它們實際上都是些供軍人駐扎的軍屯。中國“基干民兵”也大量涌現,被派來保衛中蘇邊界。

在公安部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邊境地區的居民也被分成若干治安小組。離中蘇邊境線200公里的范圍內被宣布為禁區,并被作為“中國第一道防線”。 所有被懷疑同情蘇聯或親戚在蘇聯的人,皆被趕出這一區域,并被送往中國腹地。

至于蘇聯領導人的立場,他們都自始至終地堅持一個觀點,即兩個鄰國之間不存在領土問題,蘇中邊界具有永久性條約基礎,沒有必要重新修訂。

中國方面不斷擴大侵犯蘇聯邊界的規模,使挑釁活動逐步升級。與上一年相比較,在1967年,中方侵擾邊界事件增加了一倍多,超過2000多次。值得指出的是,侵擾邊界事件的數量與席卷全中國的反蘇浪潮相關,并直接取決于它的潮起潮落。

邊界沖突的規模和頻率清楚地表明,北京有意在邊境引發大規模沖突。1967年2月,在談到中蘇關系的前景時,中國外交部長陳毅坦率地表示:“關系可能破裂,戰爭可能爆發。” 同年3月,中國總理周恩來在一次公開發言中指出,除大規模戰爭以外,“存在著邊界戰爭”,“中國與蘇聯之間的邊界戰爭將早于與美國的戰爭。”

沒過很長時間,這些話都應驗了。1969年3月,北京的反蘇路線到達一個高潮,在蘇聯邊境發起了大規模武裝挑釁。毛澤東曾經坦言承認,這將在許多年內引起中國人對蘇聯的仇恨。

邊界沖突終于爆發

1969年3月2日和15日,在烏蘇里江的達曼斯基島(編者注:即珍寶島)地區,中國軍人侵犯了蘇聯邊界。這個島屬于蘇聯所有,寬度約為300米,長度為 500米,面積0。74平方公里,并在不同季節隨江水漲落變化。該島沿中國江岸一側延伸,中間與其有一條狹窄的水道相隔,寬度大約為47米。而達曼斯基島距蘇聯一側江岸的距離則遠得多,大約有220米,中間有主航道相隔。

3月2日,以夜色和天降大雪為掩護,中國正規軍部隊300人侵入蘇聯國界,摸上達曼斯基島設伏。而在中國江岸一側,中國軍隊事先調集了預備人員和火力裝備,包括一個裝備反坦克炮、迫擊炮、槍榴筒和重機槍的炮連。

早晨,蘇聯邊防軍在技朮觀察哨發現,烏蘇里江冰面上出現了大約30名中國軍人。在軍官伊萬﹒斯特列利尼科夫和尼古拉﹒布伊涅維奇的率領下,八名蘇聯邊防軍人朝越境者走去,打算向對方提出抗議,并要求他們遠離達曼斯基島。然而,在沒有發出任何警告的情況下,中國人率先用自動步槍開了火。同時,島上的埋伏部隊和中國江岸部隊也用自動步槍和迫擊炮進行射擊,對另一隊前來增援的蘇聯邊防軍展開了阻擊,其帶隊的為下士尤里﹒巴班斯基。第一個邊防隊被全部打死,增援的第二隊人馬也遭受了重大損失。

沒過多久,在維塔利﹒布別寧上尉的帶領下,一支摩托化機動部隊趕到事發地點,從背后對入境者進行包抄。但敵方占據了數量上的優勢,60人的邊防部隊難以抵擋對方整一個步兵營的兵力。布別寧的裝甲運兵車被擊毀了,他本人也受了傷,几名邊防軍人被打死。這時蘇軍增援部隊趕到,已經有兩個邊防哨分隊投入了戰斗。鑽進另一輛裝甲車后,布別寧指揮整個部隊繼續戰斗。

這場沖突持續了很長時間,并且進行得非常激烈。附近的蘇聯村民聞訊后,也前來幫助邊防軍,阿夫杰耶夫几兄弟表現得尤為突出。重新擺開戰斗隊形以后,蘇聯邊防軍與后來趕到的預備隊擊退了對方的襲擊。然而,勝利的代價也是高昂的:32名蘇聯邊防軍人被當場打死或因傷勢過重而亡,14人受了傷。死者中最年長的為 30歲,最年輕的僅有19歲。

中方在達曼斯基島的武裝挑釁是早有預謀的,并經過詳細周密的准備。在打掃戰場時,蘇軍發現了中國部隊丟棄的中國產輕武器、彈藥、野戰電話、通往中國境內的通信線路、迫擊炮彈穩定器、大量彈片、一些手榴彈和其他物品。

1969年3月2日,蘇聯政府向中國政府發出照會,堅決抗議對蘇聯領土邊界的武裝入侵,并要求立即開展調查,對挑起事端的責任人予以最嚴厲的懲罰。蘇聯方面堅持要求采取緊急措施,以消除蘇中邊界上的所有越境事件,并強調愿意與中國人民保持友好關系。

然而,中國方面對這些建議置之不理,准備在邊境策動新的武裝挑釁,并在1969年3月15日得到實施。

婓涴珨毞ㄛ劼濂巖堤賸蚕珨靡濂夥睿拻靡尪條郪傖腔淈舷苤郪ㄛ蛹孮猓咡湛霤佴價絢鰍窒郖腔雄噙﹝湮埮婓婌鹵坋萸笘ㄗ蛁ㄩ劼薊絞華奀潔ㄘㄛ淈舷苤郪惆豢佽ㄛ衄埣噫氪植邁弊輻徹碩耋腎奻蔬陑絢﹝冪湮极嘛呾綴腕眭ㄛ埣噫埜峈笢弊鏍賤溫濂珨跺祭條芶ㄛ甜衄湮蘿﹜僻蘿睿謗謙拊親枑鼎鳶薯盓堔﹝劼濂窒勦善湛綴ㄛ迵埣噫氪桯羲賸珨跺圉苤奀腔桵須﹝擂劼濂眻諉統迵氪攝嘉嶺﹞疏疏痲奻苺痐妗ㄛ涴毞腔淕跺喳芼厥哿賸嬝跺苤奀ㄛ潔蜆絢蚕謗源毀葩眢忒湛匐棒眳嗣﹝

與3月2日的沖突不同的是,不僅蘇聯邊防軍參加了此次交火,而且蘇聯正規軍也給予了密切協作。蘇軍一個人數龐大的摩托化步兵團火速趕赴前沿,迅速在達曼斯基島地區展開,并帶去了所配備的全部火力裝備。投入沖突的甚至還有一系列其他軍事化隊伍,但出于保密的目的并未公諸于眾。除此以外,蘇軍還對中方采取了瞞天過海的手段,意在誘使敵方誤入歧途。最后,當中國人被徹底趕出小島后,從中國一側進入該島的所有路徑都埋上了地雷,而與之毗鄰的邊界地段也被蘇聯軍隊嚴密封鎖。

在此次沖突中,蘇聯邊防軍死亡17人,其中包括達利涅列琴斯克邊防隊隊德莫克拉特﹒列昂諾夫上校。蘇軍第45軍的部隊在發動反擊時,戰斗減員也達到9人。

到1969年9月前,即過了大約半年,達曼斯基島地區仍然沒有平靜下來。蘇聯邊防軍在周圍的山丘上布設了大批火力點,當發覺中方人員試圖登島時,就會定期用威力巨大的“冰雹”火箭筒和122毫米榴彈炮對島射擊。

1969年9月,蘇聯和中國政府總理在北京舉行高級會晤,最終解決了達曼斯基島危機。期間簽署的雙邊協定規定,兩國邊界保持原狀,不得再使用武力解決有爭議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地區的邊界形勢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對蘇中邊界開展勘界工作以后,烏蘇里江中的部分島嶼,其中就包括達曼斯基島,被移交給了中國方面。
辣椒城




 
 
现代钢琴诗人乔治·温斯顿之专辑:秋季 AUTUMN
   

George Winston

AUTUMN

01. Colors, Dance
02. Woods
03. Longing, Love
04. Road
05. Moon
06. Sea
07. Stars


download





秋风落叶 2005.08.22

作曲家兼钢琴家George Winston(乔治.温斯顿)以柔美优雅极富文人气息的清新曲风,使他已成为新时代音乐界中极具代表性的卓越人物。在本专辑《Autumn》(秋季)专辑,George Winston以极其柔美优雅的琴声,描绘出深秋的迷人景致,使聆听者感受自然的美景,沐浴在秋天的气息之中。一场钢琴与秋天的浪漫邂逅,秋天的月光,秋天的海洋、秋天的树木、秋天的色彩……。George Winston的琴声将引领听者进入内心如诗如画的深秋美景。银白月光、落叶缤纷、淡淡的伤感与爱恋,皆随着琴声流转,轻柔和缓地随着音符的流淌散发出秋的感怀。正是因为有了George Winston与秋天的约会,才使自然的音乐更富绝美气息。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音乐]圣桑: 天鹅/含有古典音乐的电影名片 沉默的羔羊
  • 古筝 - 西厢词/江青的遺言/胡志明在廣西坐牢 每天給梅毒犯人倒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