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晚秋/俞正声之兄告发被捕 金無怠潜伏中情局/葉永烈誤打誤撞入行捧百花獎/江青當年...
發佈時間: 10/23/2008 6:20:06 PM 被閲覽數: 20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心灵之音] 音乐专辑《东方美》选听
* 秋 凉 *
    
01 花弦
02 夏雨
03 飞翔之羽
04 涓流鸟语
05 探索心灵
06 日出
07 轮回恋
08 孩童
09 五行
10 探索力量
11 金色池塘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什么是成功的照片                                        云漫

看到楼下的讨论,我把自己以前在别处发的一些感慨贴过来供大家批判。

摄影的核心是什么?是主题而不是主体。 初学者常常混淆了这两者的重大区别。 同样一个主体 --- 一份风景,一个人,一只抽水马桶,一个垃圾场,你可以把它拍的很美或很丑,很阳光或很阴暗,很快乐或很悲伤,很平常或很精彩。关键是你自己观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和你主管想要表达的情绪。

。 在美丽的地方拍到美丽的风景,考验的主要是你的耐心和运气。
。 在平常的事物中看到不平常的精彩,方能显出你的艺术眼光和技术技巧。

“To me, photography is an art of observation. It's about finding something interesting in an ordinary place... I've found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things you see and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way you see them.”
- Elliott Erwitt

It takes a lot of imagination to be a good photographer. You need less imagination to be a painter because you can invent things. But in photography... everything is so ordinary; it takes a lot of looking before you learn to see the ordinary.
- David Bailey

× × ×

一幅成功的照片,要有成功的四个C: 主题(Concept),构图(Composition),色彩和对比 (Color & Contrast),和技术控制 (Camera Control).

Concept: 主题和创意是照片的灵魂,是拿起相机之前甚至看到景物之前我们心中已经有的画面,想法和感情。为什么训练有素的摄影师和平常人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因为摄影师不是被动地去看世界,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在真实世界中寻找心目中理想。

Composition: 构图(包括景深控制)是照片内容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必须在按下快门前就尽可能精确地控制好。后期很难对之再做调整 --- 裁减过多对画质影响太大;在画面上加减元素则已经脱离传统意义上摄影的范围。

Color & Contrast: 色彩和反差直接影响情绪的表达。控制好它们最关键的因素,是等待,选择和控制(如人工布光)适合于主题的光线和天气条件。除此之外,在胶片机上,通过选择合适的胶片以及曝光来叙述色彩,利用传统暗房来调整全局或局部反差以实现心目中艺术创意,同样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胶片不同,数码相机传感器所能记录的只不过是灰度信号,我们只能通过数字后期来把这些原始数据翻译和描述出心目中所需要的色彩和反差。数码革命使得后期处理不光变得非常便利,同时也成为一种必须。由此而言,一个只依赖机身算法直出JPG文件,高呼“此片绝对没有PS”并以此为自豪的摄影者,就如同一个只用波拉片的胶片摄影者。这样的心态所反映的并不一定是他们水平高,而是创作不认真不到位。很难想象亚当斯和韦斯顿会以不用暗房处理为荣。

Camera Control: 熟练使用相机,对焦精确,曝光合适,画面清晰无抖动等,是摄影最起码的要求。对摄影师来说这些应该成为本能。

联想到此起彼伏的数码胶片大战,我们可以问一下,难道数码真的降低了摄影的门槛吗?我看未必。

数码相机不会帮你建立Concept,不会帮助你的Composition。的确,现在相机能帮你对焦测光,可是胶片机同样可以。数码在Color & Contrast方面不能帮你选择漂亮的光线。它唯一能做的事给你提供很大的后期可能。可是任何一个玩过胶片的人都知道,胶片出来漂亮的色彩很容易,因为那基本是胶片厂家和冲洗店的事情。数码后期要调好色彩,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困难。

数码降低的,其实是网上交流的门槛,和按快门的时候人们对成本的心理负担。

 

安大略省的晚秋
来源:Fruitpassion

 

最近几个周末,和多伦多的数位摄友在安省拍摄了很多美丽的秋色.遗憾的是,今天多伦多下起了第一场雪,这意味着,秋天默默地远离了我们......好在我的相机,记录了她凋零前的美丽.

1.Hamilton



2.Webster Trail



3.Terra Cotta



4.Hamilton Trail



5. Webster Falls



6.Terra Cotta



7.Terra Cotta



8.Brampton



9.Brampton


 

俞正声之兄告发被捕

 

 金怠奉命长期潜伏中情局之谜


2008/10/23 



陈之岳

加拿大前特务霍夫曼《内部间谍》一书,揭开金怠奉命长期潜伏中情局之谜。告发金痃怠的俞强声为中国叛逃美国的情报高官,是现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之兄,目前在美隐居,受中情局保护。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下午,三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探员开着一部普利茅斯型(Plymouth)公务轿车,专程到华府附近的亚历山大利亚(Alexanderia)敲金無怠住家的大门。金無怠亲自开门,探员向他表示正在调查一桩机密资料?漏给中国情报单位的事情,他们想请教金無怠几个问题,也许对案情会有帮助。金無怠毫无疑心地邀请三名探员到饭厅坐下来谈,并说很愿意回答问题。

六个小时后,金無怠被逮捕了。联调局指控金氏在中央情报局(CIA)服务三十年期间,偷窃大量情报给北京,伤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是中国潜伏在中情局的间谍。神情虽显惊惶,但态度仍保持镇定的金氏,当场向探员认罪,坦白承认三十年来一直向中国提供情报。金無怠很从容地向探员述说他开始为中共当间谍的往事,他从北平燕京大学开始讲起。

金無怠被捕的消息传开后,震撼美国华人社区和海峡两岸,华文媒体连日大篇幅报道这项新闻。金氏被捕三个月后,却在维珍尼亚州曼纳沙斯(Manassas)监狱自杀身亡,死时六十三岁。金氏是用塑胶袋蒙住头部,再用一条鞋带系紧袋子,窒息而亡。金氏的死亡,使这桩间谍案更加离奇、诡谲。再加上一九八六年九月,中国资深特工俞强声叛逃美国事件曝光,大家马上联想到俞强声投奔美国和联调局破获金案的关系。

二十多年来,北美华人社区和两岸并未忘记金案,网络上亦常出现有关金痃怠与俞强声的捕风捉影之谈,然皆欠缺可信度。曾获加拿大麦基尔(McGill)大学政治学硕士并在加国情报局反间组中国科做过八年特工的作家陶德·霍夫曼(Tod Hoffman)最近推出细心研究和采访的着作,深入探讨金痃怠事件,书名为《内部间谍??金痃怠和中国对中情局的渗透》(The Spy Within:Larry Chin and China's Penetration of the CIA)。这本由美国新罕布什州汉诺瓦(Hanover)市史特福斯(Steerforth)出版社出版的三百零九页着作售价美金二十六元九角五分,可说是有关金案的第一部完整、详尽的英文专书。为本书搜集资料时,曾获得当过美国驻中国大使的中情局老特工李洁明(James Lilley)协助,并曾和参与逮捕金痃怠的联调局探员以及金氏的中情局同事访谈。

金無怠毕业於燕京大学

金無怠於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七日生於北京(二十年代末北伐成功后易名北平,一九四九年再改回北京),一九四零年进入燕京大学,中间辍学多年,为英、美驻华单位做事,一九四七年始毕业於新闻系。金氏向联调局自白说,他的燕大左倾王姓室友介绍他认识一名中共党工,这名党工希望他在美国驻华机关做事,为中共搜集情报,金氏一口答应。一九四八年金氏任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开始他的间谍生涯。网络盛传他在一九四四年被周恩来吸收当间谍,并不正确。

一九五零年五月,金無怠随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迁移香港。一九五一年六月底朝鲜战争(韩战)爆发,金氏被派往韩国协助美军讯问中国战俘。据金氏日后口供,他在韩战期间,常把美军动态和战俘营情况秘密通报中共。一九五二年五月,金氏调至冲绳中情局所辖的对外广播情报处担任语言专家,直至一九六零年十二月。一九六一年一月,金氏移往对外广播情报处加州圣罗莎(Santa Rosa)办事处;一九六五年一月归化为美国公民。五年后圣罗莎办事处关闭,金氏向纽约联合国总部申请工作,因健康关系未获录取。但设在维珍尼亚州罗斯林(Rosslyn)的对外广播情报处总部仍聘他上班。一九七零年,金氏获提升为中情局译员兼分析员的职位,可以接触到最机密情报。一九八一年七月一日,金氏自中情局退休,获副局长尹曼(Bob Inman)颁发奖章。事实上,金氏在中情局近三十年,考绩极好,屡获表扬。

一九八二年十月,联调局突接获中情局紧急密码电报,中情局说有一名中国间谍渗透该局,但一直查不出什麽人,希望联调局介入调查。据事后得知,告知中情局有中国间谍埋伏的人,就是中国国家安全部外事局局长俞强声,俞氏又名俞真三(Yu Zhensan),《内部间谍》这本书即以Yu Zhensan称呼俞强声。俞强声是现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之兄,出身名门,他父亲俞启威,又名黄敬,曾介绍江青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她的情人。俞启威是浙江绍兴人,亦为前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堂侄。俞启威后与史学家范文澜之妹范瑾结婚,育有俞强声和俞正声二子。俞大维的孙子亦按照俞家「大、启、声、振、家、邦」辈份排列,取名为俞祖声。俞启威曾任天津市长、一机部长,五十年代末病死。

俞强声是康生乾儿子

俞强声毕业於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共特务头子康生的乾儿子,经康生推荐进入特工机构。尼克逊总统於一九七二年二月访华之后,美国开始在北京设立联络处,李洁明於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期间,出任中情局派驻北京联络处的首任代表。《内部间谍》一书明确地说,俞强声是被联络处的中情局特工所吸收,显然是指李洁明的继任者。至於李氏本人是否涉及「策反」,《内部间谍》并未明讲。霍夫曼认为俞强声很可能是在一九八一年被中情局收买。

以俞强声在国安部的地位与职权而言,并没有资格获悉金痃怠的任务,但在中情局的指示下,俞强声很积极地找线索,中情局并为俞氏取了一个代号,叫「飞机人」(Planesman)。俞强声发现国安部_?漱_姓女特工掌管该部在北美地区活动的资料,他开始每天注视王女的行动和她所处理的资料。终於有一天在王女的桌上看到了潜伏中情局的间谍(即金痃怠)将在特定的时间到香港及澳门的行程,以及下榻的旅馆名字。俞氏立即通知中情局驻北京的特工。金痃怠身份从此曝光。

俞强声亦曾在揭露金痃怠之前,发掘到一名纽约唐人街天主教堂的神父,其实是中共特工。这名叫马克张(Mark Cheung)的人,是个假神父,被俞强声向中情局告发之前已离美赴香港,再返回大陆结婚生子。一九八六年,俞强声向操控他的中情局特工(handler)透露,他想去美国,不愿在大陆待下去,中情局特工表示欢迎。俞氏利用休假机会到香港,停留一晚,第二天即由中情局安排到美国。一九八六年九月一日,法新社独家报道俞强声叛逃美国,并称他是中共「老革命家之子」。同年九月五日,《洛杉矶时报》引述一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说,俞强声即是揪出金痃怠的人。一九九零年三月十七日,李洁明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说,金痃怠的被捕,「乃是中情局渗透中国国安部的一次精采表现」。

比俞正声大几岁的俞强声(俞正声生於一九四五年,俞强声生年未详),在中情局保护下隐名埋姓,从此「消失」。中国大陆网络两三年前开始盛传俞氏已遭中共特工毒死,又说被中共特工追到南美洲海中溺毙。这些说法也许是中国大陆爱国网民不齿俞氏行径所编造出来的天方夜谭。俞强声和向中情局告发台湾秘密发展核武的张宪义,都是中情局最得意的策反杰作。

金痃怠为中共提供大量情报,但有不少人认为这些「情报」并非特别机密,而是经过过滤的资料。金氏接受侦讯时,坚认自己并没错,他说他爱美国也爱中国,并称他向中国提供情报,对中美两国都有好处。金氏一再向联调局和法庭表示,毛泽东是在看到他提供的情报后,才放心与美国接触。参与逮捕金氏的联调局探员莫尔(Paul Moore)亦承认:「事实上,金痃怠对美国是做了一些好事。」

联调局说,金無怠三十多年来从中国方面获得了不少好处,并得到了百万美元以上的奖金。金氏常到香港、澳门、多伦多、北京和温哥华等地交付情报,以香港最多。中共亦多半把钱存放於香港某银行,帐户则用别名。金氏好赌,是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常客,每次输赢很大;金氏亦善於投资房地产,在华府一带拥有不少房子和公寓

中方否认与金之关系

金無怠与元配仇女士(Doris Chiu)生了三个孩子(现皆已中年,都住在美国),一九五九年离婚;后娶周瑾予(Cathy Chou Chin),金与周是在冲绳从事广播工作时认识,周是播音员。周瑾予一九九八年曾出版《我的丈夫金痃怠之死》(台湾东皇出版),为其夫伸冤。周女士认为金痃怠的「自杀」,疑点甚多;金無怠曾要求她到北京面见邓小平,提出美中交换条件,让他回到中国的建议,但中共否认与金氏有任何关系,周女士极为不满。其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李肇星曾公开表示:「我们同那个人没有关系,美国方面的指控毫无道理。」金無怠死后,移居旧金山的周瑾予曾向报人陆铿表示,她完全不知道丈夫从事间谍行径。她说:「我不知道是他行迹高明,还是我麻木不仁。我们结婚这麽多年,很奇怪,不知道他在做些什麽。」

美中关系像大海,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涛汹涌,金痃怠和俞强声都是被时代巨浪所冲走的悲剧人物。■

亚洲周刊

 

《我的丈夫金無怠之死》
 
 
凌鋒

    金無怠與俞強聲的事早不是新聞,怎麼亞洲周刊把它寫成了無痃台?其妻寫的中文書名是《我的丈夫金無怠之死》,請看凌鋒一篇舊

《我的丈夫金無怠之死》1999.4.22


     凌鋒 (博讯 boxun.com)

    中共間諜案疑雲籠罩美國。經朋友的提點,買了本《我的丈夫金無怠之死》,以進一步瞭解85、86年間的「風雲間諜」金無怠的詳細情況。對溫故知新或有裨益。

    金無怠案發時我在香港的《信報》《人在香港》專欄裡寫過兩篇評論。一篇是發表在86年2月15日的《金無怠花心愛國》。一篇是他去世後在2月26日發表的《金無怠之死》。現在看了金無怠夫人周謹予女士這本書,除了了解更多的情況外,我的觀點基本上仍然不變,原來的一些疑雲也沒打消。

    關於《金無怠花心愛國》,我指的是他歸化了美籍,自稱是「愛國的美國人」。這個愛國要一心一意。但我不知道他愛的是美國還是中國。「中國政府當然歡迎金無怠的愛國精神(雖然也要付出酬金作為『愛國』代價),但美國政府自然不能容忍他這種『愛國』、實際上是『賣國』的精神。」我也表示,「中國在宣傳愛國觀念時,應該慎重,不要『越界』;同樣,作為一個炎黃子孫,如果選擇了非中國的其它國籍,則其所愛的國,應該是他入籍的國家。」在後一篇文章,我主要對他的自殺表示懷疑內有隱情。當時中國怕影響中美關係而不認帳。看了周謹予這本書後,她的懷疑我也頗有同感。書中固然交代了蒙頭膠袋的來歷,但監獄裡可以留下球鞋的長鞋帶仍然使人疑惑。而悶在膠袋裡致死卻面容平和,沒有那種呼吸困難和掙扎的跡象,也是個疑點。

    不過從這本書裡,我主要是想看一下作為一個間諜的「兩面人」生活,居然在20多年中可以瞞著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可謂「反革命兩面派」了。而以他充當中共間諜的角色,卻在後來娶了個在韓戰中擔任瓦解中共軍心的廣播員的「國民黨反動派」。以5、60年代海峽兩岸那種「漢賊不兩立」的心態,也是難以理解的。不過這個謎除了金無怠本人之外,沒有人會真正清楚。

    金無怠在和周謹予的婚姻生活中,也有多次不忠的表現,原因不明。其中有一次在他要出去會情婦被周阻止時竟企圖駕車撞倒她。幸好被鄰居看見而制止。雙方也因而差點離婚。一方面也許是他把這場婚姻當作政治婚姻,沒有感情基礎;而另一方面也表露作為間諜的冷酷心態,根本不把人命看成一回事。這也是最使人心寒的一件事。這也說明他不僅在政治上是兩面派,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要扮兩面派的角色。

    對金無怠的這些「兩面派」的表現,在案發後周都能「既往不究」,為他奔走,勞民傷財,大約是「一夜夫妻百日恩」的癡情或「婦人之仁」的心態吧。金在獄中時兩人魚雁往還頻頻,金也大有悔過的表現。但如果金的確是蓄謀已久的自殺,而在事前毫無跡象,也不對妻子和家人有絲毫的交代,更可見此人的深不可測和對人性的冷漠。這也是充當間諜所必備的條件了。

    在被捕後,金無怠也始終沒有交代他向中共具體提供了些甚麼情報,只承認他對尼克遜訪問北京和中美建交有功。天曉得30多年的間諜生涯就做這件事?因為他在韓戰期間就為中共提供過情報,在60年代也多次去香港接頭並領取報酬。這當然是無法使人相信的。不過,他能堅拒不交代,雖然當局也沒有施以酷刑,也還表現了他對殘暴不仁的共產黨政權的「忠貞不貳」。因此,雖然北京當局當時沒有認他是自己人,但後來在內部還是追認他作「烈士」,也以此挽回因為金無怠之死而受到影響的軍心。

    最近涉及政治獻金案的鍾育翰也交代他是在香港和從事軍事情報工作的姬勝德見面並領取30萬美元的。可見香港一直是中共間諜活動的中心。而在金無怠案件發生後,中共卻出來否認說「我們同那個人沒有關係,美國方面的指控毫無根據」的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是現任駐美大使李肇星。現在就是由朱鎔基和江澤民否認從事在美國盜竊軍事機密的活動,除了刻意拍中共馬屁的人,又有誰相信?

    為本書寫序的有好幾個人,其中兩個是陸鏗和羅孚,都和間諜有多少關係。陸鏗的夫人崔蓉芝的前夫是據稱是中、美、台三方線人的江南,後來在三藩市遭到殺身之禍。而作為中共老黨員的羅孚被中共騙回廣州逮捕,控以美國間諜罪判10年徒刑。後來大概發覺是冤案而在1年後放出軟禁,現居三藩市。這都是83年左右的事了。2、3年後才有金無怠的事。事隔10幾年,美國又是諜影幢幢。看來這是永遠的故事了。 /博讯

 

葉永烈為毛澤東拍“內片” 誤打誤撞入行捧百花獎


2008/10/22 


光明網 


  在紀念毛澤東一百一十周年誕辰時,我從報上讀到記者采訪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的報道:

  1975年,她接到了一個任務:要為毛澤東主席錄制一批京劇唱腔。用二胡來演奏京劇唱腔,既要展現京劇演唱的韻味,又要保持二胡自身的特點,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閔惠芬曾在不同的文藝團體工作過,又具有相當高的二胡演奏功力,再加上當時年紀輕,于是,她決定全力以赴攻克這個難關。 為了掌握京劇聲腔的特性,那段時間,閔惠芬在京、滬兩地到處求教京劇名家,不但自己學唱,還仔細揣摩不同流派的區別。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長的時間里,她跨進了京劇的大門,并且用二胡錄制了一大批京劇唱腔。……不久前,她在新華網的一篇《毛澤東遺物故事》中得知,毛澤東主席生前收藏著許多唱片和錄音磁帶,文中寫道“在眾多樂曲中,毛澤東更喜歡閔惠芬演奏的二胡曲。他生前特別喜歡聽閔惠芬獨奏的《逍遙津》、《斬黃袍》、《臥龍吊孝》、《連營寨》、《哭靈牌》等名曲。”她讀后不禁淚水盈眶。

  我在遇上閔惠芬的時候,也不由得跟她聊起當年拍攝京劇唱腔“內片”的情形。



  如今,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內片”是怎么回事。那是二十八年前,我奉命為毛澤東拍攝“內片”……

  1976年5月初,根據來自北京的指示,上海成立“內片”攝制組。我突然被任命為上海“內片”攝制組導演。

  這一任命,不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而且使我的同事們都驚訝萬分。因為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文藝黑線干將”、“大毒草作者”,遭到抄家,在“五七干校”度過三年,然后則去“深挖洞”──挖防空洞及做煤渣磚。這樣的“臭老九”,怎么可能去拍攝“內片”呢?

 在當時,所謂“內片”,也就是保密性極高的影片。進入“內片”攝制組的每一個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

  接受任命之際,我理所當然提出自己的疑問。經過解釋,這才明白,這一“內片”是“中央直接交辦”的,必須限時限刻完成。這些“內片”,并不是關于原子彈、導彈、衛星之類的保密片,而是專為“中央首長”拍攝的娛樂性影片──代號為“文集內片”。

  當時,對這一“內片”的要求是質量高,速度快,限時限刻完成。在任務下達之后,必須在半個月以至一星期完成影片──這在當時簡直是不可想像的速度!



  上海一共成立兩個“文集內片”組。我所負責的這個組五十多工作人員,趕拍《馴獸》以及京劇唱腔音樂。另一個組則拍攝京劇“舊戲”──才子佳人戲。這在當時簡直是不可理解的事!

  在毛澤東去世之后,這些“文集內片”的拍攝也就急剎車。

  后來才知道,這些專供病重的毛澤東觀看用,在北京與上海兩地各成立“文集內片”組。由于影片是專供毛澤東觀看的,所以在毛澤東去世后,便中止了這一拍攝。

  后來才知道,我作為“臭老九”,突然被起用,其原因是:為了確保如期完成“中央直接交辦”的“文集內片”,必須挑選“手腳快”的導演。在諸導演之中,選中了我──因為我在同行之中向來有著“快手”之譽,不僅劇本寫得快,拍攝影片也快。

  我明白,在廠里,我能夠被任命為“內片組”導演,表明在廠領導眼中,我已經是“強盜”了。

  所謂“強盜”,亦即“強導”的諧音。在電影廠,習慣于把最拔尖的導演稱為“強盜”──“強有力的導演”。

  于是,在毛澤東病重的那些日子里,我變成了“忙人”,兼編導于一身──自己寫劇本,自己導演。從1976年5月接受任務,到9月9日毛澤東去世,短短四個多月中,完成了九部影片。

由于“文集內片”的拍攝,處于極端祕密之中,關于其中內幕,我只在1992年第二期的《炎黃春秋》雜志上,見到齊英才的一篇回憶文章:《“文化大革命”中祕密拍攝傳統戲始末》。齊英才原是著名京劇演員,當時擔任上海內片組總負責人。

  他回憶道:

  1975年深秋,天氣特別地陰冷。一天上午,當時上海市文化局負責人孟波同志突然來到我家,很神祕地對我說:“老齊,咱們倆有些事要馬上去北京。”他這沒來由的話,把我弄得如墜云霧,不著邊際。那時,我剛被宣布解放,雖然說是讓我和陸漢文、胡冠時等同志負責上海京劇團(即現在的上海京劇院)黨委工作,但我是心有余悸,處處小心,大事小事都請示,生怕再被靠邊批斗。出于謹慎,我問:“是什么事情?”孟波不露聲色地說:“到了北京就知道了。”他祕而不宣。我更加要刨根問底:“你不說清楚,我就不去!”他犯了急:“瞎,你這個人真死心眼,告訴你,是搞傳統戲的事。”一聽說是搞傳統戲,我這腦袋轟的一下就像炸開了。這八九年來,為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傳統戲,我吃的苦頭還少嗎?現在是什么時候,八個樣板戲唯恐大樹特樹還不夠,搞傳統戲,豈不是黑線回潮,復辟倒退嗎?這可是拿政治生命開玩笑呀!我急忙搖頭說:“這個事情我不能去,打死我也不去。”孟波見我如此頂真,便朝我面前湊了湊,輕聲說:“你放心,這是中央最高領導要看,不會有問題。”他特別強調“最高領導”,使我感到有了几分安全感,于是便點了點頭。孟波見我同意,便交代了第二天去北京的事宜,留下機票后告辭了。



  ……

  登上飛機,孟波和我相鄰,待飛機升空,他瞧瞧前后左右,對著我的耳朵悄悄地說:“是毛主席要看,因為你熟悉京劇,所以非你莫屬。”我這才恍然大悟。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也只有他老人家能作出這樣的決定。

  ……

  主席指示要搞傳統劇目的錄音、錄相、拍電影。這個決定使江青等感到為難,頂著不辦,主席那里交代不過去﹔辦,等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否定了這十几年來的所作所為。所以江青几次找于會泳等商量對策,結果是打出“給中央負責同志作調查研究”、“給今后文藝革命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留下寶貴資料”的旗號,來掩蓋他們的空虛,并且盡可能縮小范圍、對象、嚴加保密。

  ……

  按照文化部于會泳“對外要嚴加保密”的指示,上海拍攝地點選在泰興路文藝俱樂部(也叫麗都花園,即現在的上海市政協)。這是一座花園式的別墅庭院,門口有大鐵門,院子里很寬敞,有游泳池、辦公樓、會議廳、放映廳等,大門一關,即與外界隔絕,確是一個理想的拍攝點。按照拍攝計划,各路人員很快進入拍攝點,成立由我擔任組長、上海電影制片廠副廠長齊聞韶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參加拍攝的人員都按照樣板團的伙食標准,免費供應中、晚兩餐,菜肴不錯,這在“三十六元萬歲”的年代,還是頗為實惠的。

  ……

 片子送審通過后,只准印四個拷貝,一個送中央,一個送國務院文化部,一個送釣魚台,一個送中央電影局資料庫。這種種的神祕色彩像是一道無形的鞭子,催促著我們日夜加班,不停地趕拍,不到半年,就完成了二十余部戲的攝制。這種速度現在看來確實驚人。

  “文集內片”的攝制,隨著毛澤東在1976年9月9日去世而嘎然停止。

  在毛澤東去世之后,我除了把已經拍攝的內片完成收尾工作之后,又奉命寫攝制小結。



  我在1976年9月22日寫出攝制小結初稿,9月26日改出二稿。

  在我改定這份小結,過完國慶節休假,便從北京傳來振奮人心的喜訊:粉碎“四人幫”!

  從此,我這個“臭老九”走上新的電影創作之路,并在1980年捧得第三屆電影“百花獎”的獎杯……(葉永烈)

 
 
 
[心灵之音] 音乐专辑《东方美》选听
* 秋 凉 *
    
01 花弦
02 夏雨
03 飞翔之羽
04 涓流鸟语
05 探索心灵
06 日出
07 轮回恋
08 孩童
09 五行
10 探索力量
11 金色池塘
 
江青當年才貌出眾引起毛澤東注意
 
並乘虛而入(組圖)

 

那時江青長得還是比較出眾,頭發烏黑濃密,系一根發帶,發帶前蓬松著一抹留海,發帶後面,曾經留過辮子,曾經讓頭發像瀑布一樣披掛到肩際,眉毛彎彎的,眼楮大而有神,鼻子挺秀,嘴巴稍稍有些大,但是抿緊了嘴唇的時候還是別有一番動人之處。

據當年在延安,現任“民革上海市委顧問”的翟林椿先生回憶,1938年8月13日紀念“八‧一三”抗日一周年(據本文作者查考,似應是1938年7月7日紀念“七‧七”抗戰一周年),在延安鐘樓東邊,原“撫衙門”舊址,舉行大會。上午是毛澤東作報告,下午文藝演出。翟林椿先生記得,話劇主演者是丁里。翟林椿回憶︰“壓軸戲是江青主演的京劇《打漁殺家》。縱然我當年很少看過京劇而入迷姑甦評彈,但江青扮演的桂英一角,不論唱白、身段、台風、神韻都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毛主席和其他首長觀看了這場精彩紛呈的演出。演出結束,江青率先和眾多演員擁到台口,向熱烈鼓掌的首長和廣大觀眾致謝。爾後,她便款款步入後台一間點有汽燈的殘破空屋(臨時化妝室)去卸裝。”




江青



毛澤東與江青

翟林椿記得他目擊的一幕︰“毛澤東等首長步入臨時化妝間,慰問演員。這時,我奉命提著鐵皮水壺,為首長倒開水,所以也進入那臨時化妝間。”他見到江青上前跟毛澤東握手,然後很親切地談著......翟林椿所目擊的,是不是江青第一次跟毛澤東見面,不得而知。不論是看京劇《打漁殺家》,還是看話劇《被糟踏了的人》或是《鎖在櫃子里》,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第一,那時江青在延安相當活躍,主演過京劇、話劇;第二,毛澤東向來對戲劇很有興趣,他看過江青演出的戲劇。還有人說,是江青听毛澤東的報告,故作認真,引起毛澤東的注意。

據李維漢回憶,中共中央黨校確實請過毛澤東講哲學。李維漢的校長任期是1937年5月至1938年4月,而江青是在1937年11月入校,正是在李維漢校長任期之內。類似的傳說,說是毛澤東去“魯藝”講話,江青“特別坐前面,使毛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打扮得漂漂亮亮”。雖說江青後來從中央黨校調往“魯藝”,但從時間上看,似乎應是在中央黨校听毛澤東報告。江青把自己的一張照片送給了毛澤東。這張照片在毛澤東的筆記本里,夾了很長一段時間......就在江青進入延安的時候,毛澤東的第二個妻子賀子珍離開延安前往西安。海外有不少書籍、文章把賀子珍的出走,說成是江青插足毛澤東家庭,甚至繪聲繪色描述賀子珍如何在延安窯洞里跟江青吵架。其實,賀子珍去西安,跟江青倒是並不相干。江青這一輩子恐怕未曾跟賀子珍見過面,她跟賀子珍“在延安窯洞里吵架”純屬子虛烏有的傳說。不過,賀子珍的走,恰恰給江青提供了乘虛而入的絕好機會!歷史竟會這樣的湊巧︰不早不晚,就在賀子珍離開延安的時候,江青進入延安!

據徐明清回憶,江青跟毛澤東戀愛的消息,在延安傳得很快。不久,組織上再度找徐明清了解江青的歷史情況。這一回,著重了解的不是江青的黨籍問題,而是江青在上海的各方面的情況。徐明清明白,這是為了江青和毛澤東的婚事,組織上第二次對江青進行審查。徐明清所談的,跟她原先為江青所寫的證明材料差不多,但是她提到了江青在上海時生活上的那些浪漫事。組織上除了向徐明清了解之外,也向來自白區的其他人作了調查。毛澤東會看中江青,許多人感到不可理解。筆者看來,當年毛澤東的警衛員李銀橋的一席言,倒是比較客觀的︰那時的延安,生活環境異常艱苦,斗爭形勢也很嚴峻,到了延安受不了又離開延安的不乏其人。江青在這個時候來到延安,堅持下來了,還是應該肯定的。當然,投奔革命的不等于堅強的革命者,毛澤東曾多次指著江青鼻子訓斥,你就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你是改不了的剝削階級作風。這兩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也耐人尋味。我想江青如果沒有積極投奔革命,毛澤東不會說這兩句話;江青如果是成熟的優秀革命者,毛澤東也不會說這兩句話。敬仰愛慕毛澤東的女青年不少,以毛澤東的情況,不可能選一個各方面都糟糕,如某些文章說的那樣一無是處的女人作妻子。

那時江青長得還是比較出眾,頭發烏黑濃密,系一根發帶,發帶前蓬松著一抹留海,發帶後面,曾經留過辮子,曾經讓頭發像瀑布一樣披掛到肩際,眉毛彎彎的,眼楮大而有神,鼻子挺秀,嘴巴稍稍有些大,但是抿緊了嘴唇的時候還是別有一番動人之處。她會唱戲,現在不少文章說她是三流演員。但在延安,在陝北,我們那時把她當明星看待。她唱戲唱得好,她表演的《打漁殺家》,中央首長很喜歡,毛澤東也喜歡。她字寫得好,也能寫文章,特別是楷書寫得好。江青喜歡騎烈馬,馴烈馬,越凶越愛騎。江青不愛打槍,愛打撲克,織毛線,她織毛衣織得很好,能織出各種花樣,會剪裁衣服,自己動手做,做得很漂亮。

那時,她比較能接近群眾,給工作人員剪頭發,講點文化科學知識,教教針線活等。行軍路上能搞點小鼓勵,有時還給大家出謎語。有個謎語如今我還記得清︰“日行千里不出房,有文有武有君王,親生兒子不同姓,恩愛夫妻不同床。”謎底是“唱戲”。江青喜歡打扮,也會打扮。轉戰陝北期間,她不再長發披肩,梳成兩條辮子,在腦後蠱成一個髻,在女同志中,她總是顯得比較出眾,女青年喜歡叫她幫助梳妝,她也樂于幫助別的女孩子,畢竟是一種榮譽。

她在冬天穿軍裝時候多一些。有時也穿藍色棉衣,剪裁合體,總要顯出身段才行。夏天喜歡穿翻領列寧裝,帶卡腰。她滿意自己的皮膚白晰,腰肢苗條,她樂意暴露自己的優點。江青在表現她的種種優點之處的同時,也不斷的暴露出她品質和性格上的缺點和弱點,她的驕傲,她的愛出風頭,她的頑強表現自我,總想高居人之上的欲望,她從來不會替別人想一想的極端個人主義......李銀橋跟江青有過長期的接觸,他對她的觀察,評價,是比較中肯的。筆者在訪問徐明清時,她也說︰“人是會變的。江青也有一個演變的過程。最初,她在俞啟威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走過一段革命的道路。她到上海以後,在晨更工學團里工作,表現也還是可以的。但是,她後來進入上海戲劇界、電影界,明顯地表現出爭名奪利,愛出風頭,生活作風亂七八糟,等等。......後來,隨著地位的變化,她越走越遠,以至篡黨奪權,成了‘四人幫'的頭子,成了反革命集團的頭子,成了歷史的罪人。”

1938年4月10日,當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成立之後,江青調到那里,擔任戲劇系指導員,該系負責人為張庚,助理員黃乃一,編劇王震之,教員鐘敬之、左明、崔嵬。

1938年8月,江青得到重要的調令,即調她到軍委辦公室當秘書,實際上也就是到毛澤東身邊工作——對于江青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時,江青進入延安正好一年。(葉永烈)

 

江泽民前上司狂呼:要为四人帮平反

2008/10/23 

明报   

中国改革开放从第一天起就争议不断,而最激进反对者之一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老上司马宾。江泽民2001年提出「三个代表」理论后,马宾发起连署反对。马宾自称与邓小平、江泽民私人关係不错,但并不影响他对这两人的批判。对马宾来说,开放改革就是「私有化、腐败化、西化、分化」。

  在北京万寿路附某部长楼一间大房子里,95岁的马宾在两个保母搀扶下出来接受本报记者访问。2000多呎的大厅未经装修显得简陋,屋内全是陈旧和凌乱的政治书,虽曾官至正部级,马宾晚年依旧是两袖清风。
  
95岁的马宾虽是文革受害者,却是铁杆毛派,呼吁为「四人帮」平反。

  三中全会背叛毛泽东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路线,但马宾指出,就是这个会议「背叛了毛主席路线,必须翻案」。

  马宾在文革中也曾被批判甚至坐牢。他回忆说,1970年代邓小平第一次被打倒后恢复工作,到辽宁鞍山市视察,接见市委领导时点名要见马宾,市领导紧急派车由渖阳看守所把他接回鞍山。马宾和邓小平两人见面后一起吃晚饭,席间邓夫人卓林对马宾说﹕「邓小平刚出来,生产也不懂,要靠你们了……」饭后鞍山方面又把马宾送回渖阳看守所。

  马宾声言﹕「经过分析研究,悟出邓小平确是资产阶级政客、死不悔改走资派、招摇撞骗走资派,第一次文化大革命批邓,第二次文化大革命还要批邓!」马宾坚持﹕「只有发动第二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才能救中国」。

  邓小平是「死不悔改走资派」

  马宾认为﹕「改革不是什么都改、开放不是什么都开」。他指摘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层「开放无边、改革无底」。

  马宾说:「今天中国,已走到文革要解决而没能彻底解决、终于发生资本主义复辟这一步了。」马宾认为,不断深入进行「文革」能解决中国的官场腐败现象。因此,在他要求平反翻案的名单中,就包括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这些「四人帮」成员。

  马宾与江泽民也是老相识,当年江泽民是其部下。马宾在改革开放初期曾任国家进出口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属正部级官员。当时,江泽民是委员会的电子局局长,但马宾对江泽民的揭露批判也是毫不留情。

  2001年,马宾连同中共内一批左派联名上书中央,严词批判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允许资本家入党,「改变党的性质」,违背党章、党纪,要求江泽民「自我批评」。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红色间谍阎宝航 曾是宋美龄身边红人/林子祥公園孤身吃盒飯/ 《三國》陳好貂蟬起舞/故乡的原风景
  • 秋色赋/云雀飞翔 /唐伯虎身世坎坷/宋代多“單身貴族”/五千年前古代金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