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杜甫诗意册/杜月笙解救陶希聖家人逃出上海媲美驚險大片
發佈時間: 10/25/2008 2:03:32 AM 被閲覽數: 11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

层林尽染,枫叶片片
田野金黄,微风阵阵;
时间老人
总爱在悄然之间
用特有的方式
把值得怀念的时刻
带给大地带给人们;
..
还是那秋日里的蓝天白云
挥洒释然
让往日和将来充满希望;
..
还是那秋日里的山涧流水
清澈甜润
让小草和花朵朴素芬芳;
..
还是那秋日里的枫叶片片
宁静飘逸
让思绪和感怀此起彼伏;
..
还是那秋日的金黄田野
含蓄温柔
让歌声和旋律驻守心间’
..
枫叶含情,田野微笑
硕果金黄,心在吟唱

----- by 青蛙 -----



专辑曲目:

01 Water's Edge
02 Star Island
03 Twin Lights
04 Moonlight on the Sea
05 Seascape (Piano)
06 Watch Hill
07 The Carousel
08 August
09 Forever Will Follow
10 Nubble Light
11 Looking Seaward
12 For You Alone
13 Cape May
14 Point Reyes

来自lili~的问候
10/23/2008

 







































































































































































































 
 

杜月笙解救陶希聖家人逃出上海

媲美驚險大片


2008/10/24 


文史博覽


編者按:陶希聖(1899-1988),湖北黃岡人,抗戰時期先是汪精衛親信,后為蔣介石“文膽”,曾一度為蔣經國授課解惑,文史法經集于一身,在學朮風云與政治漩渦中浮沉一生。

1939年至1940年期間,曾經是汪精衛陣營中積極親日的高宗武和陶希聖,在汪日談判過程中,認清了日本侵略者滅亡中國的野心,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叛逃”到香港,并將日本妄圖滅亡中國的條約公之于眾,這就是抗戰時期促使所有中國人空前團結抗日的“高陶事件”。本文作者沈寧是陶希聖的外孫,他在文章中描述了家人的那段出逃經歷。

杜月笙策划我家逃離上海灘

文/沈寧

關于我的外祖父陶希聖和高宗武參與汪精衛集團,在上海與日本人舉行和談,卻又冒死逃脫,潛往香港向外界公布日汪密約之事件,史稱“高陶事件”。外祖父出走之后,上海76號對外祖母和母親姐弟几人的監視,就更加嚴密。

所謂76號,是指當時的駐滬日軍特務機關,因為設在極斯菲爾路76號,故成代指。這里院落廣闊,除日本特務機關以外,院后一棟小樓,還駐扎日本憲兵隊。外左右兩幢樓房,則由丁默邨、李士群的l00多名日偽武裝特務居住。

外祖父逃出上海,到達香港之后,外祖母就開始謀划如何帶領兒女也偷渡到港。

那些天,只要外祖母家有人出門,76號的特務一定會緊跟著。母親和舅舅們每天上學,都是76號派的司機,開車從家門送到校門,又從校門接到家門。家門外面的巷子里,也有許多便衣特務,日夜巡邏,跟蹤外出。外祖母決定要設法脫逃后,那天帶了母親,先去買菜,又去買肥皂。走到一個電車站邊,母親忽然轉身跑起來,鑽進旁邊一條小巷子。身后76號的特務一陣忙亂,指手畫腳,分成兩組,一組追趕母親,一組跟蹤外祖母。趁他們忙亂,外祖母便在人群里擠上一輛電車,擺脫掉76號的特務,到郵電局取出存的錢。母親跑了一陣之后,悠閑地進一家電影院,看電影去了。

又過一天,母親故意穿上一件鮮亮的黃色大衣,陪外祖母到附近的百貨公司,上下5層樓,故意跑來跑去。店里人很多,擠擠撞撞,76號的特務緊盯著母親那件黃色大衣不放,跟了兩個鐘頭之后,發現只跟了母親一個人,外祖母早已不知去向。擺脫76號的特務以后,外祖母趕到十六鋪碼頭,買好几日后離滬的船票。

眼看就到了偷渡的日子,母親心里越來越不安。外祖母、母親和舅舅們,白天若無其事,東逛西蕩。母親每天蕩馬路逛商店,什么都不買,只是逛,然后去看電影。母親后來告訴我,當時她覺得,只有在電影院里,才不會讓人看出她有多么緊張。大舅和三舅兩個,每天跑無線電商店買零件裝收音機。四舅和五舅兩個年小,跟著外祖母在家里轉。

到了晚上,外祖母把窗帘遮起,大大小小就開始忙,各自收拾東西,把要帶的綁起來,看看太多太大,又拆開再挑揀,綁小些。外祖母說,這次是逃命,比以前的逃難更危險,所以連被子也不帶,隨身東西越少越好。到危急時刻,也許要從船上跳水,什么都可以不要,只管跳海。

五天過去,几個人的東西都收好了,按買好的船票,准備1月13號一早動身。

1月l2號,沒有人出門,都在家里。中午時候,愚園路忽然打來一個電話,通知外祖母立刻把家搬到愚園路去。愚園路是汪精衛集團首腦人物居住的巷子,內外都有日本軍警看守。愚園路并且通知,76號已經派出人和車,馬上就到環龍路來。

外祖母心急萬分,她曉得,如果一家人搬進了愚園路,那就絕對再無辦法擺脫日、汪的控制,再也沒有機會逃離上海了。急中生智,外祖母突然間抓起電話,直接打到汪精衛公館,找汪夫人陳璧君講話。說想見她一面,向他們討命,把兒女送出虎口。

陳璧君接了電話,外祖母說:我有事要找你商量。

陳璧君說:現在就來。外祖母說:我要帶大女兒一道來。陳璧君說:可以。于是外祖母帶著母親,坐了76號的車,到愚園路汪公館去。

見到陳璧君,外祖母便提出,自己可以帶了兒女到香港去,勸說外祖父重返

上海。陳璧君便將汪精衛從樓上叫下來,商量此事。

汪精衛聽了外祖母的提議,沒有立刻表示反對。外祖母便又說:勸說希聖回來之前,有几件事要說明白。汪精衛忙問:只要他回來,什么條件我都可以答應。

外祖母說:他提過,他與別人爭執得厲害,不愿住愚園路。汪精衛立刻說:可以,只要他回上海,就住在你們自己公館里,或者另外找一個住宅都可以。外祖母說:今天我接到76號電話,他們派了人,要把我們搬到愚園路。汪精衛說:陶先生要回來了,還住環龍路公館,不搬家。外祖母說:希聖聽說76號要殺他,殺了以后再開追悼會。汪精衛先生馬上大聲說:沒有的事,他們不敢。你們如果不相信,我派我自己的親信衛隊保護希聖兄。外祖母最后說:還有一條,他說過他不要簽字。聽見這話,汪精衛有些作難,陳璧君則說:只要陶先生回來上海,其他一切都可以再商量。這時候副官走進來,遞給汪精衛一封信。汪精衛站著,打開信看,不過兩三秒鐘讀完,臉色大變,告訴外祖母說,那是外祖父從香港發來的電報,要求他保護他家人的安全,否則他只有走極端,公開講話。說出上海的事情,是日、汪最覺恐懼的情況。

外祖母見機就說:如果這樣,事不宜遲,我最好馬上去香港,勸他回來。若是遲了几日,他一句話講出去,收不回來,那時我去也無用了。

汪精衛接口說:好,我派你馬上出發,去香港。你到香港以后,一個星期之內,給我個准信。說著,汪精衛還批給外祖母1000大洋,作為路費。但是外祖母只能帶兩個小的舅舅同行,母親和大舅、三舅須留在上海,不能去香港。也就是說,扣為人質了。

這樣的結果,母親和兩個舅舅當然很傷心,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外祖母對兒女們講:她先帶四舅、五舅兩個去香港,找到外祖父之后,再想辦法救出母親和兩個舅舅。

第二天一早,愚園路派了兩輛汽車,送外祖母一家到十六鋪碼頭。母親站在碼頭上,眼看外祖母的船離去,把他們姐弟三個留在上海灘。那年母親不到l8歲,大舅l4歲,三舅9歲。

等待是萬分漫長的,母親和舅舅們每天如常上學,但沒一人的心思在讀書上。盼到第五天,汪公館派人送來口信:外祖母已有電報發到愚園路,他們母子三人安抵香港,見到外祖父,外祖父已同意盡快回上海。

事實上,這一切都是杜月笙在運籌,做緩兵之計。外祖父聽說三個兒女被扣留在上海之后,立刻找到杜月笙求救。為了援救母親和兩個舅舅,杜月笙從香港親飛重慶,直接同蔣介石面商。

從最近才解密的蔣介石日記和高宗武回憶錄中獲知,當時有人要求蔣介石下令香港立刻公布日汪密約,可蔣介石將那密約壓下,說先把陶先生三個孩子救出上海,然后再公布。于是杜月笙回到香港,布置留在上海進行地下抗日活動的萬墨林(杜月笙的姑表弟、門生,被稱作“杜門第一紅人”)直接安排和主持。萬墨林接受任務之后,親自乘車在母親所居住的環龍路附近勘察了好几天,細密地制定了援救母親姐弟三人,偷渡出上海的計划。

萬墨林派出几輛推土車到環龍路來,好像准備開工修馬路。同時,萬墨林從內線打探清楚,汪精衛收到外祖母從香港發的電報之后,就放心到青島去開會了,愚園路大大小小也都懶散起來,正是展開行動的好時機。

于是按照萬墨林的策划,那天晚飯時,三舅開始發脾氣,說是外面推土機通夜的吵,沒法子睡覺,頭疼得要命。大舅也跟著抱怨,提出到別處去睡覺。作為姐姐,母親便向76號的特務要求,把兩個舅舅送到滬西表姨母家去睡一夜,表姨母在滬西開一座煤球工廠。

76號的特務,向機關報告之后,獲得同意,便開車將大舅和三舅送到滬西表姨母家。講好第二天早上,由表姨送兩個舅舅去上學,下午則還由家里的司機到學校,接兩個舅舅回環龍路的家。母親送兩個舅舅走了之后,當晚仍然在自己家里住,以免引起疑心。

第二天,l940年1月18日,母親早上起床,跟往常一樣,吃過早飯,坐了家里的汽車,由76號派的司機,送到學校。她從學校正門走進去,卻不去自己的教室,而是穿過學校大廳,從后面走出去,直接走到學校后面的霞飛路。一部黑色的小汽車,正在霞飛路上等著,見母親從學校后門出來,便發動起來。母親一到,車門便打開,隨即開動起來。

萬墨林坐前排,母親坐在后排座位上,左右兩個保鏢,手提短槍,警戒車窗外。母親曉得,那是萬墨林手下最優秀的兩名槍手,他們自始至終沒有開過一次口。看起來,各人行動都很保密,76號沒有任何察覺,后面馬路上不見有人跟隨。

車子開到杜美路,街兩邊突然人多起來,三三兩兩,分了几批,走的走,坐的坐,看見車子過來,都站起望著車子的后面,想來,都是萬墨林事先布置在這里的二十几名槍手。萬墨林的計划,如果后面有76號的車子追趕,車內兩名槍手便且戰且走,到杜美路上,埋伏的槍手們就會拔槍阻擊,掩護母親所乘的汽車脫險。

萬墨林還在杜美路上的杜月笙公館派了兩部車子接應,如果遇有槍戰發生,他就帶領母親換車,繼續沖出76號包圍。但因為一路安靜,他們也就不必換車,只需將車掉頭,轉而駛往滬西。母親曉得,他們是去滬西接兩個舅舅了,心里很高興。

根據萬墨林的安排,這天一早,表姨母便將兩個舅舅送至煤球廠,說是另有同學家里的車子,會接兩個舅舅到學校去。實際上,接兩個舅舅的車子,就是萬墨林安排的那車。在煤球廠門口,萬墨林也讓埋伏了二十几名槍手,都是煤球廠工人打扮。如果76號有追兵,這里埋伏的人就會開槍,堵截追兵。

母親乘坐的汽車,從煤球廠前門進,換上在那里接應的另外一部車子,還是萬墨林坐前排,后排座位上,兩個保鏢分坐母親身邊,汽車又從后門開出。這時候前面兩部汽車也開動起來,那是大舅和三舅分坐的車。萬墨林計划,母親和兩個舅舅每人坐一部車,分頭去十六鋪碼頭。如果一路沒有閃失,自然最好,三個一起走。如果76號追兵不止,一路槍戰,那時候只有逃出一個算一個。

總算計划周全,行動機密,三部車子順利地到了十六鋪碼頭。那里也有几十個人,散布周圍,實行保衛。母親三個要上的是一艘意大利郵*,叫做康悌威爾第號,船票早買好了。按照萬墨林的安排,他們不走碼頭舷板上船,而是由萬的手下人開三個舢板,一人一條,把他們一個一個送到船邊,爬繩梯,從舷窗進船。

三條舢板繞過大船,駛到船靠外海一側。那天十六鋪碼頭上,可以看見許多日本兵在入口處檢查上船客人。母親繞到大船邊時,三舅已經沿繩梯向船上爬了一半。第二條舢板上,大舅正往繩梯上攀。繩梯不是從甲板上放下來,而是從一個圓形艙孔中放下的。三舅到了艙口,孔里有人伸出兩只手,把他拖進去。這時大舅已在半空中了,母親等不及,急忙就往繩梯上爬,把那繩梯搖動起來,半空中的大舅本來緊張萬分,這一搖,嚇得他險些松手落水。

按照萬墨林的囑咐,母親三人上船之后,不許相互說話,裝作不認識,各在自己鋪位上等候開船,以防船上有人認出他們姐弟三人。

大舅和三舅住同一艙房,可看見卻不可講話。忽然之間,大舅因為過度緊張,一腿抽筋,他兩手抱著,滿鋪亂滾,不敢出聲。三舅在鋪上看見,心里焦急,又不敢去問。這樣鬧了好一陣,才安穩下來。

此事母親不知道,她另住一間艙房,否則她一定忍不住要去照料大舅。直到下午,郵船啟動,進入公海,母親他們姐弟三人,才終于聚到一處,抱頭痛哭。

靠了蔣介石決策,杜月笙策划,萬墨林指揮,我的母親和兩個舅舅,終于逃脫日汪魔掌,離開上海,到達香港與外祖父和外祖母團聚。

脫險之后,外祖父和高宗武在香港《大公報》隨即公布日汪密約全部文件。為此,上海日、汪對杜月笙、萬墨林、外祖父恨之入骨,曾派人潛入香港,企圖暗殺杜月笙和外祖父。

來源:《文史博覽》2008年第10期(本文來源:文史博覽 )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秋叶 蜻蜓追舞/ 塘沽博物馆与外滩公园/新疆喀纳斯-神仙湾
  • 【与之聆听】欧美金唱盘3CD(72首)/上海感怀 扫街篇/秋水乐章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