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江迅︰謝晉與半個世紀中國的變遷/劉曉慶送.../蔣介石晚年曾密約毛澤東訪台
發佈時間: 10/28/2008 12:41:57 PM 被閲覽數: 12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江迅︰謝晉與半個世紀中國的變遷


亞洲周刊    2008-10-27

被稱為「中國電影民族魂」的知名導演謝晉回故鄉參加母校校慶在睡夢中去世,終年八十五歲。他一生拍電影成就卓越,尤其藉拍片反思文革浩劫,受到民眾崇敬。謝晉曾坦言要工作到九十歲,「走」之前再拍兩部故事片。

電影有幕,也總有謝幕。被稱為「中國電影民族魂」的八十五歲謝晉,十月十八日「謝幕」人生。六個月前的一次公開場合,謝晉說︰「我年齡很大了,希望在我『走』之前再拍兩部故事片,九十歲徹底退休。」可惜,心願竟成遺願。

謝晉十七日傍晚抵達浙江省紹興上虞市,參加其母校春暉中學百年校慶。母校春暉中學前身是春暉學堂,創辦于一九零八年,是與天津南開中學齊名的中國名校,其辦學方針「與時俱進」後被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七一」講話所用。

謝晉不服老,前往上虞與校友同坐大巴,家人和秘書均未隨行。據上虞市教育體育局一位副局長透露,是日晚上,謝晉在宴會上喝了些酒。翌日早晨,酒店電話總機服務員按他約定的七點半「叫醒服務」,打電話到謝晉下榻的九樓房間,始終沒人接電話。于是,服務員去敲房門,依然沒有回應。隨後,服務員打開房門,發現謝晉躺在床上,已經沒有呼吸。此時,七點四十分。

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謝晉走了。他從影六十多年,拍攝了三十六部影片,一生都致力于藉電影反思時代。謝晉的電影洗滌了整整幾代人的心靈。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步入改革開放進程,《天雲山傳奇》第一次將「反右」題材搬上銀幕,影片深刻揭示這一社會悲劇,從政治、倫理、道德角度分析歷史教訓。

「文革」結束,謝晉推出了代表其藝術最高成就的《芙蓉鎮》,在當時引起頗大爭議,但謝晉推動思想解放,用藝術向世人宣告動亂歲月終結。謝晉的《最後的貴族》抒發了海外游子對祖國的懷念及失去根基的痛苦。九七年香港回歸,謝晉又推出對近百年中華民族的歷史作審視的鴻篇巨制《鴉片戰爭》。

無論是他的成名作《女籃五號》,還是舉國轟動的《紅色娘子軍》,以及《舞台姐妹》、《牧馬人》、《啊,搖籃》、《秋瑾》、《高山下的花環》、《清涼寺的鐘聲》等。謝晉用電影語言,抒寫自己對中國政治歷史、社會生活的洞見。

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說︰「謝晉執導的電影,記錄著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變遷起落。他的藝術高潮是與改革開放同步的,他用藝術探索呼應思想解放運動,用藝術理念關注國家和人的命運。」文藝評論家李淮認為,作為新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的領軍人物,謝晉最難能可貴的是一直保持創作的激情。無論是「文革」前還是新時期,他在各個時期都留下了經典作品,他是一座橋梁,連接了電影和觀壟,連接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上海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認為,「謝晉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時代的斗士」,「謝晉和那個時代休戚相關的血肉聯,其他任何導演都無法替代」。

許多朋友說,听到謝晉突然去世,最想做的就是在老爺子臨行前親手送上一瓶茅台酒。之爸x晉身體還不錯,朋友們推測,此次意外或許與喝酒有關。謝晉生前喜好紹興黃酒,近年已少喝了。他被稱為「酒仙」,平生對酒有三大愛好︰愛酒、品酒、藏酒。數十年來,平日每餐不離酒,拍戲必備酒,最高紀錄一餐曾喝三公斤紹興老酒。與他共餐的朋友,總是會看見他一坐下,就從胸前的內衣口袋掏出自備的小酒瓶。他夫人徐大雯曾逗趣說︰「我家老謝不能開刀,麻醉藥在他身上不起作用。」

謝晉走了,也算是仙逝了。十九日凌晨,謝晉遺體被連夜運回上海龍華殯儀館,下午,謝晉在上海的家中已布置靈堂,簡單肅穆,菊花和香燭中放著謝晉生前的導演工作照,上遺像的位置還空著,家人還在抓緊選擇合適的照片作遺像,家中已堆滿各界送來的花圈。

謝導和徐大雯相儒以沫六十多年,感情甚好,但三子一女中,有兩個兒子智力有缺陷,三兒子兩歲時患病于一九九一年去世,是年,謝晉六十九歲。四孩子中,只有大兒子謝衍子承父業當導演,遺憾的是,在二零零七年初,謝衍被查出癌癥,零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不滿六十歲的謝衍因病去世。在謝衍骨灰安葬現場,悲痛的徐大雯暈倒,被送進醫院,診斷為心髒病,做了手術。夫人住院,謝晉每天一大早就去重癥監護室外,不斷敲打玻璃以示探望。

謝晉去世後,女婿將謝晉智障的小兒子臨時安置在賓館住幾天,以免他受打擊。家人和朋友們原本想對徐大雯隱瞞謝晉死訊,擔心病中的她受打擊太大,但最後還是告訴了她。謝晉寓所小區附近的一家花店老板說,以前常看到謝晉夫婦和兒女、女婿一家六口其樂融融外出散步,當大兒子謝衍病情惡化,謝晉很少出門。大兒子去世,謝晉神情恍惚,走路搖搖晃晃,以前街坊和謝晉打招呼,謝晉都會熱情回應,不過大兒子去世後,謝晉臉上的笑容少了。

兩年前,謝晉創造了晚年輝煌,他執導的話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公演。當年《芙蓉鎮》使劉曉慶連奪金雞、百花雙獎,《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女主角還是劉曉慶,她在當天的博客上寫道,前不久才在謝晉兒子骨灰安葬現場見到謝晉,原本十一月二十三日去上海參加謝晉八十五歲生日慶典,機票都已訂了。她認為,「他兒子謝衍的去世,給老人致命的打擊,我想這應該是底因」,她悲痛而輕聲呼喚︰「謝導,你怎麼能一個人出遠門呢?謝導,你怎麼不听話,還喝酒啊?」

謝晉是中國第三代導演中的佼佼者,挖掘一大批人才,從最早的老藝術家秦怡、祝希絹,到中生代的王馥荔、劉曉慶、姜文、朱時茂、潘虹,再到如今的明星趙薇、範冰冰,都曾在他的指點與提攜下,步入中國電影第一線。上海大學影視博士石川,近期來與謝晉公司共同籌備作二十集電視系列片《大師謝晉》,目前已後期作。令人感嘆的是,作品策劃人之一的謝衍在兩個月前去世,如今這部系列片的主角謝晉也走了。

當下,上海電影局正籌備隆重的哀悼儀式,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也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知名文化人余秋雨說︰「回想一下,在這風風雨雨的半個世紀,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沒有謝晉,一大批中國人如果沒有《紅色娘子軍》、《舞台姐妹》、《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等電影可看,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失落?」謝晉用電影膠片書寫中國社會政治和歷史的風雲變幻,沒有了謝晉,中國人的確會很失落。

 

 

劉曉慶送謝晉遺孀一袋現金

 不收就撒追悼會(圖)


2008/10/28 



謝晉追悼會26日隆重舉行,當年被謝晉捧紅的藝人們紛紛趕來,一時間現場群星云集。昨日,有圈內人士爆出在追悼會當天,曾目睹劉曉慶手提整整一布袋的現金,執意要送給謝晉夫人,被謝絕后就以要把錢撒追悼會大廳相逼,讓人感覺特別有情有義。

  劉曉慶送錢給謝家

  昨日,網友“磊哥哥”在博客披露:“10月26日下午,在謝晉追悼會上,親眼見到劉曉慶遞給謝晉夫人徐大雯一個白色的布袋,里面裝了一袋子人民幣。”當事人表示,當時自己正好在劉曉慶身邊,就記錄下雙方感人的對話:“親耳聽到徐老師說:錢不能接受,謝謝你。親耳聽到劉曉慶回答:那怎么行?你要養兒子,這是最實用的!還聽到徐老師接著說:不行,我不要。還聽到劉曉慶大聲說:你不要我就撒在大廳里!并且劉曉慶說:從現在開始,每一年我都會舉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演出,我本人所得酬勞全部捐獻給你們家。最后,徐大雯老師勉強收下了白色布袋。”

  照片証實布袋送錢

  據稱,北影導演凌子風去世時,劉曉慶也曾給家屬送錢。今年5月四川地震,劉曉慶還捐款10萬資助災民。昨日下午,記者聯系到網友“磊哥哥”,他透露自己是圈內人士,當時確實“看見一大袋子”的錢,但不可能“從徐老師手里面搶過袋子數一下”究竟有多少。他笑稱已有上百位記者詢問此事,“博客里有照片”可以証實。他表示,“徐大雯已經82歲了,劉曉慶的錢和心意說不定真的能替謝晉一家解決燃眉之急。”對于披露這一事實,他透露是因為看不慣圈內“有人為了自己出名,捏造劉曉慶和謝晉的緋聞,對他們進行誹謗。”

  隨后記者又連線劉曉慶助手易先生,他表示在追悼會當天,劉曉慶慰問謝晉夫人時,“我恰好不在她身邊,也沒有幫她處理這筆錢,不是很清楚。”

  謝晉一生創作的電影佳作無數,捧紅明星無數,但卻沒有留下多少財產。記者了解到,對于離世后如何分配有限的財產,他早已做出安排,可以直接使用而不會貶值的是上虞祖屋和上海房子這兩處房產,均留給智障的小兒子阿四繼承。謝晉影視藝朮學院之前由謝晉和夫人徐大雯一同打理,去世后就轉交給徐大雯管理。另外,謝晉名下的影視制作公司,則交給徐大雯和女兒、女婿全權管理。

  記者 隆准 (來源:重慶晚報)

蔣介石晚年曾密約毛澤東訪台

2008/10/28 

人民網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開入台灣海峽。6月27日,杜魯門以共產黨占領台灣,將直接危及太平洋地區安全為由,公開拋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當時的蔣介石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以他自己的兵力,不可能守住台灣,因此,他希望美國人幫助他守台灣,希望美國第七艦隊這個“保護傘”能長期在台灣海峽存在。另一方面,他也看出美國人有分裂中國的陰謀,杜魯門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就是他們分裂中國陰謀的一部分。

  因此,在美國人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之前和他商談此事時,他沒有表示同意。經過反復思考和權衡,最后他下定決心,即使美國人從台灣海峽撤走第七艦隊,也要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6月28日,經蔣介石授權,國民黨“外長”葉公超發表聲明,一方面接受美國關于台灣防務的計划,另一方面明確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仍為各國所公認,國民黨接受美國防務計划,自不影響國民黨維護中國領土完整之立場。他特意在聲明中表示:“台灣屬于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

  毛澤東看到葉公超這個聲明后說,蔣介石還有一點良心,不想分裂中國,不想成為千古罪人。

  1954年12月,美台簽署了針對中國的“共同防御條約”。為了表示中國政府強烈的反對立場,打破美國使台灣海峽現狀固定化的陰謀,毛澤東決定給美蔣以一定打擊。1955年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了建國以來首次陸海空三個軍種協同作戰,一舉攻克了作為台灣門戶的一江山島。美蔣慌了手腳,他們一方面在台灣海峽增加兵力,另一方面也極力尋求國際上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和蔣介石各有各的打算。

  蔣介石尋求國際支持,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國際生存空間,多爭取一些外援。而美國人則打算借此機會,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搞“兩個中國”。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急切呼吁通過聯合國的斡旋“來停止中國沿海的戰斗”。他們還搞了大量外交活動,想通過聯合國的介入來實現海峽兩岸的停火,把台灣問題從中國一國之內的問題,變為必須通過聯合國的國際問題。對于美國人的這個陰謀,蔣介石也心知肚明,他決定不接受美國總統的這個“好意”。

  “台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

  上世紀50年代末,在實行專制統治的國民黨的眼皮下,出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情況:台灣有些人,包括國民黨內部一些人,也打出了民主選舉的旗號,要競選“總統”。原來,這背后有美國人的陰謀。

  美國人見蔣介石對美國搞“兩個中國”不配合,就打算把蔣介石換掉,讓另外一個更聽美國話的人來當“總統”。

  在美國人的活動下,台灣政壇上出現了推舉“總統”候選人的活動。有人推舉陳誠,也有人推舉胡適。胡適是個親美派頭子,但他是個文人,沒有從政經驗,被選上“總統”的可能性不大。于是,美國人就傾全力支持陳誠。

  正當此時,毛澤東表示了這樣的態度:在台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他在一次接見外賓時說了這樣的話:“台灣是蔣介石當總統好還是胡適好、還是陳誠好,我看還是蔣介石好。但凡在國際活動場合,有他我們不去。至于當總統還是他好……十年、二十年會起變化,給他飯吃,可以給他一點兵,讓他去搞特務,搞三民主義。歷史上凡是不應當否定的,都要作恰當的估計,不能否定一切。”

  毛澤東的這番話十分明確,我們共產黨只希望蔣介石在台灣當“總統”,而且只要是蔣介石當台灣的“總統”,我們就會給他一定的國際活動空間,“國際活動場合,有他我們不去”。不僅如此,還要讓蔣介石在台灣當“總統”當得“穩”,“給他一點兵”。毛澤東給蔣介石制定了“一綱四目”的寬大政策。

  由于毛澤東與蔣介石在維護中國統一問題上見解一致,在挫敗美國人搞“兩個中國”陰謀問題上,配合也算默契,加上毛澤東在國際上公開了他關于支持蔣介石當“總統”的意見,因此,蔣介石有了與毛澤東建立特殊聯系的打算。毛澤東也正想爭取蔣介石,以便實現台灣和平解放,因此,也愿意與蔣介石溝通。

  上世紀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國共雙方都努力尋找能夠實現溝通的中間人。這個人終于被找到了,他就是曹聚仁。

  曹聚仁是個有一定政治活動能力的文化人,過去與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上層人物都有密切接觸,國共兩黨都把他視為上賓。

 炮擊金門不久,毛澤東和周恩來在北京會見曹聚仁并請他吃飯。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告訴曹聚仁:“只要蔣氏父子能抵制美國,我們可以和他合作。我們贊成蔣介石保住金、馬的方針。如蔣撤退金、馬,大勢已去,人心動搖,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國搞在一起,台、澎、金、馬都可由蔣管,不管多少年,但要讓通航,不要來大陸搞特務活動。台、澎、金、馬要整個回來。”毛澤東還說:“我們的方針是孤立美國。他只有走路一條,不走只有被動。要告訴台灣,我們在華沙不談台灣問題,只談要美國人走路。蔣不要怕我們同美國人一起整他。”“他們同美國的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根還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當在場有的人提出,美國人一走,美國對台灣的軍援會斷絕時,毛澤東說:“我們全部供應。他的軍隊可以保存,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反共在他那里反,但不要派飛機、派特務來搗亂。他不來白色特務,我也不去紅色特務。”



  上世紀60年代初期,毛澤東把曾經提出的給蔣氏父子的寬大政策,加以細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形成了和平統一祖國的總體構想。后來周恩來把毛澤東的這些構想概括為“一綱四目”。

  “一綱四目”的具體內容是:“一綱”:只要台灣回歸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總裁”(指蔣介石)與兄(指陳誠)意見妥善處理。“四目”:第一,台灣回歸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一于中央外,所有軍政大事安排等悉由“總裁”與兄全權處理。第二,所有軍政及建設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第三,台灣之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并尊重“總裁”與兄意見協商決定,然后進行。第四,雙方互約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團結之事。

  毛澤東、周恩來在與曹聚仁的談話中除了再次強調這“一綱四目”的內容外,還強調:過去我們談的意見,不是我們個人的,是中國共產黨政府的意見,是官方的,請蔣介石放心。毛澤東還提到,蔣介石有什么條件,有什么意見,可以提,我們一定認真考慮。

  曹聚仁到台北后,向蔣氏父子講了毛澤東的這個意思。蔣介石、蔣經國、陳誠等國民黨高層領導人經過一番研究,決定提出他們的一些條件。

  蔣氏父子要曹向毛澤東轉達六個條件,然后雙方再進一步商量。這六個條件是:1、蔣介石偕同舊部回到大陸,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區,仍任國民黨總裁。北京建議撥出江西廬山為蔣介石居住與辦公的湯沐地(即封地)。2、蔣經國任台灣省省長。台灣除交出外交與軍事外,北京只堅持農業方面耕者有其田,其他內政完全由台灣省政府全權處理。3、台灣不得接受任何軍事與經濟援助﹔財政上有困難,由北京照美國支援數額照撥補助。4、台灣海、空軍并人北京控制。陸軍縮編為四個師,其中一個師駐在廈門、金門地區,三個師駐在台灣。5、廈門與金門合并為一個自由市,作為北京與台北間的緩沖與聯絡地區。該市市長由駐軍師長兼任。此一師長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資格應為陸軍中將,政治上為北京所接受。6、台灣現任文武百官的官階、待遇照舊不變。人民生活保証只可提高,不可降低。

  這些條件,實際上是蔣介石通過曹聚仁和毛澤東多次交涉后形成的,應該說,對雙方都有利。特別是在軍隊問題上,由于毛澤東過去有過讓國民黨保留一點軍隊的意見,雙方在這一問題上能達成統一認識,實在是很不容易的。

  晚年的蔣介石曾經密約毛澤東訪台

  “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打斷了國共兩黨之間的聯系。蔣介石聽到大陸方面發生一些極端的事情,對中共的疑慮更深了。

  晚年,蔣介石經常想起他在大陸的日子,想到與大陸溝通的問題。就在他出任第五屆“總統”之前的一個月,即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在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時,竟把他稱為“老朋友”。這個消息在美國和香港傳了很久。蔣介石注意到,毛澤東對尼克松說:“實際上,我們同他的交情比你們長得多。”對毛澤東說的這句話,蔣介石思考了很久。

  此時的蔣介石十分孤立。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對與中共聯系有些猶豫。他認為這時主動向中共提出溝通,有點近似于投降。正在蔣介石這么猶豫之時,中共方面卻采取了一系列主動行動。在大陸,中共恢復了“二二八”紀念活動。廖承志也出面發表講話,重新強調“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后。”“歡迎台灣各方面人員來大陸參觀、探親、訪友,保障他們安全和來去自由。”1975年,中共方面又特赦了國民黨數百名戰犯和特務,還給他們中的一些人安排了工作,愿意去台灣或者香港的,也可任其選擇。

  蔣介石得到這些消息后,心中佩服毛澤東胸懷之博大,但還是沒有采取主動行動。其原因,主要是他沒有找到合適的溝通人選。曹聚仁已于1972年去世。

  正在這時,毛澤東卻派人來了。毛澤東派的這個人,是章士釗。章士釗也是一個與國共兩黨上層領導人都有很深交情的人。當時章士釗已經92歲高齡,且重病在身,但他還是接受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委托,愿意承擔溝通兩岸的任務。他到香港后,就急忙找原來的各種關系,以便恢復與台灣的聯系。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于和國民黨方面聯系上了。他當時樂觀地派他的女兒章含之回北京,要她轉告毛澤東、周恩來:各方面關系初步接上,他在香港頂多住三個月即可完成任務回北京。不料,章先生由于勞累,休息不好,于7月1日在香港去世。因為章先生的去世,此次的國共溝通當然就沒有建立起來。

  但是,蔣介石并沒有放棄實現兩岸溝通的努力。找不到合適的溝通人選,他就采取了一個特殊的方式向大陸方面打出信號。1975年春節后,蔣介石祕密找來國民黨元老陳立夫,讓他通過在香港的祕密渠道,向中共方面表示:可以請毛澤東來台灣訪問。毛澤東得到這個消息十分高興。但1975年毛澤東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周恩來也重病在身,他們兩人都不能親自到台灣訪問。毛澤東找來鄧小平,親自向鄧小平交待:你可以代表我去台灣,兩岸可以以此為契機,盡快實現“三通”。陳立夫得知毛澤東打算派鄧小平來台灣的消息后,十分高興。為了配合這次溝通,陳立夫還在香港發表了一篇題為《假如我是毛澤東》的文章,文中說:“歡迎毛澤東或者周恩來到台灣訪問與蔣介石重開談判之路,以造福國家人民。”他說:希望毛澤東“以大事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國共兩度合作的前例,開創再次合作的新局面。”但是,正當陳立夫積極努力尋求與大陸溝通之時,蔣介石卻因病于1975年4月5日去世。海峽兩岸的再次溝通又中斷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世界周報/童話中的美景-火彩虹/中国三十景
  • 西部色彩/中蘇關系正常化背后的故事/80后女作家開始.../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