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流逝的秋色 /西区故事/TIME摄影师眼中的奥巴马/黑人历经七次挑战进白宫...
發佈時間: 11/5/2008 11:16:35 PM 被閲覽數: 13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流逝的秋色
来源: quinster    08-11-04

     


在美国这么多年,只在前些天才听到《秋叶》这首著名的歌,据说有很多版本。每次听我的心都被紧紧地揪住,或许是因为秋天的缘故吧。这些美丽的歌词触动了内心最深处的向往。

简短的文字优美的旋律,述说了失去的爱和如今的刻骨铭心。那片落叶代表什么呢?它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想象。无论是失去的爱还是离世的爱人,我们都能感到其中的痛苦,哀怨和无奈。这种悲痛可能要困扰人的一辈子,直到有一天也离开这个世界,但痛苦就此会完结吗?

这首歌如此恰当地描绘了季节和爱情,短短的几句却意味那么深长。秋已到,冬也不远了。穿上牛仔裤,绒布衬衫,皮夹克,坐在阳台上,一杯热咖啡。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再听听这首歌。。。

Autum Leaves

The falling leaves drift by the window
The autumn_ eaves of red and gold
I see your lips, the summer kisses
The sun burned hands I used to hold

Since you went away the days grow long
And soon I’ll hear old winter’s song
But I miss you most of all my darling
When autumn leaves start to fall

落叶飘过我的窗
那秋叶红黄
我又想起你的唇,你的热吻
你那双晒黑的手,我曾经牵过

你走后,日子变得漫长
那冬日的老歌又要在我耳边回响
我是如此如此地思念着你,我的爱
每当秋叶飘落
 
我是如此如此思念着你,我的爱
每当秋叶飘落



1.





2.




3.




4.




5.





电影 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现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全球音乐剧热演剧目,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荣获托尼奖最佳编舞奖及最佳音乐剧奖等多项提名。

本剧由百老汇公认的怪胎全才、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词曲作家之一斯蒂芬·桑德汉姆作词,20世纪国际级音乐家、纽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家里欧纳德·伯恩斯坦作曲。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囊括第3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服装、音响、艺术指导等10项大奖。


 
West Side Story-America




West Side Story-Tonight




West Side Story-Somewhere



剧情简介 · · · · · ·

  西区是纽约的贫民窟集中地。那里有两个少年流氓集团。一个叫“火箭”,由白人组成,头目是里弗;一个叫“鲨鱼”,由波多黎各人,头头是贝尔纳尔多。两帮势不两立。经常挑衅格斗,酿成流血事件。
  一天夜里,西区举行了一场规模颇大的舞会。两个团伙间展开了一场独特的“竞赛”,在众人的呼喊声中,里弗的好友托尼和贝尔纳尔多的妹妹玛丽亚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就象在梦中似的一起跳着舞。贝尔纳尔多发现了他们,他暴跳如雷地扑过来,强行让手下带走了玛丽亚。
  回到了家的玛丽亚正准备上床,忽然听见有人在呼唤她。她走近窗口,又见到了托尼。第二天,玛丽亚听说“鲨鱼”将和“火箭”决斗,便希望托尼去阻止他们。托尼答应了她。
  晚上,“鲨鱼”和“火箭”在街头相遇。两伙人正准备动手,托尼匆匆赶到,他试图阻止他们之间的斗殴,但贝尔纳尔多却不理睬,还一拳把托尼打倒在地。里弗见状,便动了手。当里弗用刀逼住了贝尔纳尔多时,托尼要里弗停手。里弗稍一犹豫,
  但贝尔纳尔多的刀先捅进了里弗的胸膛。托尼奔过去抱住了里弗。贝尔纳尔多又持刀向他刺来,托尼眼明手快,拿起里弗的刀刺进了贝尔纳尔多的胸口。
  玛丽亚对此十分伤心。贝尔纳尔多的女朋友用最污秽的话骂她,责备她,但她始终忘不了托尼。托尼不知从哪儿获悉玛丽亚忧思而想轻生,便陷入绝望。贝尔纳尔多生前曾希望妹妹嫁给他的好友奇诺。可奇诺看到玛丽亚钟爱的竟是杀兄的仇敌,一时狂怒之下,身藏手枪去找托尼算帐。玛丽亚得知之后迅速赶到托尼处报信,但就在这一刹那间,奇诺的枪响了,无情的子弹夺去了托尼的生命。玛丽亚悲痛欲绝……
  评介
  《西区故事》夺得196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彩色片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歌舞片音乐十项大奖。
  原剧由著名舞蹈家杰洛姆·罗宾(一九八二年曾率领其舞蹈团访华)设计,是百老汇的保留节目,久演不衰。怀斯与罗宾斯合作,运用电影手段,将它相当完好地再现在银幕上。影片从摄影棚布景圈子里跳出来,把观众引到纽约街头,以曼哈顿西部贫民区为背景,展现了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以及流氓阿飞的暴力活动情景。
  《西区故事》乃是美国“街头音乐歌舞片”的经典之作。许多歌舞场面都是在真实环境中展开,罗宾斯设计的舞蹈动作奔放明快,充满活力,颇具纽约芭蕾舞剧团的风格,加上导演处理富于动跃感与社会气息,摄影机移动,自如结果使影片大获成功,强烈的色斑纵横交叉,眼前展现纽约的全景,摄影机在空中飞舞,然后轻巧的落在纽约的西区。片中许多歌曲如《玛利娅》、《晚上再见》等,上映后迅速流传开来。
  当时好莱坞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对具有新意的作品和新冒出来的人材比较推崇。《西区故事》触及种族矛盾问题,音乐的处理颇有独到之处,充满美国式的活力,这些迎合了时代潮流与大众所好,因此独占一九六一年奥斯卡十项奖,按其数量之多仅次于《宾虚》。

编剧: Jerome Robbins / Arthur Laurents
导演: Jerome Robbins / Robert Wise
主演: Natalie Wood / Richard Beymer / Russ Tamblyn / Rita Moreno / George Chakiris / Simon Oakland

上映年度: 1960
语言: English / Spanish
制片国家/地区: USA
又名: 梦断城西

 

 

TIME摄影师眼中的贝拉克●奥巴马(组图)


2008/11/05 


    Callie Shell是美国《时代》杂志的摄影记者。2004 年,杂志社派她拍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John Kelly)。她却发回了许多伊利诺斯州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的照片。编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有一种感觉,此人将来会变得很重要。”(I do not know. I just have a feeling about him. I think he will be important down the road.)此后,她一直关注奥巴马,拍摄了大量独家照片。这是一组发表在The Digital Journalist网站的精选作品。从中你也许可以明白,为什么这个年轻的黑人有望赢得美国大选。今年5月19日的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右下角有一行小字:“Really, we're pretty sure this time”(这一次,我们很确定他会赢)。作者:Callie Shell
---------------------------------------------------------------------------------------------------
    我是在2006年10月拍这张照片的。那是在一场伊利诺斯州的汽车赛上。我想,现在你不可能再拍到这样的照片了。奥巴马独自在赛场的休息区中,周围都是伊利诺斯的乡村道路,没有保镖,没有随从,没有车队,也没有新闻媒体跟随。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到二年以后,柏林有20万人聚会欢迎他。作者:Callie Shell
---------------------------------------------------------------------------------------------------
    民主党预选中,奥巴马在南卡罗来纳州的胜利证明了一点:他在南部也能赢。(注:美国南方历史上有歧视黑人的传统。)他的获胜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不管黑人还是白人。在选举前几天,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会投票给奥巴马,但是他不相信黑人能够击败白人,当上总统。在选举结果出来以后,我打电话给他,他的语气中带着自豪:“投票的那一天,我把儿子带去了。第二天,我对儿子说,你是对的。只要你愿意,你在这个国家可以成为任何人,包括总统。”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1月21日,在南卡罗来纳州的马丁·路德金日集会上,这两个男孩排在长长的队伍里,等着欢迎奥巴马。他们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他们的祖母告诉我:“长久以来,这两个年轻人一直盼望,有人能让他们相信,金博士的话能在他们身上实现。”(注:参见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作者:Callie Shell

---------------------------------------------------------------------------------------------------

    奥巴马赢得南卡罗来纳州预选后,即将离开一场集会。他的保镖和随从将他往后台拉,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则是向前涌,希望看看他。照片中的那位父亲,就站在后台的边上,紧紧地贴着奥巴马。他说,即使他的女儿不记得今天奥巴马的一言一行,也会记得在这里见过他。作者:Callie Shell

---------------------------------------------------------------------------------------------------    2007年11月7日,在爱荷华州一场集会的后台楼梯间里,奥巴马等待着介绍他出场。这是当天他的三场演讲中的第二场。与我拍过的大多数政治家不同,我发现很容易捕捉到奥巴马独自一人的镜头。他会给随从安排各自的任务,不喜欢他们围着他。作者:Callie Shell

---------------------------------------------------------------------------------------------------

    从2006年初开始,爱荷华人就给奥巴马捧场。所以,我知道他会赢得这个州。不同肤色、不同收入和不同年龄的人都会一起来参加他的集会,后来的2007年和2008年都是这样。照片上是2007年11月7日的集会。作者:Callie Shell

---------------------------------------------------------------------------------------------------

    2007年2月11日,爱荷华州。这位母亲在伊拉克战争中失去了儿子。她要人们知道,反对伊拉克战争和支持奥巴马,并不意味着不爱国。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4月22日,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当天是该州的预选。奥巴马夫妇来到一家理发店拉票,摄影师为他们拍照,一个男孩在他们身后理发。作者:Callie Shell

---------------------------------------------------------------------------------------------------

    2007年11月7日,爱荷华州。在离开一家冰淇淋店之前,他将桌子擦干净。他完全可以不这样做。那时活动已经结束了,媒体都走了。他习惯自己将事情做好,我想这是将他与其他那么多我遇见过的政治家,区分开来的特点之一。作者:Callie Shell

---------------------------------------------------------------------------------------------------

    2007年2月10日,伊利诺斯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奥巴马在脑海中准备完演讲稿后,他的妻子米歇尔与两个女儿Malia和Sasha,为他整理外衣。几分钟后,他走出房间,宣布将竞选美国总统。作者:Callie Shell

---------------------------------------------------------------------------------------------------

    2007年7月23日,南卡罗来纳州。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奥巴马与希拉里的辩论。那个时刻,他们是8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中的二个。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5月5日,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在该州初选日的凌晨,奥巴马来到一家汽车厂,问候夜班下班的工人。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1月8日,内华达州的Nashua市。奥巴马刚刚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预选中,输给了希拉里。他依然在内华达州预选日前夜的集会上,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到场。他说:“失败并不可怕。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壮。在赢得爱荷华州的预选后,我们不希望大家觉得胜券在握。”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1月6日,新罕布什尔州。奥巴马在一辆行进中的竞选大巴上。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1月6日,新罕布什尔州。奥巴马睡着了。当天,他已经做了三场演讲,还要再做二场。在赶路的途中,他抓紧时间,睡了一会。有一次,我们在伊利诺斯州的时候,他也是快要睡着了,我问他,如果我拍他睡着的样子,他会不会介意。他说,你是一个优秀摄影师,知道当我嘴巴不知不觉张开时,就不用拍了。那天晚上,在我拍完第三张后,他的嘴巴不知不觉张开了。作者:Callie Shell

---------------------------------------------------------------------------------------------------2008年1月22日,南卡罗来纳州的州立大学。年轻的支持者目不转睛地在一场集会上,聆听奥巴马的演讲。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4月19日,宾夕法尼亚州。当奥巴马的竞选专列离开Downingtown镇时,人们向他道别。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4月5日,蒙大拿州。两个工作人员刚刚经过这里,顺便做了二下引体向上。他们走后,奥巴马也上去,轻松地做了三下。然后,他跳下来,走出屋子,发表演说。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3月1日,罗德岛州。在两场活动之间,奥巴马参议员在一间储藏室里,接受了一次电话采访。稍后,当第二场活动就要开始的时候,他问我是否拍到了他的鞋。我说是的,他告诉我一年前开始竞选的时候,他已经为这双鞋换过一次底了。作者:Callie Shell

v

2008年7月4日,蒙大拿州。奥巴马一家坐在竞选巴士上,准备去国庆日野餐。他们在途中,看着国庆日庆祝活动。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1月8日,新罕布什尔州。这是预选日的清晨,奥巴马和他的妻子米歇尔,整整一个星期都分开参加竞选活动。在2008年的头几个月里,他们很少能碰面,除了少数几次在集会前的后台里。这一天的清晨是很少见的时刻,你发现他们夫妻还是喜欢坐在一起的。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1月1日,爱荷华州的得梅因市。这是大选年的第一天。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再过几天就要去上学了。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4月21日,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奥巴马被保镖包围。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8月7日,明尼苏达州的St. Paul市。这是最后一场初选,当天晚上,奥巴马乘坐货运电梯,准备在集会上宣布胜利。他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选举人票,确保了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题名。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7月24日,德国柏林。奥巴马挥手走向人群。二年前,他独自一人在伊利诺斯州乡间的情景,已经永远被改变了。作者:Callie Shell

---------------------------------------------------------------------------------------------------

2008年8月28日,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作者:Callie Shell

 

 

奧巴馬︰

 

“你是我見到的第一位中國記者”(圖)

 

新華網

    在全世界的驚詫、懷疑和期待中,47歲的巴拉克‧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記者曾在采訪美國2004年總統大選時邂逅奧巴馬。當時他對我說︰“你是我見到的第一個中國記者。”

    當時,我被他的激情演說所震撼,在2004年9月28日的《中國青年報》上發表文章《他可能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競選集會紀實》。

    4年後的今天,居然此語成真。

    采訪奧巴馬本非美國官方安排

    2004年9月18日到10月2日,應美國國務院邀請,我去美國采訪總統大選,走了華盛頓特區、底特律、芝加哥、西雅圖等4個城市,最後由舊金山回國。其間采訪了民主黨、共和黨負責競選的官員,其他政黨和民間組織的負責人,媒體的編輯、記者,也采訪了大學教授和普通美國人。帶領我們的是美國國務院外國記者中心的周書龍先生,一位曾在美國駐華使館工作的資深外交官。

    2008年11月5日 奧巴馬宣布大選獲勝 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奧巴馬在芝加哥宣布大選獲勝。 新華社記者張岩攝

    我們9月24日抵達芝加哥,入住希爾頓飯店後閑談。周書龍說,民主黨新崛起的黑人政治明星巴拉克‧奧巴馬正在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將在首府斯普林菲爾德發表演說。他強烈推薦我們去看看。

    周書龍說︰“明天的活動不是官方安排。你們可以待在賓館休息。另外,伊利諾伊州退休的參議員是民主黨人,所以,這次競選奧巴馬十拿九穩。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們去看看,因為他和希拉里一樣,是2008年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的有力競爭者。”

    在賓館查了一番奧巴馬的資料後,我決定去現場瞧瞧。

    我們乘車趕到斯普林菲爾德市工業園附近的棒球場時,奧巴馬還沒到。兩位年過六旬的老太太在路口招呼每個新來的人,拿出印有奧巴馬名字的藍色標牌遞給大家。我也在左胸貼上一個印有“巴拉克‧奧巴馬”的標牌,看上去像個奧巴馬的“粉絲”。

    12時30分,好多人坐在草坪上休息,只有幾個金發孩子在草坪上蹦蹦跳跳。忽然,有人大喊一聲“奧巴馬來了”。許多舉著“奧巴馬,參議員”牌子的人歡呼起來,草坪上的人也圍了過去……塵土飛揚,攝像機、照相機不斷閃光。瘦瘦高高的奧巴馬和人們握手、合影,笑得很燦爛。

  其人其言著實有感染力

    兩個小姑娘唱完美國國歌後,奧巴馬登上了講台。

    “6個月前,你們還都不認識我,還以為我叫亞拉巴馬(注︰亞拉巴馬是美國一個州的名字,發音和奧巴馬相似)。直到現在,還有人問我,你是芝加哥大學教憲法的老師,你篤信宗教,為什麼涉足政治?因為我們都是美國公民,都是政治進程的一分子。但是我們的工作流失,我們面臨困境,我們對此感到不滿。我關心所有老人,所有孩子,所有工人。我不僅僅在社區里關注,還希望政府關注他們。因此,我涉足政治。”這時,奧巴馬亮出了自己的許諾︰“我要讓每個孩子都讀書,上大學,即使他的父母是窮人。我要讓每個人退休以後都能領到退休金,過上體面、受人尊重的生活。”

    20分鐘的演說很快結束了,口哨聲不斷,叫好聲不絕。人們不時高高舉起手中的牌子,表示對奧巴馬的支持。那些高喊支持口號的擁躉,大多數是白人。

    13時10分,奧巴馬準備離開,人群開始漸漸散去。

    我沖上前去,截住正要離開的奧巴馬,由衷地稱贊他的演講“給人印象非常深刻”。奧巴馬笑笑說︰“那真是太好了。”

    當得知我來自中國時,奧巴馬脫口而出︰“你是我見到的第一位中國記者。”

    我立刻逮著機會要求與奧巴馬合影與對話。他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並且招呼身邊那個人高馬大的胖子拍我與他合影,然後還拿著我的相機問是否滿意。

    拍完照片後,同行的鳳凰衛視評論員邱震海和我開玩笑說︰“還合影了!4年後奧巴馬當上總統,你這張照片可值錢了。”前不久,邱震海還寫信對我說︰“想不到當年的一句玩笑話竟然成真。”

    當天晚上,我寫了一篇特寫,發表在當年9月28日的《中國青年報》上,標題是《他可能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競選集會紀實》。

    當時就敢這麼寫,純粹是被他的演講才能所震撼,被當時的氣氛所感染,被周圍他的“粉絲”所感動,我才敢如此描述這個在2004年大選本來無足輕重的場面。

    因為這次邂逅,我才在奧巴馬決定競選總統時醞釀寫作《選票的背後——透視美國選舉和美國政治文化》一書。有朋友建議說,你應該寫《奧巴馬傳》,或者《我和奧巴馬》,封面貼上你倆的合影——這樣的話一定會銷路好。

  奧巴馬邀本報記者“一起見證歷史”

    今年5月30日,我整理文件時偶然翻出了幾張4年前訪美時拍的“老照片”——巴拉克‧奧巴馬與我一起的合影。照片上他那一臉燦爛的笑容讓我立即想到了此時正春風得意的這位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于是心血來潮地翻找他的聯系方式——華盛頓參議員辦公室的傳真、電話和電子郵件地址。

    寫給奧巴馬的信件其實只能算是簡單的問候︰“是否還記得你見過的第一位中國記者?總統大選的經歷和前景怎樣?希望能保重身體”等。

    我沒指望奧巴馬會回信,因為點開奧巴馬的競選官網,我看到過諸如“恕太忙,奧巴馬無法一一回復電郵”、“奧巴馬不可能為每位支持者和關心的人提供親筆簽名或照片”雲雲。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這不是4年前。

    6月1日,我收到了奧巴馬競選副經理史蒂夫‧希爾登布蘭德的回信。這封回信講了奧巴馬的最新選情,以及必勝的自信,很是官套。

    這已在我預料之中。此時每天寫給奧巴馬的信成千上萬。他的助手能隨手回個官式的電郵就算很不錯了。

    6月3日,也就是奧巴馬宣布勝出成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當天,我先是收到了奧巴馬競選經理戴維‧普盧夫的回信,緊隨其後的就是奧巴馬本人的回信。

    奧巴馬在信中感謝朋友的關心與支持,驕傲地邀請我與他“繼續見證歷史”!

    附︰奧巴馬回復的郵件

    親愛的王沖︰

    我很高興即將站在聖保羅的講台上,宣布我們贏得了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提名。

    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我們都應該駐足感謝希拉里‧克林頓,她在此次競選中也創造了歷史。由于她的參選,我們的黨和我們的國家都變得更加美好。

    我想讓你更了解我們之前面臨的情況。今晚稍早,約翰‧麥凱恩展示了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美國前景藍圖——那就是他將繼續喬治‧W‧布什的災難性政策。

    可這是屬于我們的時刻。這是屬于我們的時代。我們要翻過舊政策的一頁,帶來新的精力和新思想以迎接我們面臨的挑戰。現在是指引我們熱愛的祖國的新方向的時候了。

    還得繼續努力,但先得感謝你,感謝成百上千萬的捐款者和志願者們,沒有人比他們更準備著迎接新變化。

    感謝你們讓我站到這里。讓我們一起見證歷史吧。

    巴拉克

    2008年6月3日 (本報記者 王沖)


 
黑人历经七次挑战进白宫

2008/11/05 


朝鲜日报

  美国参议院议员奥巴马事实上成了美国建国232年以来的首位黑人总统。这是距1863年黑人奴隶获得解放整整145年,也是距1869年黑人男性获得投票权139年以来的历史奇迹。

  奥巴马并不是叩响白宫大门的第一位黑人,迄今为止,共有7位黑人参加过总统大选。1972年,纽约州教师出身的黑人女性、前联邦众议院议员雪莉-奇斯和姆(Shirley Chisholm,于2005年去世)曾参加了民主党内的大选候选人竞选。她留有两个记录,第一,她是首位黑人预备候选人,第二,她是竞选得票最多的女性政治家。

  此后,人权运动家杰西-杰克逊(Jesse Jackson)牧师曾于1984年和1988年参加了民主党内的大选候选人选举。

 

揭秘︰曾有六位死于貧困潦倒的美國總統(組圖)

鳳凰網

 

 

托馬斯.杰斐遜(圖1)

大約不會有人想到,天下第一強國、富國的美國,它的總統居然有死于貧病交加的,並且還不止一位。

第一個死于貧困的是第三任美國總統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他出身貴族家庭,屬于富有階層。後于1809年3月4日離任,死于1826年7月4日。巧合的是,他竟然與他的前任、政敵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幾乎同時離開人世,雖然後來他們的私人關系已經和好。杰斐遜的墓碑上刻著:“托馬斯.杰斐遜美國《獨立宣言》和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的執筆人 弗吉尼亞大學之父 安葬于此”。

亞當斯雖然晚年拮據,但仍有不多的土地等不動產。杰斐遜8年的總統生涯,使他欠下了11000美元的債務,不得不另舉債償還以離開白宮。離開白宮之後,抵達蒙蒂塞洛。雖然擁有幾間小作坊,和一個小農場,但入不敷出,盡管忍痛賣掉一些土地還債,仍然還有幾乎5萬美元的債務。于是還債就成為困擾這位離任總統的難解之結。他的大女兒與他一起生活,在給父親的信中,瑪霞寫道:“我什麼都可以忍受,就是不想看到你年紀這麼大還要為債務而煩憂”。

1812年,英國人入侵焚燒了國會圖書館。杰弗遜將自己價值5萬美元的藏書,以23500美元的低價賣給國會,償還了將近一半的債務。盡管手頭拮據,他卻從1816年起,以全部身心投入籌建弗吉尼亞大學的運作之中。在他的積極游說之下,州議會批準每年支付15000美元以資辦學。杰弗遜到處募捐用于建校。 1825年3月7日,大學開學,盡管只有30名學生。

杰弗遜終于因為貧困兼之過度勞累而病倒,當杰弗遜經濟極其困難的消息傳開之後,美國各地為之捐款16000美元,但這並不足以償還他的債務並解決他的醫療費用。6月24日,他寫下生平最後一封親筆信,抱歉地推辭掉華盛頓紀念《獨立宣言》五十周年紀念活動,他終于滿足了活到7月4日的最後願望,中午12時 50分,離開人世,享年73歲。幾個小時之後,另一位《獨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遜的前任總統亞當斯也撒手人寰。

詹姆斯.門羅(圖2)

美國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出身小農場主家庭,家境並不富裕。後于1825年3月4日離任。他歸宿的橡樹莊園,是杰弗遜親自幫他設計的。與當時其他總統一樣,由于總統薪俸根本不足以支付開支,離任時審計發現,他原有的莊園由于賣地還債,已經剩余不多了。于是他致信當時總統麥迪遜,要求美國政府補償對他的拖欠並請求國會援助,否則他將難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但無結果。

這樣他不得不賣掉阿爾比爾和米爾頓附近的土地,僅能償還部分債務。在有的債權人開始追索的情況下,他企圖向杰弗遜請求援助。卻不料這才知道杰弗遜比他更貧困,于是門羅聯合其他人,聯名向弗吉尼亞立法機關要求接濟杰弗遜。門羅對于美國政府的補償要求被一拖再拖,門羅只好作放棄的打算。

1830年9月23日,門羅夫人因中風逝世,給門羅以極大打擊。安葬完夫人之後,門羅幾乎一文不名,他的所有資產都耗費殆盡。只得搬到二女兒在紐約的家中,依靠女兒生活。當時的總統約.昆.亞當斯任命他的二女婿為紐約郵政局局長,這份薪俸保證了門羅一家的生活。為了掙錢,門羅總統只得寫書換取稿費。門羅的貧困狀態終于感動了美國國會,他們批準給予門羅在任總統期間的補償費3萬美元,連同他的賣地進賬只夠還清門羅的舊債,卻無法彌補他清貧的生活。1831 年,門羅最後的家——橡樹莊園被他賣掉了,到此,門羅成為地道的無家可歸者。當年7月4日,門羅在女兒家因心力衰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終年73歲,成為死于國慶日的第三位前總統。

安德魯.杰克遜(圖3)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Andrew Jackson),自幼父母雙亡,留下小筆遺產不就即被花光,以後靠自己拼搏成莊園主。後于1845年3月4日離任。杰克遜總統競選連任時宣布要全部償還國債,1835年1月8日,他實現了諾言:美國聯邦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償清國債。但在他因病離任後卻無法還清自己的債務。還在他離任前夕,就不得不賣掉田納西州西部一些土地來還債,他的主要債務來自1837年經濟大恐慌和他的小兒子投資失誤,用杰克遜自己的話說,是被別人騙了。1841年他的莊園棉花歉收,七匹良種馬也死掉了,經濟上陷入困境。許多朋友為杰克遜募捐,打算替他渡過難關。但被杰克遜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不願意利用前總統的名聲來接受贈款,寧可接受貸款。而且必須以兒子的種植園抵押,還在遺囑里加上一句:只有還清這筆貸款才可以處置遺產。

他足以影響全國,卻無法擺脫債務的煩惱,在他給朋友的信中說道:“貧困正在逼視我們”。由于債務致使他心情沮喪,也嚴重地影響了他的健康。1845年6月 8日,經手術救治過的杰克遜在家里離開人世,終年78歲。在他的遺囑中,他以所有動產、不動產出讓償還欠款連同利息16000美元,留給後人的遺產只有3 柄禮儀用劍,要求他的子孫們在必要的時候用劍保衛合眾國憲法。

詹姆斯.波爾克(圖4)

接下去,美國第十一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James Knox Polk),出身家境殷實的莊園主。後于1849年3月4日離任。在4年的白宮生涯中,波爾克工作勤勉、卓有成效。布坎南國務卿說:“他是我所認識的最勤勞的一個人,僅僅四年的任期就把他變成一個老人了。”的確,離任時53歲的波爾克已經滿頭白發身體虛弱。

離任的次日就染上慢性腹瀉,他的妻子莎拉把田納西的家收拾得格外溫馨,命名為“波爾克宮”。當波爾克大致痊愈之後,立即投入到圖書工作中去,未幾,繁忙的工作影響了波爾克的健康,離任剛三個月,就撒手人寰。終年53歲。

波爾克夫人莎拉過著清貧孤獨的日子。南北戰爭徹底摧毀了莎拉賴以維生的密西西比莊園,莎拉失去了經濟來源,只得依靠變賣莊園的土地換取一次性的微薄收入。1882年,美國國會批準每年補助5000美元養老金,莎拉的生活才有了保障。1891年莎拉逝世,終年88歲。

米勒德.菲爾莫爾(圖5)

第十三任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Millrd Fillmore),出身于窮困潦倒的農民家庭,自幼便需參加農業勞動。後于1853年3月4日離任。出身貧困農家的菲爾莫爾于1850年7月10日接替病故的泰勒總統當上美國總統。1852年大選失敗離任。由于總統任內花銷太大,離任時他已經沒有什麼積蓄,經濟上陷入困境。他正式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給每位離任總統12000美元的年薪。他說:“我們的總統們,竟然被冷落地撇在一邊,無人理睬,或許還迫于生計,在街道的拐角上開個雜貨店,這真是國家的恥辱”。“我們選舉一個人當總統,期望他誠實地辦事,或許還能放棄盈利的職業。然而,我們在利用他以後,就讓他隱居起來,也許還任其陷入貧困。”但沒有答復。

菲爾莫爾在1856年大選中失敗,便把全部身心投入家鄉布法羅的公眾事業。募捐以建立布法羅的中學、青年會、歷史學會、總醫院、圖書館。但已經債台高築,無力償還債務。所幸他1858年2月獲得一位富有的寡婦卡羅琳的愛情,婚後,卡羅琳還清了他的債務,使他得以在以後的年代里繼續從事他熱衷的事業。 1874年3月8日,菲爾莫爾中風死亡,終年74歲。

伍德羅.威爾遜(圖6)

此外還有美國第二十八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出身于牧師家庭。後于1920年離任後,窮愁潦倒地過了四年,全靠他忠實的妻子照料,直至1924年去世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美國女畫師看慈禧:她優雅得令人迷醉/中國史上最恥辱的六千女俘/莎拉·布莱曼2008绝响
  • 舒伯特即兴曲/蒙古國歌手- 娟情演繹“獨角戲”/歷任美國總統的傳奇歷史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