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金陵十二钗图】古筝弹奏 - 葬花吟/民間研究:曹雪芹非紅樓第一作者 脂硯齋是臨朐人
發佈時間: 11/13/2008 12:56:12 AM 被閲覽數: 134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金陵十二钗图】古筝弹奏 - 葬花吟
来源:无伤大雅 于 08-11-11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旷世巨作,是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不仅在北京有丰富的背景文物,在苏州也能找到许多影子。据红学专家考证,《红楼梦》所描写的众多人物关系,始出自“江南三织造”: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曾先后担任苏州织造之职,曹寅的母亲孙氏,来自于杭州织造孙文成的孙家,曹寅的妻子李氏来自于苏州织造李煦的李家,她们也是婆媳关系。因此,《红楼梦》中不少篇章提及苏州的人文风物,也就顺理成章。

据此,红学专家对红楼梦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贾母对应的是曹寅之母孙氏;贾政对应的是曹寅;元春既是曹寅之女、曹顒之姐纳尔苏王妃;贾母的史家对应的是“江南三织造”之一的孙文成的孙家;贾政夫人的王家对应的是“江南三织造”之一的曹寅内弟李煦的李家。“江南三织造”同是包衣之家,又是亲戚关系。三大织造的关系基本定位了曹家的人物。

红学专家还发现重要的一点线索,历史资料记载,马桑格也是皇帝的包衣,也是江南织造,与曹家是亲戚关系。这样一来,江南四织造:曹家、孙家、李家、马家就是书中的四大家族。找到马家与曹家的结合点,就基本确定曹家人在书中的对应关系。

背景为位于北京的清恭王府遗址,传说中的大观园内的设置不会比它差太多。

(介绍来自网络,并不代表本人观点,纯属学术观点、一家之言而已。)

民間研究:曹雪芹非紅樓第一作者 脂硯齋是臨朐人

2008/11/11 

齊魯晚報 

  ●曹雪芹不是《紅樓夢》第一作者

  ●《石頭記》創作于山東臨朐

  ●“脂硯齋”真名馬大觀

  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紅樓夢》愛好者、研究者眾多。雖然對其主題、人物、藝朮等方面的爭議頗多,但對于其作者是曹雪芹的認識是一致的。然而,山東人馬孝亮經過大量的考証和研究后認為,《紅樓夢》由一個創作班子創作完成,曹雪芹也不是第一作者﹔《紅樓夢》始稱《石頭記》,創作于山東臨朐﹔被眾多“紅學”研究者奉為經典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脂硯齋”是臨朐人馬大觀。

  臨朐人馬锜苦熬20年完成《石頭記》

  《紅樓夢》始稱《石頭記》,它的作者是曹雪芹,對于這個問題“紅學”大家周汝昌先生已有明考,而且得紅學界多數人的承認。但馬孝亮研究認為,《石頭記》是臨朐人馬锜苦熬20年完成的。

  馬孝亮據《馬氏族譜》考証,明代宣德狀元馬愉是臨朐縣七賢鎮朱位村人,1440年與曹鼐一起出任次宰輔,后曹、馬兩家成為世交。明正統年間,馬愉殯葬時經朝廷批准設立朱位陵,后世享受“世免差役、單獨納稅”。及至清朝,狀元后代享受的這些優待一度被取消。

  馬愉后人馬锜是康熙年間貢生,他和兒子馬大觀、孫子馬益著三代屢試不第,懷才不遇,更增壓抑之感,但三人均具有相當強的寫作能力。

  當時《金瓶梅》、《聊齋志異》等著作的問世,對馬锜觸動極大。康熙五十年左右,年近六旬的馬锜便以曹、馬兩家遭遇和清朝初期社會大背景為題材,以部分人物、事件為生活原型,運用虛構與紀實相結合的手法,經過近二十年的艱苦創作,于乾隆初年脫稿前八十回,完成《石頭記》。因年老體衰,后四十回僅寫出提綱、要點和章節回頭。

  曹雪芹署名天經地義,卻“得來全不費工夫”

  馬孝亮考証認為,馬锜晚年(乾隆八年或九年),讓次子馬大觀和孫兒馬益著帶上《石頭記》,去北京找世交裔孫曹雪芹,組成了三人寫作班子,開始對《石頭記》進行修改、潤色、審定。

  三人經“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最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金陵十二釵》、《紅樓夢》等几個版本先后面世。其間,執筆進行大幅修改的是曹雪芹,馬大觀蹲住北京批改3000余處,馬益著一邊在貢院攻讀,一邊積極參與,批注、修改1500余處。

  三個人中,曹雪芹文化水平最高、寫作方法最巧。在署名問題上,曹雪芹占了“天時、地利、人和”,且一直使用“雪芹”這個筆名,而馬大觀和馬益著為保全自己,各自使用了數個筆名,以致被埋名兩三百年。

  馬孝亮認為,《紅》書整個創作由馬锜等四人協作完成,角色互補,分工合作,馬锜是始創者,他是第一作者無可厚非。而馬大觀從手抄流行到后期刊行,都起到了主心骨、承上啟下的作用,貢獻不在曹雪芹之下。曹雪芹才華橫溢,在修改和作詩方面蓋壓群芳,由他主筆的《金陵十二釵》最受歡迎。

  因此,曹雪芹署名無可厚非,但據貢獻和水平應該是第二甚至第三作者。 《紅》書的作者排名順序應為:馬锜、馬大觀、曹雪芹、馬益著或馬锜、曹雪芹、馬大觀、馬益著。

  “脂硯齋”真名馬大觀,大觀園也“是人”

  《紅》書數個版本中,最受“紅學”研究者器重的當數《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但脂硯齋究竟是誰,一直難有定論,目前紅學界主要有四種說法:作者說,史湘云說,叔父說,堂兄弟說。

  馬孝亮考証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是晚輩馬大觀為保護馬锜第一著作權采取的措施,從其針針見血的評點來看,脂硯齋應參與了《紅》書的編寫與修改。有些紅學家認為脂硯齋是曹雪芹的叔父,但在歷史上曹雪芹并沒有血緣上的親叔,“其叔脂硯”是曹雪芹去世四五十年后好友裕瑞所記,不足以作為其曹姓叔叔的依據。而從曹、馬兩家的關系來看,完全可以是指曹雪芹的表叔馬大觀。

  在《紅》書中,以村名、物名代人名是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在庚辰本第七十七回曾寫到,拆除榮府西花園、遷移還建于東邊并命名為“大觀園” ,有兩處批注:“況此亦是余舊日目睹親聞,作者之身歷現成文字,非搜造而成者”,就是告訴讀者,馬大觀在書中確實存在,這同賈寶玉是曹雪芹在《紅》書中的對應人物是一致的,具有可類比性,只是大觀園是物不是人而已。

  馬孝亮:祖籍山東臨朐縣,明代馬愉狀元第18代孫,臨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原宣傳科長,《臨朐馬氏狀元家族史話》主編。

  (記者 吳修安 李明強)

  編寫家譜發現了“新大陸”

  我是一個臨朐人,一個正在潛心編寫《臨朐馬氏狀元家族史話》的馬家后人。一年前,我在整理臨朐馬氏族譜第四卷8-9頁時,突然發現“畸笏”和“梅溪”四字,他們分別是明朝馬愉狀元的第10代孫馬大觀和第11代孫馬益著的字號。

  這四個字對于一位紅學愛好者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在《紅樓夢》手抄稿里經常出現“畸笏叟”“東魯孔梅溪”。我當時就非常激動,難道這部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和我的祖先有關?就是這個力量激勵我去研究,沒想到真的找到了許多原來讓“紅學”研究者撓頭的難題的答案。通過《馬氏族譜》、貢院內的碑文、笏板、印章等實物資料,我運用現代偵破案件法及平時所學知識,從時代背景、社會關系、動機、因果關系和古漢語與此現行字音、形、意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判斷,發現原來曹、馬兩家是世交,《石頭記》的作者是康熙年間貢生、臨朐人馬锜,而不是曹雪芹。而馬大觀和馬益著都是《紅樓夢》創作班子的重要成員,這些都可從對國藏《石頭記》批注和《紅樓夢》的解讀中找到蛛絲馬跡。

  例如,“梅溪”不但在《石頭記》原稿上批注多處,而且極力主張更改書名為《風月寶鑑》,并在此建議處落款“東魯孔梅溪”。1986年,邢台師范學院紅學研究會及專家認為,梅溪是山東人,但應該既不姓孔,也不姓孫,其真實姓氏卻再無進展。

  經過潛心研究和實地走訪,我發現,東魯即指沂源、淄川和臨朐境內的“山東魯山” ,“孔梅溪”全稱應為“孔村胡梅澗”,從現在臨朐縣孔村和胡梅澗兩村地理位置來看, “梅溪”與“梅澗”意義是相同的,“東魯孔梅溪”喻指其是臨朐縣孔村、胡梅澗一帶的文人。

  馬益著是乾隆年間臨朐縣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庄農日用雜字》是和《三字經》、 《百家姓》等齊名的兒童啟蒙讀物,又號“梅溪”,因此可以確定孔梅溪就是馬益著。我通過研究發現,《紅樓夢》中寫馬家真人真事比寫曹家還多。如書中空空道人和甄士隱的對應人物就是馬锜,馬大觀在書中是“大觀園”和“西花園”﹔而馬益著則通過自己與自己對話的特殊方式,顯示自己是書中的兩個人物,一句“老兄”就是馬益著的變身法。

  作為一部如此優秀的文學巨著,任何人的研究都不能究盡真相。我的研究也會引來很多不同的聲音,希望大家通過平等的交流與爭鳴,一起求索,讓和《紅樓夢》有關的故事越來越接近事實。 (馬孝亮)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望乡/揭秘各國政要隱秘社交圈/奧巴馬夫人家族史/Remember The Name-视频
  • 世界貪污總統:韓國兩任總統成獄友/30年代大蕭條︰那時的美國人/:“詩鬼”李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