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我能靠誰呀?/流浪者之歌/澳洲蛇竟吞袋鼠 /大侠到此一游
發佈時間: 11/15/2008 1:29:57 AM 被閲覽數: 12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靠! 我能靠誰呀?    北京二爺就事說事兒/萬維 2008-11-13
 
流浪者之歌---由当今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演奏

Itzhak Perlman plays Sarasate / Zigeunerweisen



Itzhak Perlman - Ziegeunerwiesen



圣桑Saint-Saens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Introduction & Rondo Capriccioso (Perlman)


 

韩国搞笑视频-五秒钟一定笑
来源: 本大侠到此一游
     
   

 
 
盤點十大"性開放"野生動物
 
獅子佔居一席(組圖)
 
 
 
搜狐IT
 
 
750) this.width=750">


片刻歡愉的海豚


  海豚社會的性愛優雅得如同它們在水里波動式的。海豚是混交動物,但它們交配即是為了繁衍後代,也是為了歡愉。求愛時,雄性背部拱起作求愛姿勢,還用鼻子撫摸或愛撫未來的配偶。如果成功,夫妻就會肚子貼肚子側身而行,這時雄性插入它的陰睫,實現交配。交配很快,時間不到一分鐘。


750) this.width=750">


水中愛人——海象

  雄海象通過大聲發聲來吸引雌海象的注意,包括水下鐘聲似的聲音、滴答聲和脈博聲,還有水面上的嗑牙聲和口哨聲。在這種一夫多妻社會里,雄性保護大量成群的妻妾,與它一起在水下享受天倫之樂。為保持這一水下之樂,巨大的雄海象裝備有陰睫骨,可以伸長到30英寸以上,堪稱是陰睫最長的哺乳動物。

750) this.width=750">

挑選精子的紅原雞

 雞的野生動物親戚——紅原雞是非常混交的動物。只要紅原雞在他們居住的房子周圍逗留,它們就會有機會與近親發生性關系,並繁衍自家的後代。對雌性紅原雞來說,抗拒亂倫是很難的,因為她們被強大好斗而性瘋狂的雄性完全征服了。為避免亂倫感染疾病,雌性先貯存雄性的精子,只有等到交配之後,她們才會挑選一些精子讓她們的蛋受精。

750) this.width=750">

打敗情敵披彩衣的藍頭蜥蜴

為贏得妻妾成群,雄性非洲藍頭蜥蜴通過向兩邊擺動其尾巴來彼此決斗。勝利者不僅可以回家與雌性盡歡一番,還會身披令人耀眼的彩色。而失敗者不僅失去美人歸,還一身變得灰溜溜的。

750) this.width=750">

熾熱愛情的獅子

  不只是狗喜歡聞屁股。雄獅子也通過聞雌獅子的生殖器來探測她是否達到了性高潮。一只雄獅擁有3-30只母獅,但只有幾只雄獅有權與母獅交配。母獅在同一時期進入動情期,在4天的動情期中,她們一天交配幾次。如果母獅沒有懷孕,大約二周後,她會再次進入動情期,又開始新一輪的交配。

750) this.width=750">

性狂暴者——銅翅水雉

 一種叫銅翅水雉的雌性熱帶海鳥有非常高的性結合品質,以至于早期的鳥類學家為雄性困惑不已。雌性比雄性居然大60%,一次下幾窩蛋,好像射精似的,讓一群雄性忙著孵蛋,撫養小鳥。水雉姑娘家的甚至還能侵入另一個雌性水雉的領地,將小鳥殺死,讓深愛孩子的父親成為單身漢,以便讓他來求愛。這種非傳統行為不能阻止雄性對她的追求,雄性通過在肺部頂上發出叫聲來竟相吸引雌性的注意。


750) this.width=750">


女權當家的士狼

 斑紋士狼部落實行女家長制,雌性統治一大群由雌雄士狼組合的部落。然而,其交配戰略采取一夫多妻制,一個雄性可以與許多個雌性交配。雌性有一個包括產道在內的像陰睫似的陰核,突出身體外幾厘米。這種笨拙的生理結構使性交非常棘手,因為雄性必須以特定的位置蹲伏著。這樣,它的陰睫才能插入陰核中。而她的假陰睫意味著雌性可以決定哪一個雄性能插入其陰睫。

750) this.width=750">


性最開放的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是高度混交的動物,它們比其它靈長類動物更加頻繁地忙于交配,從異性戀到同性戀都有。倭黑猩猩的社會是“只有性愛沒有戰爭”,它們頻繁的交配被認為是鞏固了他們的社會聯結,消除了沖突。此說法可能解釋為何倭黑猩猩是如此相對和平,而它們的親戚——黑猩猩嚴格地只為生孩子來進行交配,卻是紛爭不斷。


750) this.width=750">


以性換美食的懸掛蒼蠅

 在交配季節,雄性懸掛蒼蠅帶上禮物給新娘子。通常,它們的禮物是一具死昆蟲的尸體。如果雌性接受了禮物,這對夫妻的生殖器就會接合,雌性調整姿勢,直到她懸掛在雄性下面。在交尾時,雌性吃著她的美餐,而雄性抓住她的腿來吊住她。但雄性提供的禮物不足的話,在授精完成前,雌性就會飛走。

750) this.width=750">


棕色有袋動物——袋鼯為愛而死

 在二周的交配期中,像老鼠一般大的棕色有袋動物——袋鼯開始瘋狂地交配。在這種混交的社會中,雌性與多個雄性交配,每次交配持續5-14小時,直到他們產生了後代。雌性輪流交配只是為了增加健康爸爸精子受精的機會,以便生出更好的孩子。如此竭力盡歡後,在孩子出生前,雄性注定會累死。

 

 

毛骨悚然:澳洲蛇竟吞袋鼠

 

吞不下又吐出來(組圖)

 

 CFP

核心提示︰2008年11月8日,澳大利亞昆士蘭,一條充滿野心的蛇妄圖吞下一只沙袋鼠。這條蛇先將沙袋鼠殺死,然後準備一口將其吞下,下嘴後發現實在難以吞下,只好從嘴里吐了出來,這條蛇只得望而卻步,撂下沙袋鼠,獨自溜了。






 






為了享用美味的獵物,這條貪心的蛇將嘴張大到極限。



無法吞下獵物,只好緩緩推出。



離開獵物時悻悻的眼神


 

古地磁技術證實:

 

非洲古人170萬年前來到中國(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750) this.width=750">


古代人類遷徙圖

750) this.width=750">

古猿人

100多萬年前,一群古人在今天中國西南部的一條小溪旁留下了他們的石頭工具和兩顆門牙。幾十年來,這些化石的準確年代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從而也給古生物學研究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人類的祖先在離開非洲後到底用了多久到達中國?如今,一種先進的測年技術的問世,使科學家有望最終找到答案——中美科學家利用古地磁技術證實,非洲古人在170萬年前首次來到中國。

1965年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雲南元謀盆地發現了兩枚門牙化石,之後又于1973年在該地區發現了相關的石器標本。這些牙齒來自于類人——其中包括人類以及我們全部的祖先,具體來說,很有可能來自于直立人——人類的直系祖先,可能是180萬年前第一個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科學家得到的有關這一遺址的年代信息都是一些混亂的結果,這是因為這里的土壤中缺乏測定結果精確的放射性定年法所必需的火山岩晶體。由于沒有可靠的年代數據支持,研究人員在10年前依然相信,人類最早是在100萬年前到達亞洲的。然而針對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發現的化石進行的一系列測年工作卻顯示,直立人在 166萬年前甚至更早便已到達那里。這一發現對傳統教科書上的觀點提出了挑戰,這些觀點認為,人類祖先是在進化出更大的大腦以及制造出更先進的石手斧後,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的,而這些特征在非洲出現的時間大約在160萬年之前。

如今,一個由中國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一種古地磁技術——依靠岩石樣品確定其形成時的地球磁場方向——重新測定了元謀盆地遺址的年代。盡管最初發現化石的山坡已經被挖掘,但當時的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找到牙齒和工具的沉積物層位。中美科學家循著遍及整個元謀盆地的沉積層——或按照時間範圍,采集了318塊岩石樣本。研究人員在《人類進化》雜志上發表報告說,這些化石所處的岩石層剛剛位于一個磁標——奧爾杜威-松山反轉邊界,至少有177萬年的歷史——的上方。這意味著元謀化石遺址的年代大約具有170萬年的歷史。參與該項研究的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史密森學會的古生物學家Rick Potts指出,這一年代測定結果代表了“早期人類在中國以及東亞大陸最古老的化石和考古學證據”。

非洲,仿佛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書寫著生活在這片大陸上的人們創造的燦爛文明。這里不但有最古老的人類,也有輝煌的文明古國,更有不同文化交融的結晶。走進非洲,走進歷史的長河,讓我們去探尋這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古老文明!

750) this.width=750">


  非洲被認為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肯尼亞、南非等國家都出土過古人類化石。 這是2006年9月20日,一名科學家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向人們展示330萬年前的古人類頭骨化石。科學家稱,根據這具化石判斷,現代人類的遠古祖先當時已經學會直立行走,但可能也習慣于爬樹。 新華社發

750) this.width=750">


埃及卡納克神廟又稱阿蒙‧賴神廟,位于今天的盧克索市(古稱底比斯),始建于公元前1870年,後經數代王朝的修葺擴展,是法老(古埃及國王)們獻給太陽神、自然神和月亮神的廟宇建築群,規模宏大,全部用巨石修建。廟門巍峨高達38米,蔚為壯觀;主殿雄偉凝重,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16 行共134根巨石圓柱,其中最高的12根,每根高在20米以上,柱頂可站百人,柱上殘留有描述太陽神故事的彩繪,廟內尖頂石碑如林,巨石雕像隨處可見。在神廟的石壁上,可見到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刻寫的他們的光輝史跡。 這是2006年9月24日拍攝的卡納克神廟內的巨石圓柱。 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750) this.width=750">


從公元前6世紀起,位于現在突尼斯境內的迦太基發展成為覆蓋了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區的巨大的貿易帝國,孕育了燦爛的文明,但在公元前146年被古羅馬滅亡。新的羅馬-迦太基城是羅馬人在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39年佔領時重建的。該城曾發展為當時地中海周邊地區僅次于羅馬城的第二大城。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美。當時主要建築有長34公里、高13米、厚8米的城牆以及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競技場、跑馬場、劇場、基地和港口等。 這是2004年9月12日,一名游客游覽迦太基古城內的一個古羅馬豪華別墅遺址。 新華社發

750) this.width=750">


約公元640年,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傳入非洲,對非洲大陸產生巨大的影響。時至今日,埃及首都開羅還保存著許多非常古老的伊斯蘭風格建築,著名的愛資哈爾大清真寺就是其中之一。它建于970年,該寺的三個尖塔分別建于15、16、18世紀。 這是2006年9月20日拍攝的愛資哈爾大清真寺。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750) this.width=750">

 塞卜拉泰考古遺址位于利比亞的黎波里以西約80公里處,是古的黎波里斯3座城市中最西邊的一座,迦太基人在這里建立商站。公元前146年迦太基陷落後,曾有一段半獨立時期,後由羅馬人統治。在公元4至5世紀遭到多次外族入侵而迅速衰落,拜佔庭統治下復建,規模大為縮小。643年阿拉伯人征服後不久,該城不復存在。考古挖掘發現了古城大部分地區,內有港口設施、居住區、劇院和教堂。這是2004年3月12日,一名游客在塞卜拉泰考古遺址內的大劇院遺址參觀。 新華社發


750) this.width=750">


拉穆島位于肯尼亞東海岸。這里公元7世紀就有人居住。公元9世紀,阿拉伯人以拉穆島為補充淡水的中轉站。14世紀中期,拉穆鎮成為東非最重要的港口和貿易中心。拉穆的建築和城市結構生動地體現了來自于歐洲、阿拉伯半島和印度的文化影響。它們與東非傳統的斯瓦希里文明相結合,在當地孕育出一種獨特的文化。作為古老的港口城市,拉穆的歷史映射著東非海岸的繁榮與衰退。 這是2005年6月19日清晨拍攝的拉穆港。 新華社發

750) this.width=750">

  現在的埃塞俄比亞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1世紀前後在那里興起的阿克甦姆王國,4世紀時曾達到高度繁榮,國內的商品交換已發展到使用金、銀、銅幣的程度,那時創造的文字現在基本還在使用。阿克甦姆方尖碑是聞名世界的非洲歷史奇跡之一。這座碑高24米、重200噸,雕成有門有窗的九層樓的形式,碑基2.6米長、1.2米寬,大約在公元306年阿卜拉哈‧阿巴巴國王時代用一整塊花崗石建成。這是2004年11月19日,在埃塞俄比亞的阿克甦姆市,一名老者站在阿克甦姆方尖碑下。 新華社發


750) this.width=750">


  拉利貝拉整岩教堂位于埃塞俄比亞北部山區的拉利貝拉城,南距首都亞的斯亞貝巴300多千米,約建于公元13世紀。組成整岩教堂的11座教堂都是用一整塊岩石雕刻鑿成,布局、比例、風格各有特色。每座教堂均有古老的阿克甦姆式石碑尖頂,鑿空雕成的內部結構和裝飾,如石柱形雕鑿走廊、鏤空透雕的門窗及塑像、浮雕和祭壇。各教堂之間有地下過道和岩洞相通。它的建成象征12至13世紀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亞的繁榮發展。這是2006年9月10日,一名女子面向整岩教堂的牆壁祈禱。 新華社發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切-格瓦拉死亡之謎/上海“三大亨”的結局/曾國藩方略/一生的寻寻觅觅
  • 奧巴馬白宮之路/麥凱恩︰將門之後.../Just I Needed You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