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大校书法尤“佳” 来源:中华军事 毛新宇简历 1970年1月17日生。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孙子、毛岸青与邵华之子。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后在军事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7月份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毛新宇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5年在中央党校理论部读硕士学位,现在是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大校军衔。 毛新宇长相敦厚,身材魁梧,性格沉稳,着装朴素。与记者交谈之间,毛新宇思路敏捷,不时透出睿智。 曾随母亲邵华追寻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多次到湖南、江西、贵州、甘肃、宁夏、陕西、四川、福建等革命老区访问、考察,还深入农村、工矿企业进行调查、学习。 从1990年起发表文章和作品,发表了《便是寻常百姓家》、《不学历史我们永远幼稚》、《我为爷爷唱新歌》、《沿着爷爷的足迹》、《会当击水三千里》、《我随妈妈拍长城》、《赴朝祭扫伯父墓》等文章,出版了《朱元璋研究》、《毛泽东眼中的五大帝王》、《永远的怀念----毛泽东诞辰百年辑录》、《我的伯父毛岸英》等图书,主持过电视专题片《女红军女将军风采录》、《江山如此多娇》;创作了12集电视文学剧本《一代贤后》。 2008年3月,中国政协会议期间,新任政协委员毛新宇建议教育部在小学生的课程里开设中医药知识课程,和重修《本草纲目》。 毛大校,执笔从戎,不但文学创作,写剧本,还修改本草! 毛大校参予电视节目制作! 毛大校的笔迹!笔法浑然,已自成为一家。堪比王羲之(这是我自己加的!
毛大校跟他爷爷一样,收到群众的爱戴! _(网文转载) | 国军悍将张灵甫PK粟裕命丧孟良崮 留下两大谜团
2008/11/14 |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常胜将军”张灵甫,最后在孟良崮遇到了解放军的“常胜将军”粟裕,结果兵败丧命。香港《文汇报》今日一篇署名“积德”的文章称,至今孟良崮山上,原张氏魂断之处,仍有立碑以纪念一代名将。张灵甫一生充满传奇,更有两大谜团,一是“杀妻之谜”,另是“自杀之谜”。
先说“杀妻之谜”,如前所述,三十年代中期,时任团长的张灵甫(当时仍叫张钟麟),在陕西带兵作战,其友告之张妻吴友兰(首任妻子)打扮漂亮,在西安与某人在戏院门前态度亲昵。于是,张趁假期回家大兴问罪之师,双方一言不合,张拔枪轰杀了吴友兰。“古城杀妻”新闻轰动全国,蒋介石不得不重手惩治得意门生,判张灵甫监禁十年,却因翌年展开全面抗战,人才难得,张得以戴罪立功,官复原职。
据张灵甫遗孀(后来再娶)、逾八十高龄的王玉龄女士忆述,曾与其夫老部下刘光宇谈起此事,发现张杀妻非为奸情,而是吴友兰涉嫌取走张的随身军事文件,使其惶恐不安。须知道,其时正值国共大战,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神通广大,张灵甫担心妻子被人利用或真的通共,多番追问不果,吴友兰又态度恶劣,遂起杀妻之心。只为事涉敏感,张灵甫有口难言,惟托词感情纠纷吃哑巴亏。
至于“自杀之谜”,当时南京国府说张灵甫是“自杀成仁”,解放军则声称张遭“乱枪击毙”。
事实上,张灵甫在孟良崮被二十万解放军包围,其中十万是集中围攻其整编七十四师,他于最后阶段,确曾向蒋介石发出死前遗书:“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副师长)决战至最后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故张极有可能是自杀,到今天,中国内地电视剧《红日》也以张与军官集体自杀的场面来处理。
另一方面,据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二号人物、负责战役指挥的粟裕属下给出的报告,张灵甫却是死于乱枪之下。因为,时有第四纵队司令陶勇,闻前线将士声称张灵甫已死,特率众上山寻找张尸,发现其前胸中了多弹,随队军医判定为发自二百米外、由加拿大制造的美式冲锋枪子弹口径(时解放军用此型号枪枝),故如实上报粟裕,是以张灵甫之死竟成了“罗生门”。
文章作者认为,当时南京国府与解放军生死相搏,各自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说法。在蒋介石而言,张灵甫是其得意门生,如此壮烈成仁,相比遭到乱枪击毙,当然较有面子,复可塑造军中典范,激励士气。在解放军而言,因早有军令要活捉张灵甫,其时在孟良崮漫山遍野高叫:“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但最后张中弹身亡,如死因是自杀,则涉嫌看守不力(或活捉不力);如死因是乱枪击毙,在战乱中较难追究责任。当然,这只是提出的疑点而已。/ 辣椒城
| | 日本教授: 日本人“反感中国”的根源
2008/11/14 | 在几乎所有的国际民意测验中,日本在爱好和平或者在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方面得分都很高。换言之,许多国家的人都认为日本有着良好的形象。不过,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例外,那就是中国。
中国不喜欢也不是特别愿意推动与日本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发展令人瞩目,政治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在日本并不受青睐。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似乎都很反感中国,或者表示不喜欢中国。这种憎恶中国的根源是什么呢?
在普通市民看来,中国人在非法移民中所占的巨大比例,以及非法移民的犯罪行为可能引发了对抗性反应。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对日本总是依赖于中国的产品感到不满,特别是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又不够严格,饺子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直接对日本产生影响的气候问题。
所有这些“负面”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日本对中国的反感。还有一个是日本人自己的原因:日本人对本国的经济增长、政治僵局和人口变化感到沮丧,于是便将中国作为一个发泄渠道。
最近,中国的经济超级大国地位及其军事现代化程度可能也加剧了日本人的挫败感。日本自身的这种挫败感以“拒绝”或“抵制”中国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还有对中国公众很容易爆发反日情绪的厌恶。
与中国的反日情绪和行为有关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在过去的所作所为。至少是在日本人看来,每当日本官员对历史事件发表挑衅性或者固执己见的言论时,中国政府便不断要求日本承认历史邀惹恼了很多日本人,使得他们开始反感中国。但是,这并不是日本人反感中国的真正原因。
各种形式的反日行为,以及中国人对日本的敌视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反日情绪引发了日本对中国的否定看法并非事实。问题远不止如此。
在当今中国,任何亲日言论或对反日行为的否定都将遭到打压和批评。这导致日本人严重怀疑中国的言论自由程度——不仅仅是在法律层面,而且是社会和政治层面的言论自由。这就是日本反感中国的根源,中国和日本必须要共同认真审视这个问题。(作者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政治学教授小仓和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