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之六載︰"有士大夫于京師買一妾,自言是蔡太師府包子廚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辭以不能。詰之曰︰‘既是包子廚中人,何為不能作包子?'對曰︰‘妾乃包子廚中縷蔥絲者也。'" 這個蔡太師,就是北宋末期的大臣蔡京。 在《水滸傳》、《金瓶梅》和《大宋宣和遺事》這三部古典小說里,都讀到了他。一般來講,歷史人物都在史籍中存在著,而他卻進入口述文學的話本範疇,被說話人予以演義,說明這個人物值得關注。一位曾經擁有天大的權力,曾經貪下天大的財產,曾經陪著那個帝王宋徽宗,將北宋王朝玩到亡國的,壞得不能再壞的敗類,最後的下場,卻是誰也無法想象得到,竟活活地被餓死了。這樣的一個離奇情節,著實匪夷所思。其侈糜豪富,其窮奢極欲,其享盡榮華富貴的一生,反差之強烈,對比之懸殊,令人咋舌。 回想昔日權衡一時又是大書法家的蔡京,身後落得餓死,不由的使人想到因果報應一說。根據宋人羅大經的記載可想而知,太師府的廚房里,有縷蔥絲者,那也必有剝蒜頭者,擇韭菜者,切生姜者的各色人等,是毫無疑問的了。連料理佐料這般粗活,都如此專業化分工,以此類推,紅案白案,酒水小吃,鍋碗瓢勺,油鹽醬醋,更不知該有多少廚師、幫手、采買、雜工,在圍著他的這張嘴轉。即使當下一個五星級大飯店的餐飲部門,也未必細到連縷蔥絲都專人負責。由此可見,這位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權奸,也是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巨貪。在其當朝柄政,權傾天下,為非作惡,喪心病狂之際,那腐敗墮落、淫奢糜爛的程度,到了何等地步。 一般來講,害蟲的出現,不奇怪,專制社會是一人說了算的官僚政權,是毫無監督的專制統治,從來就是滋生貪官污吏的土壤,而大的害蟲出現,還得要有一個縱容、支持、包庇,給他們撐開保護傘的最高統治者。沒有皇帝撐腰,這些權奸,不可能一手遮天,囂張一世的。因此,只要提起蔡京,就得涉及趙佶。而說到昏君宋徽宗,短不了要牽扯到奸臣蔡太師。他倆像一根線拴的兩只蚱蜢,難拆難分,誰也離不了誰。 蔡京(1047-1126),福建仙游人,字元長,為徽宗朝"六賊"之首。"元更化"時,他力挺保守派司馬光廢免役法,獲重用。紹聖初,又力挺變法派章變行免役法,繼續獲重用。首鼠兩端,投機倒把。徽宗即位初,因其名聲太臭,被劾削位,居杭州。適逢宦官童貫搜尋書畫珍奇南下,蔡京變著法兒籠絡這位內廷供奉,得以重新入相。從此,趙佶像吃了他的迷魂藥一樣,言出必從,計無不售。從此,無論蔡京如何打擊異己,排斥忠良,竊弄權柄,恣為奸利,宋徽宗總是寵信有加,不以為疑。 所以,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風潮掀起,宋徽宗雖然迫于情勢,不得不降黜一下,外放一下,以撫平民意,但總是很快地官復原職。從他登基的崇寧元年(1102年),任蔡京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起,到靖康元年(1126年)罷其官爵止,二十多年里,趙佶四次罷免了他,又四次起用了他。最後,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蹣跚,趙佶還倚重這個老年痴呆癥患者,直到自己退位。一錯再錯,錯上加錯,宋徽宗反復玩起了大變活人的游戲實在是不可救藥了。所以說北宋之亡,亡在皇帝趙佶手里,也是亡在宰相蔡京手里。所以當北方的金兵,鋪天蓋地而來,趙佶遜位了,兒子趙桓登基接位成了欽宗。朝局大變蔡京多年慫恿宋徽宗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致使國庫空虛、民生凋敝之事東窗事發。彈劾蔡京的奏章,如雪片飛來。為此,蔡京寫下"反省書"痛定思痛,結果皇恩浩蕩,宋欽宗念及其貴為太師,也曾立下"汗馬功勞",遂沒判蔡京死刑,只是判流刑,發配到嶺南韶關。 流放之初,盡管告別了京城繁華,蔡京仍是十分張揚,他把平日從百姓那里搜刮來的金銀財寶裝了滿滿一大船,在蔡京看來,錢能通神,沒有了權,只要有錢,不管什麼事照樣可以擺平,人間秀色照樣可以閱盡,山珍海味照樣可以嘗遍!然而他想錯了,長時間的內戰外患,北宋國人飽受戰難之苦,經常是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個個確實都需要錢,但讓蔡京沒有想到的是,盡管窮困潦倒,人們都不要其腐敗貪污的"臭錢"。于是乎,全國上下自發聯合起來,不賣給蔡京一粒糧、一滴油、一根菜、更甭說,一塊烙餅、一個饅頭。。。。。。 都說商人惟利是圖見利忘義,但北宋的商人在對待蔡京上偏偏取義棄利,在金錢面前毫不動搖,在勢利方面不為所惑。一路上,開旅社的不給他"開房",開飯店的不給他"開餐",開小商品百貨店也不賣他一塊餅干一听罐。從開封到長沙,"三千里外無家",三千里的路上,蔡京很難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茶。到長沙,無處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廟里,病困交加,饑寒交迫,最後寫下遺言︰"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落得個"餓死"! | 钢琴演奏和伴唱《哈娜的眼睛》 Maksim - Hana's Eyes | |  |  | |  |  |  | |  | | | | |  | 很喜欢Maksim 演奏的这首曲子,他的风格很独特,真希望能去听一次他的音乐会, 太美了。
出道 马克西姆生于亚得里亚(Croatia.)的海边小镇施本尼克(Šibenik)。他在9岁的时候跟马利亚·瑟科索学习钢琴,并于同年公开演出。3年后,马克西姆在他的第一个个人音乐会中演奏海顿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当1990年战争爆发的时候,马克西姆和他的钢琴教授坚持不中断他的音乐学习。不管战争和动乱多么可怕,马克西姆依然在1993年在萨格勒布参加了他的钢琴生涯中第一个比赛并胜出。 马克西姆在萨格勒布的音乐学院中继续学习,在那里,他跟随阿图罗·本尼德提·米开朗基里的学生弗拉基米尔·柯尔潘进行了5年的学习。之后他又在布达佩斯的弗朗兹·里斯特艺术学院学习并在同年获得“尼科拉·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2000年,马克西姆到巴黎跟随伊戈尔·拉兹克学习并再次年获得庞托斯钢琴比赛一等奖。 当他回到克罗地亚,他发现自己已成为了媒体的焦点并经常登上荧幕和被接见。不久,马克西姆与其他同时代的克罗地亚钢琴家一起录制了第一张专辑《手势》(Gestures)。《手势》在克罗地亚发售时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古典乐唱片之一。马克西姆甚至被邀请参加波林音乐颁奖典礼——这个颁奖典礼被誉为克罗地亚的格莱美奖——并在开幕式演奏,这个殊誉极少会给予一个古典音乐家;他在该次颁奖典礼中囊括4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古典音乐奖。 成名 在《手势》发行不久,马克西姆被音乐人、作家托彻·胡尔伊奇(Tonči Huljić)——也就是他后来的经理人——注意到,并带马克西姆接触英国著名监制人梅尔·布什(Mel Bush)。当时,梅尔正在寻找钢琴新人。他马上就意识到马克西姆在古典、跨界混合、流行乐方面的巨大潜力。EMI同样为这位年轻的音乐家感到震惊,在与他签约后,很快就推出了一张新专辑:《钢琴玩家》(The Piano Player)。这张专辑对海德尔和肖邦的作品作出很大的改变,把原来严肃的古典音乐结合了流行乐、电子乐,使听众意识到“原来古典乐也可以这样玩!”这张专辑从2003年发售就大受受好评,特别在亚洲,马克西姆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音乐CD销售量中都获得了金奖,在台湾和克罗地亚都分别获得了白金奖,在香港更获得双白金奖这个香港音乐界销售量最高荣誉(一直以来都只有极少的外国音乐家的专辑能在香港获得这么大的成功)。这张唱片当时在香港HMV国际流行音乐排行榜中连续12个星期获得第一名。《钢琴玩家》的成功令他在国际上的声望大幅度提升,并在2003至2004年在亚洲大规模巡回演奏。此专辑中《Claudine》被香港歌手梁汉文改编为粤语歌曲《信望爱》。 2004年,马克西姆被雅典奥运组委会选中,弹奏奥运会主题曲《奥林匹克之梦》(Olympic dream)。此曲收录在他2004年的专辑《变奏者1&2》中。在2005年,马克西姆再接再厉,推出新专辑《新世界》(The New World),并将于2006年10月发行下一张专辑。 马克西姆曾在多个国际盛会以及一些颁奖礼(如MTV音乐奖等)。他的出众形象和魅力也吸引了许多国际品牌的注意。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就赞助了他在新加坡的演出。而著名汽车品牌雪佛兰和宝马也曾分别在其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的新车发布仪式上邀请他演奏助兴。 专辑
- 《手势》(1999年),马克西姆的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的热卖令他感到吃惊:他觉得能把这张专辑放在他家乡的影音店中已经感到非常荣幸了。正是这张专辑使它在国内大受欢迎,并获得博林奖。
- 《钢琴玩家》(2003年),马克西姆签约EMI后第一张专辑,也是他为世人所认识的作品,于2003年12月23日正式发行。
- 《变奏者1&2》(2004年),马克西姆的第三张专辑,于2004年发行。
- 《新世界》(2005年),以古典音乐为主。
- 《电气》(2006年),古典与电子乐的融合作品。
- 《纯粹》(2007),纯钢琴演绎作品。
(from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ksim_Mrvica) /法国薰衣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