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祝朋友们有一个温馨的感恩节 / 夜走金山/50岁开始学习洗脸/毛诗词里的权谋
發佈時間: 11/24/2008 10:54:21 PM 被閲覽數: 15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Loveforever1314

     
 
 

     

夜走金山                                   



     



《西行日记》因为大地震被搁置了下来。从地震的震撼里爬出来,生活渐渐进入正常的步调,LD说你还是把那个日记写完吧,算是有始有终有个交代。这自然是个说法,但看着照片的时候总有一种年终盘库数货架的感觉,那次曾热盼了许久累了个臭死的旅行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往事,以至于耗了好几天却不曾动手。不过心里明白,这仍然是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先讲个故事吧:
却说那天在死谷的沙丘拍日落,有一长者已先俺一步在丘顶架起了大炮。等俺移步到跟前偷偷瞄了两眼是XZP+D3,那牛腿粗得快赶上俺的腿了。不过很快就熟络起来了,与这和蔼老人相聊甚欢。太阳快落完了,LD过来俯在俺耳边说:“你看看人家,半天不拍一张,就听见你在这瞎咔咔,人家那才叫大师!人家大师也就一小包,你非背来这大包装样子,哼。”俺被LD数落得脸红得估计会让人误以为太阳又弹回来了。这时候听那老人忍忍地低声骂:What a shit! 俺赶紧转回身关心地问大师:Are you OK? 那老先生一脸无耐的跟俺说:就今天没带摄影包,没有备用机,刚才D3快门下面进了一颗沙粒,怎么也按不下去了。俺听了后赶忙开始运气,憋着,再使劲憋,等老先生走远了,确信没影儿了,才一声长啸,轰然倒地,笑将出来,啊,哈, 哈,哈哈哈哈……



1.
这一辑起了个名字叫《夜走金山》,多少有些标题党嫌疑,真正夜行的照片并没有。因为道路原因从死亡谷到旧金山我们要先往下走,再转5号公路北上,行程近900公里。实在挥霍不起白天的时间,所以安排这天是夜间赶路,还可以省下一天的店钱。

从死亡谷出来我们走的是西线,沿190号向西接395。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没有什么特殊需要,最好别走这条路。地图上看不出来,那是盘山路,设计这路的工程师准是跟谁较劲,非要把路修到一座座大山的尖尖上不可。俺可是在咱们共和国道路上锻炼出来的老司机了,仍然心虚的发颤。您要是手潮,干脆趁还没开远掉头回去好了。



2.
190号公路先向西北之后向西南折返。在那个折弯附近就看见了这条山脉,自南向北绵延而去。至今俺也没有去查一查那叫什么山来着。山顶上覆盖着雪,跟死亡谷里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



3.
从395上5号高速公路,地图上看178是个捷径。眼见刚才这雪山横梗眼前,刚吃够了山路的苦,担心再受二茬罪,于是就找了一个小店的店员打问路况如何。那女子想都没想说路修的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又问,那应该是条山路吧,好走不?她全然是一脸轻松地说:Yes, a little bit of mountain... 俺心想一小女娃娃都这么不在乎的,能把俺怎么样?一拐弯就上去了,一上去就傻眼了。才想起来,这个女娃娃实在可能就是在这路上出生的啊,俗话说海南婆婆都会爬树,俺这笨啊。LD倒是很高兴,说你看如果不是走这条路,咱怎么能看见这山谷里的草原牧场,崇山峻岭,蓝天白云啊,多好看的风景啊。俺甩甩两手心的汗,赶忙点头同意着。



4.
这两张照片你根本看不出路有多险。俺在那路上开车只会瞪瞪地注视前方,估计出了山就变成斗鸡眼了。已经没有了光圈快门的概念,满脑袋里光是刹车和油门了。



5.
刹车… 油门…



6.
上了5号公路就再没什么好想的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夜景,打打磕睡,轻轻松松地在日出之前来到了旧金山,按照沙丘老人的指引(他是旧金山人),径直来到金门大桥的北端,支上架子,等来了日出金山。



7.
远望旧金山,晨曦中,一片睡意。



8.
晨光照耀着大桥。这也应该是被大家们拍趴下了的一个景点了,俺这张真正地是到此一游照,闭着眼睛一通狂扫,打哪儿指哪儿。



9.
太阳高了,撤离了大桥,继续在桥北逛公园,这才顾得上认真地看看这片大海。
太平洋,极目之处,海天一色,浑然一体。目所不及之处又是哪般的仙境又有谁人知晓。此时虽看不到万倾青沙三春杨柳,却能体会出珠帘画栋卷不及的海阔天高。每次看到大海都会有心头一震的感觉。



10.
这座灯塔为多少进港的舵手指过路?



11.
那天灯塔向游人关闭。



12.
从另一个角度再看大桥。



13.
再玩玩儿那个手动老头。沙摊上海水里,你玩儿你的,我玩我的,相安无事,世界一片和平的景象。



14.
从大桥直接就去了渔人码头。要吃螃蟹一定记着去这个牌子下的大排档。我有一朋友曾在饥饿之中急忙忙跑去了一个餐馆,一家三人三百刀,等走到这地儿了,想吃点便宜的找平衡为时已晚,让她记忆深刻。



15.
煮一只蟹用一十八分钟。



16.
本想坐船去那“夺命岛(Alcatraz Island)”,但船票几周前就已经售光了,于是在码头闲逛。看见这位仁兄,老是觉得这就是老鸭。嘿,您是不是也在这坛子里?是自首还是等人揭发?



17.
《金山板儿爷》



18.
……



19.
九曲花街,被无数相机扫的干干净净。



20.
走到这里,真的觉得有点累了。



21.
花街入口处,似乎从来不缺少长枪短炮。



22.
对旧金山的印象非常好,但对这样坡度的街道可是心生畏惧。



23.
下午的时候,一个二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来访。先生的这块匾早就被列入了参观目录的。老同学住得离SF不远,但找这块牌子却让他颇费周折。不过SF的同志们,是不是该打扫一下卫生啦。



24.
晚上吃地主同学,在唐人街饱餐一顿,解解馋。



25.
吃罢晚饭,天已黑,遂令同学:移驾双峰山。那灯火,很辉煌。


谢谢观看。

                                                                                                                                                                                                            

 

 

我觉得摄影是件很好玩的事情, 因为它能主观也能客观. 2008快过去了, 搜罗了几张算是和她说再见吧.

1.雪飘浮


2.干草篱笆影子


3.迷惑


4.寂聊


5.心弦乱


6.探


7.一把红铁椅


8.紫色沙滩上


9.棋盘和棋子


10.玻璃影子


11.8月莲


12.Gecko来袭
   

 

 

帝王的文化主体性,兼说毛委员的诗

 

前言:

胡子自从在周星星学校休学半年,改拜功夫熊猫作师傅以后,日将月就,已经进化成醒醒目目一只网上熊猫。没事常常四处神出鬼没,装疯卖傻。但是因为武艺粗疏,千斤坠仍会踩坏美籍华人的半只后现代皮鞋,铁砂掌往往削去绿卡教授的三寸新哲学尾巴,所以时被网管以大棍打出。叵耐我胡子,高见极多,真是欠伸可以隆文治,咳唾可以建武功,更兼脸皮之厚,过于城墙拐角。于是采用半夜上网术,偷偷出洞,先把毛茸茸一团黑影,挤在走廊门缝外,光闪闪两只小眼,向里面打探良久。如果人影全无,就吱呀一声带开门,把惊风雨泣鬼神的最新真理往里一丢。随即掉转胖躯,两手紧握,上身前倾,口中念念有词,展开熊猫轻功,只听脚下乒乒乓乓一阵乱响,身后楼板木屑齐飞,断梁碎瓦都下,留下一路深深浅浅的脚印,急吼吼朝夜黑深处逃逸去廖。

正文:

开国帝王大多是军阀,所以故事常常很精彩,说话往往不中听。这是因为,要武斗,早上懒觉都没得睡,哪来时间说文刊书。所以虽然戎马匆匆,行之很远,开口讲话,却是言之无文。比如像汉刘季在人面前,就总是乃公乃公地乱说,让人家叔孙通这样的读书人家子弟听了心烦。

但诸君试想,人家帝王也是人呀,人都是有感情的嘛。有感情就要抒发,不给抒发,一来损害他们的人权,二来郁积多了,就要发神经病。举个民主国家的例子,每逢选举,就是国柄在握的猛人大总统,也要在一班痴傻群众前唯唯诺诺装孙子,抒发感情主体性的机会少,所以选举过后变得神经兮兮的总统可以说在在皆是。克林顿要在白宫泡女,为行为失常之严重者;小布什在公开场合每每语言夹缠不清,为心智迷惑之轻微者。

对比之下,中国封建制度的优越性就十分显著,所有草莽豪杰,即便黄袍加身,性格表现的彪悍空间,也只增不减。所以往往立马韵语百出,什么大风起兮云飞扬,大炮开兮轰他娘。语言是朴素的,但感情是真实而浑厚的,表现也是奔放而有力的。看起来他们的精神状况十分良好嘛。而那些翰林词臣,虽然职在捉刀鬼写,不过碰到皇上在皇皇典册之外的这几两体己文字和精神奶酪,却一时也不敢乱动。因为大家都敝帚自珍,只是这回是皇帝,眼神一个没瞧见,指头伸错地方,就是自己和乌纱为仇,想来想去还是一律奉作珍璧比较好吧。所以呢,作为中国人的一大幸福,就是常常可以听到前代帝王传下来的年代久久的隆隆远屁。

事做得轰动,话又说得漂亮,就很少。毛委员算一个。委员早年革命运动中,醉心割据,看来对于军阀主义的活学活用是毋庸争议的。但和历代草莽开国的帝王不同,委员在招呼人上山以前国文成绩是很好的。如果不上山,那么做一个优秀的,富有启发性的,可以培养学生上北大的这样一个中学老师是十分胜任的。但是上山以后,种种历练都是不由自主,眼见开阔廖,手段狠辣廖,情绪呢,也慢慢走向沉雄恢宏一路。苍山似海,残阳如血,道尽英雄境界,豪士胸襟。但是打仗毕竟不是请客吃饭,时间不是无偿资源,所以佳句多,佳篇少。风卷红旗过大关,造语最是奇伟,后面此行何去,赣江风雨迷离处也算不错,但再看前后,就几不成语廖。还有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开篇甚是警策,而此后俱成废话。说到长短句通篇俱好,在人说的北国风光以外,就要算小小寰球。麻胡子从小,只要听到正西风落叶下长安这八个字,就会浑身轻飘飘,不由自主地傻乐起来,脸上还焕发出神经病一样的会心微笑。

到了邓政委,事情也不算不轰动吧,文采就差些。一生无诗,也罢了。但南巡开放浦东之后,越数年到上海看桥,大概是心有所感,口中喃喃,居然也是五字一句,依稀成韵,说是: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可惜这样的句子,从文义上来贯串,真是无论怎样都说不通。只能放在武装同志的文化传统中间,诸君才可以体会个中感慨吧。据说邓政委晚年,经常背着人偷偷效仿毛委员,虽然不看委员写的书,却爱看委员看的书。比如一部大字版通鉴是长置案头的。只是君实秀才文章虽好,却不同于那种邀彩声撒狗血的风格,邓公读此,年岁也早过了喜欢寻章摘句的少年时代了罢,所以用人布局,公开讲话,还是一本凝练细心的作风,或者说在国务上,也许还是受益的。但就文采论,胡子把邓小平文选翻过几遍,宋人的影响真还一丁点儿都没找出来。

从委员到政委,眼光从天上落到地下,想法实在了,天地也小了。不过,政委当初大笔一挥,放胡子等小鱼苗出海,鱼苗们的眼界,也就此不同。就这一点,也要感谢政委吧。

                

                毛泽东诗词里的政治权谋

wolf65
     



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毛泽东在他的著述中有不少涉及政治权谋方面的内容。有趣的是,在他的诗词里,也能看到很多相同的论述。这篇小文儿拟仅就他的一首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晚唐诗人李贺的诗以诡丽清豪著称,他最出名的一句诗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诗立意新奇,寓意深远,为历代诗人所叹服。毛泽东也很喜欢李贺的诗,当然对这句诗更不乏赞赏。他甚至在上面说到的他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直接引用了这句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李贺的诗里,“天若有情天亦老” 是用“天的无情”,来强调人对人世兴亡盛衰的无奈。而在毛泽东的诗里,这句相同的诗却表达了对天道和人生的积极态度:天无情,随它去;可人呢,还是要靠自己来改变人间,“变”才是人间的常态。所以,毛泽东接着这句诗写出:“人间正道是沧桑。”

“变”这个字不仅隐含在的毛泽东的政治理念中,也从头到尾地引导着他的政治实践。而“变”的主线基本上遵循着从“旧”到“新”,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还有带理想色彩的把任何不中意的打碎,再把打碎的合成一个新的中意的这么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过程。如:建国前的分田分地,建国后的公私合营到人民公社,三反五反,直到文革。尤其是文革,它带着明显的极度理想化色彩,确实把毛泽东不中意的一切都打碎了,但是最后,他却没有心力把打碎了的再合成起来。这就是理想化的后果。全面细致地深谈毛泽东的政治理念是政治家们的任务,咱们呢,还是就毛泽东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随便地浅谈一下吧。

话说1949年4月,毛泽东故意给了蒋介石一纸他根本接受不了的和平协议,然后就接着跟他开战。为什么蒋介石接受不了呢,因为其中一条就是要严惩头号战犯蒋介石。 为什么一定要跟蒋介石战到底呢,就是要让整个中国变成另一个天下,这也就是毛泽东诗里“天翻地覆”的直接诠释。

他在开篇写道: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苍黄”就是“风云变色”的意思。只见钟山脚下,杀气笼罩,万里长空,风云变色。一时间,百万雄师已然跨江而过,30多年来,一直象征蒋介石政权的南京城,终于易手。

接下来的两句诗,是毛泽东发出的对他自己终于实现了终生抱负的感慨: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南京城,同样还是帝王之宅,依然占有“虎踞龙盘”的地势,可是今天却胜过了昨天,旧政权没了,变成了新的,出句里暗含了一个“变”字,和对句里的“天翻地覆”相切,而“慨而慷”则是改天换地后的喜悦。

下面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说起来话可就长了,它描述的则是当时毛泽东跟斯大林较量政治权谋的背景:

一方面,苏联的强大外援是举足轻重的;另一方面,中国人自己决定自己事情的意志也不能改变。这个立场应该是毛泽东跟斯大林之间矛盾的根本所在。斯大林乃盖世枭雄,目光长远。他回顾历史更深知,一个强大的中国对苏联的霸权绝无好处。所以,他希望在苏联的南边儿将要出现的是一个既亲苏联但又弱小的政权。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蒋介石和毛泽东分江而治,中国得不到统一,也就强大不了。于是他“建议”毛泽东打到长江就应罢手了。毛泽东饱经半生艰难险阻,能看不透他的阴谋?可又“不敢”明言,若闹翻了,就失去了苏联的支持,而在那个时候,苏联的支持还是不可或缺的。于是,毛泽东就跟蒋介石佯谈和平,做给斯大林看,而且还给了蒋介石一纸和平协议,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个蒋介石接受不了的协议。如此这般,就把不得已而开战的责任全放到蒋介石的脑袋上了。

当然,毛泽东身边的“同志”中颇有些人认同斯大林的“建议”,担心自己没有跟蒋介石决战的军事能力。于是毛泽东就在诗里教训他们说:

在这个关键时刻,应该动用最精锐的军事力量(“剩勇”并非“余勇”,而应解释为“精兵”。)来打击最后孤注一掷的敌人;而断不能像楚霸王那样,傻乎乎地跟刘邦以鸿沟为界来分割天下,最后,却让刘邦给灭了。

自然,在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毛泽东也没有要放他一马的意思,这不符合他的性格,因为毛泽东的抱负是“天翻地覆”,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其实,攻打台湾的准备早已开始了。不幸的是,这件大事让金日成这个高丽棒子给搅了。金日成不知深浅,以为胜算在握,可以打败南朝鲜,结果,仗没打胜,反倒把美国鬼子引进了朝鲜半岛。对当时的中国而言,若还要北朝鲜这个战略缓冲空间,就得抗美援朝;若先攻打台湾就得失去北朝鲜,而不得不忍受美国鬼子直接陈兵中国边境的状态。最后,毛泽东选择了抗美援朝,但也失去了攻打台湾的最好机会。虽然,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但这个决定的是非功过至今还有人在评说,因为台湾毕竟还未能与祖国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见以长江分裂中国的阴谋不能得逞,最后就想方设法,把外蒙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了,算是为苏联获得了一个提防中国的战略缓冲区。后来苏联的博列日涅夫当政,与咱们大汉天朝交恶,果然在外蒙与中国的边界上陈兵百万威胁,距离北京只有十来个小时的路程,而我大军要打到苏联的土地上,则须先踏平外蒙才行。斯大林之计不算不毒啊。

最后这两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乃毛泽东的点睛之笔,点明了什么?点明了一个“变”字。毛泽东说:老天要是有情感的话,看到蒋介石政权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也会因伤心而老去的。可惜它并无情感,人只能靠自己了,人间正道本来就是沧海变桑田,来,就让咱们推翻这个旧的,自己再建个新的吧。

最后,算为本文作结,再从诗词格律的角度浅评一下毛泽东的这首诗:

诗的格律是:七律,首句平起平收。格律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代表可平可仄,○代表平声,●代表仄声,△代表平声韵。诗中间的3、4句,和5、6句都要用对偶(对仗)的格式。

再重新看一遍整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按平水韵对照,每个字都符合平仄声调的格律要求。不过,若细看韵脚上的字,则“黄,康,王,桑” 四个字的韵部是“七阳”,而“江” 字的韵部是“三江”,这儿有个能否通押的疑问。

另外,3、4句的对偶有个小毛病:

“今胜昔” 是 名词+动词+名词 形成的“主谓宾”句式,而“慨而慷”则是 动词+介词+动词 形成的“并列” 句式,不符合格律中关于对仗的要求。

尽管就格律而言如此,但站在写诗者的角度上来看,也实在很难找到别的比“慨而慷”更为达意的字了。这三个字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

毛泽东戎马半生,直到占领南京,才算一战而定国基,自然不难理解其“英雄志高,无奈人生苦短”的感慨心情。看来,“慨而慷”这三个字真是替换不得啊。

纵观全诗,一气呵成,气势雄浑,句式变化起伏,抒情议论交叠,结尾更点睛出奇,深寓哲理,确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三权分立的起源




老海盗要死了,他一生所掠的财宝都藏在海岸边的乱山之中。三个海盗儿子站在床前,眼看着老海盗把藏宝图撕成了三块儿,他们每人都得到了其中的一块儿。老海盗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只有三个人的图合在一起,才能找到财宝,谁也别想独吞。

为了逃避断头台,海盗的继承者们陆续地跑到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一大片荒地上,他们给这块儿土地起了个名字叫“美利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逃亡来的海盗越聚越多了。他们本性不改,烧杀抢掠的事儿,几乎天天都发生。为了活得安全些,这些原来无法无天的人居然想起了要在这块儿土地上建立些秩序这个鬼主意。可要维持秩序就得有个政府来管,也就是说得建立个国家,可有国家还得有个国王啊?这下问题来了:这些人最恨的就是国王,他们的父亲,爷爷,都是欧洲的国王给绞死的,自己要不是跑得快,脖子也早被勒断了。所以,他们决不能容忍在自己要建立的国家里还有个国王。

于是,这群海盗的后代们想啊想,绞尽脑汁,终于想起了他们的始祖 - 那位老海盗。对啊!一分为三,谁也别想独吞!这个“独”字最犯忌讳,因为它最容易引起“独裁”。好,就把国家的权利一分为三!“一分为三”说起来容易,做就难了。因为细节太复杂了,大家讨论了一年多,话题都是如何分散那个未来的国家的权利。但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国家里,没有国王可以,但总还得有个头儿啊。

首先,king 这个字的权威色彩太刺眼,不能再用。就用 president 这个字,同义动词是 preside ,意思是“主持,负责,统辖”,那么 president 也就是个 “主持人,统辖人”而已。汉语最后竟然给翻译成“总统”,就是把事情“汇总在一块儿来统理”。其实翻译是错的:因为这个“总统”只能管三分之一,还怎么能“总”啊?

其次呢,总统这个位子得大家轮流来坐,谁来坐则由大伙选,四年选一次,干得好的可连干两个四年,但无论干得多么漂亮,最多干八年也得下课,必须换个新的。否则,年深日久,这小子威望高起来了,说不定要当国王呢。

最后剩下的就是如何把权利一分为三了。不愧是海盗的后代啊,他们血液里互相猜忌,互相监督和互相牵制的本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他们竟然想出了这样的法子:

国家的任何法律只能由负责“立法”的国会来制定,而那位倒霉的只负责“执法”的总统必须来执行这些法律,而且,他小子如敢玩猫儿腻,国会还可以到最高法院去告他,当然,只有负责“司法”的最高法院才能对总统做出判决。

看到了吗?国家的根本权利就这样被瓜分成了三份儿:立法的权利归国会,司法的权利归最高法院,执法的权利才归总统。这三家,谁也离不开谁,又谁也不听谁的。结果就是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谁也当不成老大。

你可能说:就这些?这也太简单了。不,要就是这些的话,您也太低估海盗们的智商了。还有更复杂的连带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 国会制定了错误的法律怎么办?
- 最高法院的法官们跟总统有交情又怎么办?
- 怎么保证总统不卖国?

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聪明的海盗们,又给所有的连带问题找出了答案。如此这般,最后,这个国家终于可以成立了,国家的名字是:美利坚合众国。传了二百多年到如今,这个国家越来越富强,慢慢地竟成了世界第一。很多别的国家由此认为,当年海盗们的建国办法是高明的。于是,也试着在自己的国家里来学用那些办法。谁知,却一点也不奏效!因为他们的国民都心性单纯,互不猜忌,而且还有所谓的君子之风,不问别人的闲事,更别说互相监督了。最要命的是他们太谦让,哪里还会拉别人的后腿儿?互相制衡就更别提了。

实在没办法了,这些国家就派留学生到美利坚合众国去受熏陶。过来几年,果然起作用了,以前和和气气的政府,现在会吵架了!又过了几年,沿海地区出现了海盗。

 

 

 

50岁开始学习洗脸


作者:谢盛友


2008年四川地震的时候,为了保持跟国内记者的联系,跟踪新闻,经常深夜不睡觉,感到很困,身体支撑不住,一定要睡觉时,没有洗脸就上床,自己觉得,反正没过几个小时,又要起来,何必洗脸?时间久了,脸部皮肤上寄存了污垢、尘埃、细菌等,后来老婆和儿子发现我越来越难看,直骂:“老爸开始不要脸了!”

被老婆和儿子这样骂了以后,我还真的觉得自己越来越没脸了,越来越难看了,所以,50岁开始学习洗脸,认真洗脸。每天早晚用温水洗脸,让毛孔张开。把洁面乳泡沫涂在脸上轻轻打圈按摩,让泡沫遍及整个面部,按摩完后,认真清洗。洗脸,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持之以恒,坚持每天两次,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

人为什么要脸?“知羞耻”就是“切切实实地做人”。“人禽之别”就在于“有羞耻之心”。“知耻”,“要脸”才有人格,有人格才有国格。“人知耻,有所不为;无耻,则无所不为、无恶不做。”

陈水扁50岁开始当总统,忙于洗钱,忘记洗脸。若他天天洗脸,就没有时间洗钱;若他天天洗脸,就知耻,懂得要脸,就有人格,有人格就有国格。

玷污司法手铐的人,全世界应该算陈水扁第一人。陈水扁不但玩弄手铐,而且还给“绝食”泼脏水,越看绝食中陈水扁的脸,越觉得他不要脸。陈水扁高举手铐的那一幕,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镜头,他还慷慨豪壮地向世界炫耀他的手铐,高喊“司法冤狱”、“政治迫害”、“台湾加油”,自称是为了“台湾国”而坐牢的政治犯。

陈水扁真的只会洗钱,不会洗脸。他内心知道自己是贪污犯,而没有任何羞愧心,若有,他理应将手铐掩藏起来;他自命是政治犯,展示手铐,以示悲壮,期待全台湾人同情他;他明知自己是贪污犯,却想冒充自己是政治犯,展示手铐,自欺欺人。所以,不会洗脸不要脸的陈水扁可鄙可耻。 

陈水扁毕竟是中华民国第二位民选总统,也是首位非中国国民党党籍的总统,卸任总统后,被揭发涉嫌洗黑钱和贪污,2008年11月12日由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收押禁见,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首位遭收押的卸任总统。陈水扁的起落, 在中国人社会里写下了两段历史,为中国人政权完成首次政党轮替的第一人,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治下的地方,首次卸任总统锒铛入狱。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其实都书写着台湾民主和法治的进步。首先是有民主,台湾才会出现政党轮替。而台湾民众对民主的坚持,把民进党和陈水扁赶下台,完成第二次政党轮替,充分体现民主运作的自我修正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台湾司法部门开创了台湾司法的历史,把涉嫌贪污的陈水扁扣上手铐,一直为人诟病的台湾司法机构,如能脱胎换骨,真正落实司法独立,使台湾在民主以外,法治建设日臻完善,则可能是“陈水扁这好东西”对整个台湾和整个中国的大贡献。

“总统犯法,我们照样公正地审判!”这句话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展现出了不起的司法公信力。果真有这么一天,十几亿整体中国人都会为之欢呼。毕竟司法公信力既具有公共权力的性质,也体现了人们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的心理模态,以及人民对司法的认同和信仰的程度。


写于2008年11月22日,德国班贝克

/文學城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丹枫/看不穿.../太空摄影/杜月笙為抗日怒殺張嘯林/王世英上書阻婚
  • 二泉映月/齐天大圣/老上海灘/納粹德國十大軍事才能超絕的惡魔